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工厂地理车企扩张提速,通用大众凶猛,丰田似显老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 05:27  理财周报

  同样是为通用干活,中国工人每小时最高薪酬不超18元,是其美国工人的1/21

  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黄剑/文

   数据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量为703万辆,累计销量为664万辆,2011年全年产销量双双突破千万大关基本已成定局。

   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正在让国际汽车品牌加紧在中国的布局。大众、标致、日产、通用、丰田、本田等汽车厂家,已经在中国的长春、上海、广州、武汉、北京与重庆等城市设厂,共同构成了国外品牌的中国汽车工厂地理。

   而这个地理版图依然在不断地扩张着,近来,这些厂商又相继在中国增厂扩容,中国廉价的制造成本已经让他们享受到了利润快速膨胀带来的愉悦。

   在华汽车版图扩张

  通用销量攀升面临产能隐忧,大众不甘落后,加快建厂步伐,丰田产能吃紧

   尽管世界各大车企多已在中国的汽车版图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建设了一个个汽车制造工厂。他们带来更多资本,还将在中国汽车版图中极力扩张,竞相分享“第一汽车市场”的这块蛋糕。

   而各大国际车企在华销量的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几乎均面临着产能难以为继的困局。由此,各大厂商纷纷扩大在华产能或新建工厂。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上半年,销量排名前5位的乘用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分别销售60.62万辆、59.21万辆、57.69万辆、47.61万辆、37.37万辆。

   今年,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成功超越大众,成为销量最大的汽车企业。然而,与销售的辉煌相较,无论是上汽通用五菱,还是上海通用,都面临着产能的隐忧。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目前,上汽通用五菱拥有柳州和青岛两大生产基地,规划的整车年产能在90万辆左右,而今年上半年已完成销量60.62万辆,产销之间的天平已然倾斜。

   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发现,事实上,为了扩大产能,此前,上汽通用五菱已宣布扩建青岛分公司,将其整车年生产能力由目前的30万辆提升至51万辆。而柳州生产基地也将进行改造,将年产能从59万辆提升至80万辆。如此推算,2013年两大基地改造完成后,上汽通用五菱每年产能将达到131万辆。

   彼方,上海通用汽车的步伐也一直向前。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近日,上海通用宣布将投资70亿元进行扩产。扩建项目为上海通用沈阳北盛工厂三期项目,根据规划,2013年建成后最大产能可达到年产30万辆整车和45万台发动机。同时,上海通用烟台东岳工厂的24万辆扩产项目也正在进行之中,并计划在2012年建成投产。

   通用在华建厂的步伐正在加快,曾经蝉联多年的销售冠军大众自然也不甘落后。

   今年6月底,大众与在华两个合作伙伴正式签字,将分别在仪征和佛山两地新建汽车生产基地。上海大众仪征工厂和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分别将于2012年和2013年投产,总投资达170亿元人民币。

   然而,大众在中国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其在华工厂的地图还将继续扩展。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大众将于2015年前在华投资106亿欧元,用于产能扩建和新车型引进。在未来几年,大众将在中国同时建设4个整车工厂,包括上海大众南京工厂、仪征工厂,以及一汽-大众成都工厂和佛山工厂。

   据悉,大众仪征和佛山两处新工厂将于2013年前后分别建成投产,年产能各达30万辆。同时,上海大众南京工厂和一汽-大众成都工厂的产能亦将分别提高至每年30万辆和35万辆。

   2010年,上海大众产销双双冲破百万,预计至2012年初,上海大众的产能总量将达到135万辆。至2013年第六工厂完工,产能将激增至165万辆。而大众在中国的整车生产能力将超过300万辆。

   比之大众的“凶猛”在华扩张,丰田丝毫不逊色。

   此前,一汽丰田四川有限公司已投资38亿人民币在扩容长春新厂,计划将于2012年建成投产,年产10万辆。

   2011年,一汽丰田的全年产销目标为55万辆,而实际上,目前其乘用车总产能仅为每年44.3万辆。即使新工厂建成达产,依然无法满足销售目标,一汽丰田的扩建或将更进一步。

   此外,标致、日产、通用、本田等多个品牌也在加紧在华工厂扩张步伐。

   廉价成本的诱惑

  中国汽车工人每小时最高薪酬不到18元人民币,仅为美国汽车工人人均薪酬的1/21

   早在2009年,中国车市凭借1364万辆年销量和同比46%的增幅,首次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名头收入囊中,时至今日,这一地位越发牢固,巨大的市场让欧美日等车企越来越重视在华发展。而另一方面,中国汽车低廉的制造成本,让国外各大汽车品牌先后在华建厂以扩大产能争夺市场份额。

