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发行监管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7日 01:31  证券日报

  ■朱宝琛

  证券发行是资本市场运作的基础,是直接融资的实现形式之一。我们看到,多年来,中国证监会积极改革完善发行监管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了基本适应我国国情的发行监管制度。

  首先是改革发行体制,加强市场约束。

  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在2005年推出询价制度的基础上,2009年以来分步推进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完善询价和申购机制,优化网上发行机制安排,强化买卖双方的市场制衡机制,取消新股定价的窗口指导,不断夯实市场约束。改革措施推出近两年来,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从创业板市场的实际情况看,随着创业板市场的稳步发展,市场规律和内在约束机制开始逐渐发挥作用。当二级市场向好时,发行价格通常较高,当二级市场调整时,发行价格也会随之回落;同时因企业所处行业、经营状况和投资者预期的不同,发行价格也会产生较大差异;从二级市场情况看,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日涨幅相对大幅下降,一二级市场价差逐渐缩小。创业板256家公司首日平均涨幅为38.77%,与以往相比大幅下降,有32家公司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

  这些现象表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效果在创业板市场得到积极体现。

  其次,是完善保荐制度,强化保荐责任。

  2003年底推出保荐制度以来,中国证监会不断推动保荐制度的有效实施,这就包括制定《保荐人尽职调查准则》和一系列指引、制度,对保荐机构做好尽职调查工作作出明确要求;督促保荐机构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对保荐代表人的监管,完善保荐代表人执业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推出问责程序,督促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切实履行尽职调查职责。

  保荐制度实施以来发行上市的企业有近千家,应该说,这些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和规范运行意识明显提高。

  再次是完善审核工作机制,提高发行审核质量。这里面就包括设立创业板专家咨询委员会,强化创业板专家咨询机制。

  去年10月,来自科技界的15位专家被证监会聘为第一届创业板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总体上看,创业板咨询委在落实创业板定位、提高发行审核质量、推动证监会与科技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同时,还不断完善初审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集体会商的审研会制度,推行审核工作底稿制度,将审核工作底稿制度作为IPO全过程工作底稿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监管留痕,提高审核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审核工作按照“三公”原则有序进行。此外,还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调研,邀请咨询委委员等专家进行讲座,提升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积极改革完善发行监管机制,还体现在完善发审委制度,加强对发审委的监督管理。

  总体来讲,现行发行监管体制是一个由各类市场主体与政府监管机构分工把守、各司其职的制度安排。这个体制考虑了资本市场的一般规律,即要求所有参与者归位尽责,最大程度地防范风险和发现价值。

  同时,这个制度体现了在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征下,既要尊重市场一般规律,又要针对我国资本市场现阶段的薄弱环节,持续培育合格主体和合理制度,树立正确理念,推动市场持续发展,积极发挥作用。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