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七月重磅新闻不断 钱来钱往中报领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 04:07  证券日报

  编者按: 七月新闻,热闹非凡。中石油漏油事件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但随后随着“郭美美”事件升温,人们将眼光聚集到红十字会。此外,IPO市场明星不断,中国水利拟募资173.2亿元成为目前为止融资最大IPO,首家民营航空公司春秋航空,经历五年“春秋”终于实现IPO,拟融资80亿元。黄光裕狱中坐镇,生生把最热的航母概念绑在了国美身上。月末,动车追尾事故的发生,世纪瑞尔应声跌停,将七月的喧嚣推至高潮。

  七月是新闻爆炸的一个月,重磅新闻层出不穷,作为新闻人的我们特将这些大事一一盘点,“立此存照”!

  总策划:马方业 本版策划 胡潇滢 撰稿:胡潇滢

  ◎月初

  中报大幕开启

  229家上市公司超六成增长

  事件回顾:进入7月份,上市公司拉开中期业绩披露的大幕。

  截至29日,沪深两市披露2011年半年报的上市公司达229家,其中,140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同向正增长,8家公司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这些业绩增长公司占所有披露年报公司的64.6%。

  已经公布的年报中,31家公司的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其中华丽家族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59亿元,同比大增8.8倍,居增幅榜第一位;深信泰丰实现净利润998.52万元,同比增长2.02倍。

  点评:财务报告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业绩最直接的途径,随着中报披露工作的大幕拉开,千万散户、百余家机构投资者开始再次评估公司实力。

  值得引起关注的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生存法则并非是对等的,由于对信息把握的时间和全面程度不同,公司管理层能够在第一时间全面把握财务信息,而中小股东只能在相对固定的时点,通过固定的财报内容了解上市公司业绩,客观上为管理层财务调控留下了操作的可能。

  在资本市场发展的20年间,不乏因财务造假而轰然倒塌的公司,例如此前的蓝田与银广夏,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前车之鉴能否阻止造假的再次发生?为了让财务报告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一方面上市公司应严格自律,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管和处罚的力度。对于投资者而言,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报表信息和财务指标,而应当从更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价,毕竟会计信息仅能在某一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漏油之后再漏“责任”

  中海油绝口不提道歉

  事件回顾:中海油的漏油事故并非发生在七月,但是却在七月成为焦点新闻。

  早在六月初,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19-3号油田开始发生漏油事故。6月21日,一条内容是“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的微博一度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但是多家媒体采访中海油均未得到答复。

  直到7月1日,中海油投资者关系部才发布消息承认漏油,7月4日,中海油表示,在发生漏油事故的渤海湾,原油渗漏点已经控制,海上大规模清污回收工作已基本完成。

  从始至终,中海油并未正式发布关于此次漏油事故污染程度的具体细节,也没有任何企业和个人为此次漏油事故承担责任。

  点评:中海油的漏油事件时隔半个月终于披露。一石浪起千层,汹汹之势短期似难平复。在中海油迟来的漏油信息里,仅仅强调油污面积仅200平方米,并已处理完毕。对于漏油数量、原因,处理过程,为何却迟滞公开等,中海油一概讳莫如深。

  对比当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海油比英国石油公司显然要幸运的多。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事故的责任方英国石油公司在第四天就给出了原油泄漏的数字,并立刻主动进行赔付,共计投入200亿美元,用于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受害人和受害企业提供赔偿,一直持续到2013年。漏油事件后,英国石油公司CEO海沃德还因此下台。而中海油却能够跳出“责任”的枷锁,在现实的生态灾难面前,始终保持沉默,如此镇静,且毫无愧色倒也令人叫绝。

  对于垄断企业而言,作为共和国长子,在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还承担着比一般企业更多的社会责任,如何担负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如何学会做一个敢于担当和能够透明化披露的企业,是中海油和很多垄断国企都需要思考的大问题。

  ◎月底

  高铁概念股成资本市场“坠桥”

  事件回顾:7月23日晚间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两列列车发生追尾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在引起人们对高铁安全反思的同时,实际参与到中国高铁链条中的32家上市公司也因此被波及。

  “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之后,周一开盘高铁板块集体暴跌,周二该板块继续大面积下跌,随后股价虽然有所反弹,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高铁板块受打压在所难免,近期来看难言机会。

  高铁概念板块整体呈现“瘦身”势头,从7月23日至29日,曾经光芒四射的“高铁双璧”:中国南车中国北车股价连续下挫,A股总市值大幅缩水,分别减少了97.09亿元、75.53亿元,沦为A股总市值缩水最严重的高铁概念股。

  除此之外,包括中国铁建天马股份太原重工在内的概念股也纷纷下挫,以此计算,高铁概念公司整体市值缩水数百亿元。

  点评:一场事故,让中国高铁陷入一场巨大的噩梦之中。

  此前,高铁投资曾经有“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高铁概念也一度让资本市场浮想联翩,不少投资人士公开表示看好高铁投资机会,重仓高铁概念股的基金更是不在少数。

  与铁道部有密切关系的上市公司,例如世纪瑞尔等公司,当初之所以能够登陆A股市场,正是受益于高铁的建设,随着政府对铁路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高铁行业自2008年开始迎来发展高峰期。由此,一批中小公司凭借铁道部专属供应商身份获取大量订单,在类垄断的模式中获得业绩高成长,成功实现了资本市场IPO。

  但类垄断模式实现业绩高成长背后,同时暗藏着过度依赖铁路业务留下的隐患。此次“7·23”事故让高铁概念一夜之间从云端跌落,不仅仅改变高铁板块原有的超速发展态势,若整个产业链放缓,则将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后高铁时代已经来临,曾经的高铁公司紧紧抓住铁道部就可以高枕无忧,然而今日,危机近在眼前。高铁概念公司如何谋求新突破、继续保持业绩的快速增长,我们将拭目以待。而对于创业板的高铁概念股而言,如何保持“双高”是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七月财富

