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兴业证券失去的五年:投行走了一代,经纪硬拼价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4日 06:50  理财周报微博

  理财周报记者 曾雯璐/文

  兴业证券投行注册保代几乎大换血,5年流失25人。佣金率已是行业倒数。

  作为上市券商的一员,兴业证券并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截至今年中期,兴业证券净资本为61.43亿元,和非上市券商安信证券相当,安信为61亿元。而同期,兴业证券营收13.87亿元,比安信少了近5亿元,安信为18.61亿元。

  作为福建省级的龙头券商,兴业证券多年来裹足不前,各项业务乏善可陈。

  投行业务上,经历由盛而衰。2002年至2004年是兴业巅峰时期,曾一度冲刺行业第4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年项目仅两三单。

  经纪业务上,也差强人意。目前营业部共计55家,其中有31家扎根在本土福建省内。“佣金率在行业内已经是倒数了。”

  自营和资管业务虽崭露头角可分庭抗礼,但目前利润贡献均有限。创新业务开展缓慢,直投业务去年才刚刚开展,目前仅投资两个项目,且都处于亏损状态。去年11月拿到融资融券资格,今年前三季融资融券余额为3.51亿,行业排第12位。

  在瞬息万变的券商江湖,不进则退,兴业证券逐渐沦为沉默的大多数。

  投行之殇:高层战略失误,

  5年流失25保代

  现实是残酷的。尽管曾经辉煌过,兴业证券的投行业务始终没能跻身第一梯队。

  掐指一算,兴业证券自1991年成立以来已行走江湖整整20年。而自1993年主承销福建水泥,打响第一炮后,其投行业务发展了也有十几个年头。

  在兴业证券第一个10年里(1991年—2001年),兴业证券投行业务风光无限,在福建是实至名归的券商行业龙头。公开资料显示,1993年福建省仅有5家公司上市,兴业证券就主承销了福建水泥、福建东百合闽东电机3家,同年实现投行业务收入6000万元有余。

  但在第二个10年里(2002年—2011年),其投行业务不但没有新的突破,反倒在最近5年越发沉寂。在整个券商投行高歌猛进之时,兴业证券投行业务的行业贡献度极其渺小。

  下面这组数据足以证明。据统计,其2010年全年投行业务收入仅2.35亿元,较20年前仅翻了4倍不到。而保荐王平安证券9年时间里将投行业务收入翻了127倍,从2002年的188.57万元增至2010年的24.06亿元。

  “2002年—2004年,兴业证券的投行业务都是在行业前10名。其间最好名次拿到过行业第4。当时我们六条通道每年百分百的用。”一位兴业投行的老员工很是感慨。

  兴业证券投行的沉寂,与2006年—2008年期间,一批保代的陆续出走不无关系。跟着人走的还有项目,那时兴业证券投行元气大挫。

  “兴业证券投行曾经很不错,后来走了一批人。如果这批人留住了,现在早就是跻身第一梯队了。至少不输于平安证券,毕竟起步比平安早。”一位原兴业证券投行人士表示。

  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数据统计,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从兴业证券流失到其他券商的保代高达25人。其中21人集中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出走,三年平均每年流失7人。目前兴业证券仅有保代24人,相当于保代队伍进行了一轮大换血。

  据统计,国金证券和万联证券是上述21名流失保代的主要去向。其中,投奔国金证券共计15人,包括国金证券现任副董事长王晋勇和副总裁姜文国,其他还有陈伟刚、廖卫平、刘伟石、卢学线、罗洪峰、宋乐真、王翔、韦建、徐彩霞、庄海峻和姚文良等人。

  “这批人在国金证券投行早期时起了核心骨干的作用。”上述原兴业证券投行员工告诉记者。据了解,国金的投行业务,正是2006年—2007年左右搭建起来的。

  而据兴业证券投行内部人士透露,这一时期保代人的流失,与公司高层对投行的定位失误有直接的关系。

  该投行人士告诉向记者:“当初兴业证券的高层对投行的作用认识不清楚。当时老总不停问投行部的各级负责人,投行还要不要做下去。那时候投行的收入贡献比重很低,而且虽然做得不错,但也没有做多少有影响的项目。”

  “当时兴业证券的环境让大家感到难以把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发挥出来。大家都在主动地向外找适合自己的地方。”上述投行人士补充说道。

  此外,在万联证券目前的11名注册保代中,就有5人是在2006年-2009年期间从兴业证券吸纳而来的。

  人走,项目也跟着走。据统计,兴业证券有一大批福建的项目,就落入了国金证券的腰包。比如龙净环保,其首发由华泰证券和兴业证券联席保荐,非公开增发就由国金证券来操刀了。三安光电首发由武汉证券保荐,增发换成国金证券接盘。中福实业非公开增发也收入国金的囊中。而且,这些项目的操刀保代都是从兴业证券投奔过来的。

