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8月大宗交易景气持续 机构接盘逾9亿元

  ⊙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梁伟

  

  8月大宗交易成交128.8亿元,与7月基本持平,但整体加权平均折价率却骤降至5.09%,环比下滑超3成。向来出手谨慎的机构亦“闻风而动”,当月大宗交易合计接盘9.23亿元,与此同时折价率大幅缩减至3.3%。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8月份沪深两市大宗交易平台总成交量为13.1亿股,环比扩大37.9%;成交金额128.8亿元与7月的129.3亿元基本持平。但成交频率却从年内最高点595笔下降为498笔,下滑幅度为16.3%。从整体加权平均折价率来看,8月大宗交易折价率为5.09%,较7月的7.4%下滑幅度达30.8%。甚至在8月底,集中出现一批溢价成交的股票,且多为大盘股,如兴业银行溢价率高达9.2%,中信证券9.1%,招商银行8%等,买方营业部以国信证券太原府西街营业部为首;山西证券和国信证券的太原府营业部则为卖方主力。

  整体而言,受大盘破位下行,个股全线跳水的影响,产业资本“落袋为安”的情绪并未得到实质改变,但折价率的减小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部分股票目前的低估值水平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

  折价率的逐渐走低加之大宗交易九五折的惯例也吸引了机构投资者们的眼球。统计显示,8月机构席位合计接盘6只股票,合计2.31亿股,成交总金额9.23亿元,为年内次高。同时折价率也大幅走高,由7月的7%大幅提升至3.3%,为年内次低。

  机构在大宗交易的买入额与大盘的强弱关系不无密切。今年1月大盘震荡走低,机构却逆势扫货,借道大宗交易平台接盘13.9亿元;4月大盘创出本年反弹新高,机构仅买入五粮液一家公司,成交金额仅1.03亿元;而在大盘走出持续下跌通道并开始反转的6月,机构席位悄然布局,当月在大宗交易平台上购入6.7亿元。机构人士表示,进入9月通胀虽高位运行,但CPI创新高的概率较小,经济增速缓慢上移,外围众多不确定因素也将尘埃落定。因此预计9月行情将好于8月份。

  不过,机构青睐的这些个股在二级市场上的走势并不如意,在本轮调整中均未能幸免,近期股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从交易数据内部结构来看,TCL集团以2.51亿股的成交量位居成交量排行榜的首位,其次分别是国投新集的8250万股和宁波港的8228.6万股。而从成交金额排行榜来看,前三位分别为国投新集90255万元、海康威视68099万元及滨江集团62031万元。

  按证监会行业分类,电子行业是8月交投最为活跃的板块,成交3.18亿股,成交金额达19.06亿元;其次是机械行业和地产行业,各自成交1.6亿股、1.5亿股,成交金额分别为18.16亿元、14.71亿元。此外,成交金额超过10亿元的板块还有信息技术,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及金融行业。而抗通胀的非周期性股如食品饮料、商业等板块则交投清淡,成交金额均不超过1亿元,一定程度反映出投资者惜售情绪浓。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