跳转到正文内容

鲁西化工加快产业链条延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4日 02:21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赵彬彬 

  近日,鲁西化工捷报频传,继航天炉项目成功投产后,鲁西化工在煤化工产业链延伸上继续快马加鞭。公司拟斥资25.02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以培育新的利润成长点。

  鲁西化工原是传统的化肥企业,自2008年开始着手从化肥向化工转型,以煤炭为源头的煤化工链条持续延伸。由于煤气来源采用的是传统的固定床装置,公司只能使用价格较高的块煤,生产成本较高。为降低成本,鲁西化工着手建设可使用便宜的烟煤作为原料航天炉装置。本月16日,鲁西化工发布公告,公司30万吨航天炉尿素项目投产(以“航天炉”粉煤气化制气)工艺流程全线打通,进入轻负荷正常运转,并生产出合格产品,鲁西化工成为国内首家两炉并用进行合成氨生产的企业。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航天炉的成功投产,可明显降低原材料成本,以目前情况来看每吨合成氨成本可降低约400元。同时,航天炉项目的投产将解决公司煤气化产能不足瓶颈。另外公司将依托先进的煤气化平台打造下游相关产业链。

  为进一步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持续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鲁西化工拟投资建设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为公司未来发展培育利润增长点。

  该项目由公司全资子公司聊城煤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经聊城市发改委备案,项目总投资25.02亿元,分两期建设,三年全部建成。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年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约8亿元。

  据悉,己内酰胺是合成纤维锦纶(尼龙6)的原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地毯、薄膜、工程塑料、轮胎帘子线等领域。由于目前国内己内酰胺大多依靠进口,市场供不应求,毛利较高,市场前景相当看好。

  由一家传统化肥企业转型为综合性化工企业,鲁西化工围绕煤化工、盐化工不断拓展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一头多尾、头小尾大的产业格局,充分发挥一体化、集约化的园区优势,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为创鲁西品牌,建百年企业夯实基础。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