  悲剧的是,2009年以来,兴业证券投行业务也被国金证券一路赶超。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07年兴业证券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为52.84亿元,行业排第30名,同期国金的这一数值仅17.42亿元,排第52位。受益于资本市场盛宴,此后两年,兴业证券投行业务虽有所起色,但一直被国金赶超。

  2009年兴业证券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排名以52.92亿元升至第36名,而同期国金则以82.4亿元排到第27名。2010年,兴业证券这一数值排名跃至第23位,但国金排第20位。

  不过,今年以来,兴业证券的投行业务有扭转乾坤之势。今年截至目前,兴业证券已完成7单IPO项目、6单债券项目和1单增发项目,项目数量比之前任何一年都多。

  经纪之殇:管理机制略逊,

  佣金行业倒数

  不例外,对兴业证券来说,最大的收入贡献也是来自经纪业务。据统计,2007年以来,兴业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占营收的比都在40%以上,其中在2008年时曾高达80%多。

  目前,兴业证券共有55家营业部,其中33家集中在本土福建省内。而福建省的佣金竞争残酷,一直低于行业平均水准。

   有业内人士估算,今年上半年兴业证券部均佣金率为0.055%,同比下降32.36%。这也是其今年上半年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下滑11.71%的重要原因。

  兴业证券在经纪业务开拓上,方式单一,仅能倚靠降低佣金来吸引客户。证券业协会券商业绩排名数据显示,2010年,兴业证券的部均净收入以2261万元排在第5位,同期排第1位的中金公司该数值为8010万元,是兴业证券的近4倍。

  一位兴业证券营业部人员向记者抱怨道:“现在竞争激烈,拉客户不容易。兴业的佣金率在行业内已经是倒数了。”

  这一局面短期内似乎难以解决,毕竟佣金率下滑是整个券商行业所面临的窘境。据兴业证券测算,截至目前券商经纪业务综合佣金率已连续7年呈单边下滑,累计降幅高达64%。

   兴业证券今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行业综合佣金率仅0.081%,同比下降14%。

   而兴业证券的佣金降幅明显超过行业平均降幅,投顾业务转型仍待着力推进。”

  在厮杀惨烈的传统业务领域,兴业证券经纪业务的竞争模式还停留在单一的“价格战”,甚至券商全面抢滩的投顾业务也推进缓慢。而同为南方券商的国信和广发,便是高歌猛进。

  国信营业部一向走在业内前列,主动出击、市场化考核、营业部承包。

   2010年,国信营业部又出新招,开始在投资顾问服务的基础上划分等级,开展签约服务。凡新客户开户,一律许以0.3%的佣金,资产达到1万再降至0.1%至0.15%,资产超过30万元再降至最低0.06%左右。

  兴业证券显然缺乏这样的魄力,其营业部数量与国信旗鼓相当,但至今仍没有铸造出一家有影响力的营业部,堪比国信泰然九这样的明星营业部。

  而内部管理机制略逊一筹或许为重要因素。一位原兴业证券营业部员工告诉记者:“公司没有授权,任何一笔超过2000块的申报都要经至少公司分管副总裁签署。这样一来办公效率极其低下,决策随意。”

  投资之道:自营稳健,

  资管收入贡献目前尚低

  虽然兴业证券在经纪和投行业务道路上走得差强人意,但它的投资道路走得还算风光。从它的自营和资管业务就可以看出。

  一个是公司理财,一个是代客理财,业内时常将二者的经营水平联系起来看。一个不成文的说法是,如果这家券商自营做得特别差,那么很难指望券商的资产管理能做得好。

  这一说法在兴业证券得到了验证。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兴业证券实现自营收入2.29亿元,同比大增460.43%。

  兴业证券自营规模也是在不断扩大,且投资风格比较稳健。截至今年三季末,其自营盘规模达到67.99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25.52亿元上升了166%。其中债券类资产配置比例为68.40%,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为16.13%。

  在今年资本市场动荡不定的形势下,兴业证券稳健的投资风格实属靓招。今年上半年,其自营业务逆势跑赢大盘,投资收益率为3.37%,而同期沪深300的收益率为-4.56%。

  此外,比较而言,近几年来兴业证券资管业务也是风风火火,收入贡献不断攀升,资管业务收入占到营收比重从2007年的0.23%增至今年前三季的2.84%。

  截至目前,兴业证券资产净值合计34.62亿元,排行业第13位,旗下共有5只集合理财产品,其中金麒麟消费升级目前尚在推广中。

  不得不说的是,兴业证券资管产品的业绩在行业内也取得较好的名次。今年上半年,其旗下的金麒麟1号和玉麒麟1号的净值增长率排名均排在同类产品的第1位。同期,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3280.71万元,同比上升75.13%。

  事实上财富管理一直是兴业证券发展的重心,其在2011年半年报中又告示:“公司下半年将继续围绕财富管理转型这一主线。积极推动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的开发、发行、推广和投资管理,进一步做大资产管理规模。加强自有资金管理,确保自有资金获得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