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因素合力击穿2500点 七成机构不看好2437点支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6日 05:06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张晓峰 孙 华

  在指数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市场结构弹性将高于整体弹性,把握阶段性热点构成超额收益关键

  昨日A股市场遭受重创。截至收盘,上证指数大跌49.54点,跌幅达1.96%,报收2478.74点,2500点关口轻松失守,并创下13多个月以来的收盘新低。至此,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市场破位暴跌,前期低点2437点会否有支撑,后市又将如何演绎等,成为投资各方关注的焦点。

  五大因素

  负面冲击A股

  昨日,在外围市场的冲击下,沪深指数低开低走,不光是上证指数重要支撑位2550点被跌破,2500点整数关口也丝毫没有抵抗。如此不堪的表现,令投资者信心丧失,而缠绕着A股市场的病因究竟何在?也已成为当前热议的话题。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困扰国内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

  一、外围市场暴跌。上周五,美国8月非农就业增幅为零,多家大型银行面临政府起诉,也使得美股承压,最终欧美股市全线暴跌。道琼斯指数大跌2.20%,法国CAC40指数暴跌3.91%,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2.42%,德国DAX指数跌幅达到3.85%。

  同时,受累于美国就业报告引发市场忧虑,此外市场担心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业举措不足以避免经济重陷衰退,继亚太股市全面走低后,欧洲股市周一开盘也大幅下跌。欧洲泛欧绩优300指数开盘后下跌1.5%;英国富时100指数开盘下跌1.9%;法国CAC40指数开盘下跌2.5%;德国DAX指数周一开盘下跌2.3%;意大利富时MIB指数开盘下跌2.2%。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欧股的大跌也预示着欧债区前景暗淡,而投资投机者的避险情绪由此升温致使国际黄金价格继续攀升,而国际资本市场大幅波动,也将给A股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影响。

  二、投资人对偏紧政策延续产生忧虑。从政策来看,通胀回落的概率大,但是政策放松的预期难以实现。7、8月份CPI的翘尾因素分别为3.55和2.93,相差0.62,扣掉翘尾因素,CPI回落的概率依然较大。但是最近上调存款准备金基数和温家宝总理在《求是》发表文章《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明确表示未来调控取向不会变。

  同时,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日前表示,目前看来物价回落需要一定的时间,央行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直接导致市场对于宽松政策预期的落空,从而做多信心大失,引发一波抛售潮。受此消息的影响,市场对物价仍不回落且偏紧政策将延续等持有忧虑和担心心理,而本周五8月CPI等数据将公布,因而观望情绪浓郁。

  三、资金面紧张格局无改善。业内人士称,昨日为按比例缴纳商业银行存款保证金的第一天,大约冻结资金7000亿元左右,效果上约等于3次上调存准率,继续收缩不可避免,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无疑提高了利率水平,对股市、债市都构成了重大且实质性的冲击。

  同时,股市的扩容节奏也不停歇。本周有8只新股发行,在如此弱市下,整个A股扩容节奏不减缓。市场也将因此而承压。加之中国水利将于9月中旬在上交所挂牌、融资过百亿的IPO项目陕煤股份也已过会,以及9月份新股扩容速度不减,以及大小非、大小限减持等使得资金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而当前资金面的不断收紧使得市场亦缺乏反弹做多的资金支撑,同时也挫伤了市场多头的信心,从而致使市场人气涣散,悲观情绪也随之蔓延。

  四、从基本面看,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1.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市场人士分析指出,此数据实质上名升实降,经济面临着继续下行的风险。2005-2010年期间8月份制造业PMI数据都会比7月份有所上调,除了2008年之外其他年份8月份比7月份上涨幅度均超过今年。

  五、技术面上股指已经形成了“小双顶”形态。市场人士指出,昨日,早盘直接跌破颈线2507点,而同时重要技术指标MACD刚好形成了死叉,导致部分技术派斩仓止损。

  七成机构

  认为市场将继续探底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通过对40多家机构研报的整理统计显示,有70%的机构认为市场短期将继续寻底;另外,认为市场将震荡走平的机构达到15%。中金公司认为,宏观紧缩政策的着力点范围“加码”,给市场心理层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已大部分被消化,但给经济基本面(FAI增速、流动性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实质影响尚待观察、并消化,市场尚不具备趋势性转强的基础条件。

  中证投资认为,大盘整体仍处在弱势之中,沪指昨日跳空下行,击穿了2500点的M头颈线,形成一定的破位之势,如果短期不能放量重新回到该线之上,那么大盘将继续下行挖坑。二是K线上留下了7点的技术缺口,该缺口为本轮调整以来日线3003点-3004点、2644点-2675点之后的第三个缺口,周K线上的第二个缺口,该缺口3-5天不回补将对大盘将再度形成重压。由此,本周前期低点,即2437点的警报声已经拉响,因此,操作上仍以防御为主。