   据克莱斯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显示,由于公司与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nited Auto Workers)达成的成本削减协议,2010年克莱斯勒员工的劳动力成本下降至49美元/小时。而在2007年,克莱斯勒的一名员工的薪酬和福利成本为75.86美元/小时。

   而同样的经过成本消减的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目前的劳动力成本分别为每小时58美元和60美元左右。

   尽管欧美地区工人待遇缩水,劳动力成本有所消减,但与中国汽车工厂的劳动力成本相比,显然有着天壤之别。

   在中国,曾因停工事件备受关注的南海本田汽车零部件公司,在对工人进行连续两轮加薪后,人均薪资也仅达到每月2200元人民币左右。

   而理财周报记者随机调查的多名一线工人得到的结果,与此相差无几。

   此前,业内人士裘文才就曾表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算下来每小时工资不到10块钱,而美国通用汽车车间工人每小时可赚50美元。”

   尽管目前国内尚未有关于汽车企业一线工人薪资的权威数据公布,但有汽车行业人士认为,“从国内实际的收入水平来看,他们很难超过3000元的月收入”。

   如此巨大的人力成本差距,足以吸引国外各大车企来到中国建厂。

   事实上,一辆从产品线增加的构思,到设计,草图成形,到选择平台生产,到销售……每一环节都是成本不断累加的过程。

   据中经BP社(China Business Publication)研究显示,汽车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两大部分。劳动力与设备和产权、零部件、技术研发等各项成本构成了汽车生产成本,而广告费与公关费、免费保养的费用以及驻外人员工资福利组成销售成本,此外还有税费等其他成本。

   而除了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国内制造的汽车在设备和产权、零部件、技术研发等多方面均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而且不必承担繁重的关税。

  据天津的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向理财周报介绍,研发成本是进口车很重要的一部分成本,此类投入基本达上亿美元,甚至更多,分摊到每辆车的成本并不少。而国内生产汽车很多只需承担相对较少的技术转让费,或者部分尽管也有研发费用,但比之进口车,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中国汽车工厂28年合资史,扩建加速中

  

   1983年,北京汽车制造厂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共同组建北京吉普,开合资先河。自此,越来越多的中外汽车企业开始在中国合资建厂,众多国外汽车品牌如大众、通用、标致、日产、通用、丰田等开始进入中国。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为了发展汽车产业,以“用市场换技术”的原则与国外汽车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随后,越来越多的合资汽车工厂落地中国。

   在吉普之后,1985年,大众汽车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合资成立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5年之后,大众又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等,在长春签署了合资成立一汽大众的协议。

   目前,大众在华共有7座整车制造工厂(不包括规划工厂),主要聚集于上海、长春、成都、南京等地。其中包括上海大众的4个整车生产基地,以及大众在中国的另一个合资品牌,一汽-大众目前格局为“三地四厂”,其中一汽-大众一厂、二厂设在长春,在成都设有三厂,在佛山则是规划中的四厂。目前,一汽-大众年产量超过80万辆。

   一如大众汽车,通用在中国汽车工厂中同样占据重要席位,其在中国已布局3大生产基地、4座整车生产厂。

   通用在中国设厂要晚于大众。目前,上海通用拥有金桥、烟台、沈阳3大生产基地,金桥南厂、金桥北厂、烟台东岳汽车、沈阳北盛汽车4个整车生产厂,以及金桥动力总成、烟台东岳动力总成2个动力总成厂。

   在中国汽车工厂地理中,丰田汽车也早已涂抹上了属于自己的颜色。

   2000年6月,中日合资的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后改名为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33亿元人民币。目前,一汽丰田在天津主要有3座整车制造工厂,总占地面积达161万平方米。目前年产能共计42万辆,主要出产威驰、花冠、皇冠、锐志、卡罗拉以及RAV4等轿车。

   而早在1998年,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即已成立,总投资9.18亿美元,这是丰田汽车在中国的第一个汽车整车项目,拥有一条年产1.3万辆的普拉多生产线。

   此外,一汽丰田在长春还有一条年产1万辆的汽车生产线。

   除了与一汽合作,丰田也与广汽集团与2004年合资组建了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总投资92亿元。公司两座整车制造工厂,均位于广州南沙区,产能分别为20万辆/年和16万辆/年,主要生产凯美瑞(含混合动力)、雅力士和汉兰达三款车型。

   还有,包括标致、日产、本田、现代、福特等在内的国外汽车品牌以及更多中国汽车企业,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汽车工厂地理,该地理版图正在快速扩张中。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