  此外,应关注本周五CPI等重要的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在全球经济持续疲软的背景下,各国央行是否将采取特别措施带动经济走出停滞泥沼值得关注。本周将迎来澳、加、日、英、欧五大央行利率会议,以及美奥巴马的就业刺激计划。

  平安证券报告策略也指出,9月市场继续谨慎。A股9月不具备行情发动的条件:第一,国内外宏观风险未消除。9月中旬是国内经济数据密集公布期,9月下旬是欧债和美联储议息时间窗口,风险未明市场只能选择等待;第二,9月资金面仍在紧平衡状态。虽然补缴准备金峰值在10-11月,但银行资产负债表调整会提前到9月进行,即使考虑公开市场到期,9月资金面也将相对偏紧,缺乏发动行情的资金条件。

  同时,指出9月跌幅决定10月空间。A股市场区间震荡局面仍将延续较长时间,原因在于:第一,转型前景未明,传统增长动力2013-2014年趋于枯竭,而新增长动力仍未寻获;第二,市场流动性充裕,存量资金腾挪就足以催生阶段性行情。在此背景下,市场估值提升空间有限,但预期波动带来的阶段行情丰富,机会是跌出来的机会。因此,9月回落幅度决定10月上行空间,如市场急跌,建议加仓;如市场慢回,则可等至9月中下旬内外部信号明朗后进行右侧投资。

  宁波海顺减持认为,沪指2500点左右就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底部。市场情绪面上,周末四大利空严重影响投资者做多情绪,第一,央行暗示物价通胀不变,紧缩政策继续维持;第二,国内经济前景仍不乐观,投资者对经济担忧更甚;第三,央行扩大存准缴存范围加剧了资金面的紧张;第四,发达经济体二次衰退的风险正在增加,国际资本市场大幅波动,也对A股市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影响了市场投资者的心理,进而形成短期市场的震荡格局,虽然不排除再往下探,但下探的空间不会太大。同时本周五左右,将会公布8月份的CPI数据,目前相对的利空消化后,不排除后市指数反弹的可能。

  保持战略

  观望仍为主要策略

  昨日沪深各主要股指低开后震荡回落,几乎以最低点收盘,创业板指下跌超2.8%,量能同比略增。个股普跌,其中水泥建材、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和水利、券商等板块抛压沉重,黄金、银行、酿酒食品、造纸和农业类股强于大势。技术上,主要股指低开低走,沪综指跌破2500点逼近8月,短线破位迹象渐明。总体看,主要股指继续回落调整,投资者信心低迷,成交量维持在近期低量附近。

  国金证券认为,市场政策预期落空、8月宏观数据将公布,加之美国非农数据表现疲弱、欧债扰动的风险尚不能完全排除,诸多负面因素下,短期弱势仍将延续,操作策略上控制仓位,多看少动,等待市场探明支撑。

  “消费+确定成长+金融”。在指数空间有限情况下,市场结构弹性将高于整体弹性,把握阶段热点构成超额收益关键。平安证券建议继续回避强周期的生产性板块,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落和产品价格高位将压制其未来股价表现;配置重点围绕两方向展开:一是消费和成长的结构行情,重点是兼具安全边际和上升弹性的消费品种以及具有新兴产业题材的绩优成长股;二是金融的估值反弹行情,相对其他周期品板块的风险释放时间差,高业绩和低估值的错配将提供金融股未来的反弹动能。

  兴业证券认为,立足于攻守兼备,仓位适中,调整蓝筹和成长股配置。首先,绩优股、蓝筹股的配置型价值提升,特别是估值合理而机构配置较少的行业龙头,如银行、券商、航空等,若有脉冲式反弹行情,可能成为反弹龙头,退一步说,至少没有被多杀多践踏的风险。其次,高弹性品种需要精选。真正成长股值得长期持有,但当前中小盘股票超额收益太大,调整的风险开始释放,成长股也可能遭遇错杀,在调整中可以逢低关注增长确定、景气上行的行业和公司,如信息设备、信息服务。

  九鼎德盛认为,从市场轨迹来看,上海综指轻松破位2500点,显示其有向下考验2437点的轨迹出现。从市场操作层面来看,实际上市场中能够表现的品种就是两类,一类是超跌类低价股,二类是中价小盘超跌类,而两类股票品种的集中特点是,要么超跌严重,要么总股本要适当较小。因此对于波段投资者而言,关注一些低价超跌且股本不大、中期业绩增长及预期性仍佳的品种为首选,而对于稳健投资者而言,保持战略观望仍为首要策略。

  总体来看,深沪A股跳空低开收阴,短期缺口出现,从市场量能指标来看,大盘股、高价股的运作难度越来越大。从市场表现及可能抗跌角度来看,短线投资者可选择低价超跌且总股本不大、业绩增长类的品种适量运作仍然可为。而对于中长线稳健投资者而言,目前仍需密切观察,保持战略观望仍为主要策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