  中国水利拟募资173.2亿元

  年内A股最大IPO跃跃欲“市”

  事件回顾:目前为止,2011年A股最大一笔IPO7月底揭晓,中国水利拟募集资金173.168亿元的首发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

  据中国水利的首发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将发行不超过35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01亿股,拟募集资金173.168亿元,成为A股今年以来最大的一笔IPO。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工程承包、电力投资与运营、设备制造与租赁、房地产开发等。中国水利计划于上交所挂牌。

  点评:中国水利的上市颇有些生不逢时的感觉,因为除了水利概念,其背后还有高铁概念——该公司承接了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金额为142.7亿元。

  此前高铁概念可谓是香饽饽,本应为中国水利的上市添彩,但是“7·23”动车追尾事故令投资闻“高铁”色变,甚至有投资者担心中国水利会成为第二个“中石油”。

  不过笔者认为,虽然中国水利的高铁概念在短期看有不利因素,但是作为主业的水利项目却是目前重点扶持领域。继7月初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当晚财政部部署落实会议精神之后,日前,财政部又发文进一步明确财政部门支持水利发展改革的政策措施,提出财政资金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中国水利发展强劲仍然值得期待。

  春秋航空启动上市步伐

  首家民营航空公司拟筹资80亿元

  事件回顾: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预计最快明年上半年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目前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IPO工作。

  据了解,春秋航空上半年税前利润1.6亿元,接近去年上半年的利润水平。如果春秋航空上市成功,将成为继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海南航空之后的第五家A股上市航空公司。早在2006年,花旗银行曾为春秋航空做过一份上市计划,当时估算春秋航空的市值就达到80亿元。

  点评:从2003年起,一批民营航空公司破土而出:鹰联航空、东星航空、奥凯航空、吉祥航空、春秋航空,一时间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民营航空公司方阵”。但是民营航空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是在夹缝中生存。

  2008年金融危机,面对史上最严峻的时刻,四大国有航空公司几乎均获得注资或者融资,但是春秋航空等民营航空公司却不得不靠自己的力量度过寒冬。此次登陆资本市场,既是春秋航空腾飞之旅,也将成为民营航空公司成功发展的样本,为民航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参考价值。

  ◎七月聚焦

  华西村3亿黄金装点酒店

  是实力还是炫富?

  事件回顾:从2007年开始,华西村开始集资30亿元建造一座共74层,328米高,名叫“空中华西村”的高楼。

  今年10月份,这座高楼酒店将正式投入使用。在酒店最为奢华的5个主题会所中,分别摆放一只一吨重的牛,分别用金、银、铜、铁、锡打造。1吨重的金牛,价格就达3亿元。此前,有人指责高楼是“炫富工程”。但在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眼里,这是“农村城市化”的体现,“让城里人到农村来花钱”。

  点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号称天下第一村,富甲一方。此次3亿黄金装点酒店的壮举再次将人们的眼光聚焦过来。

  近些年来,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花起钱来可谓是一掷千金:如花费9000万元购买了两架直升机,又花1000多万元修建了停机坪,推出“空中看华西”项目……曾经作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的华西村,被民众质疑有“炫富”的嫌疑。

  虽然说,用3亿黄金来做点缀在外人看来确实难以接受,但毕竟这是华西村人自己挣的钱,他们愿意怎么花,是他们自己的事。华西村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如今他们渴望再一次突破。不过这一次,他们涉猎的是旅游等第三产业。但是在这些领域,大把花钱和炫富不一定能带来成功。

  华西村的旅游资源主要从何而来?小小华西村何时能够收回30亿成本?2008年金融危机令著名的“阳光之帆”陷入惨淡经营,同样大打奢侈牌的华西村会否也面临如此僵局?

  黄光裕再出奇招

  巨资购买航母赚足眼球

  事件回顾:近日,国美董事长黄光裕让两件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香港老鹰优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竞拍了一艘去年刚刚退役的英国航母,而黄光裕本人即是此家公司的权益最终受益人。

  该公司负责人赵启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为高端奢侈品、高端电器提供展示平台,如果其他相关企业对这个感兴趣,也可以使用这个平台。目前所有的材料已经交到英方。”同时他强调此举是公司内部决策层行为并不是黄光裕本人的提议。

  点评:前首富黄光裕总是有惊人之举。

  即使黄光裕本人已经身陷囹圄,但外界的关注度依然很高,此次购买航母,确实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营销策略。由于与陈晓之间的内斗,目前国美与苏宁的竞争中暂处于劣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购买航母能够证明黄光裕和国美的实力,不仅可以赚足了眼球,还能起到很好的广告效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聊航母最终买回来,作为展销之用,不论是否能够收回成本,至少在打响品牌、推广宣传方面,黄光裕此举不可谓不高明。

  ◎七月丑闻

  券商研报“满纸荒唐言”

  攀钢钒钛投资者一把辛酸泪

  事件回顾:近日,银河证券分析师王国平发布报告《攀钢钒钛股价被严重低估》,对目前股价徘徊在13元的攀钢钒钛给出了188元的目标价位。

  一石激起千层浪。开盘后当天,攀钢钢钒股价迅速拉升至涨停,以13.44元收盘。

  而正当市场哗然之时,当日下午,银河证券发布致歉声明,称因数据计算错误,将一个原本该放到分母上的百分比放到了分子上,导致上述报告结果相差很大。不过,从修正后的报告来看,虽然对攀钢钢钒估值有所下调,但仍然高达56元/股。

  随后,攀钢钒钛停牌,宣布因为银河证券发布的关于公司的报告内容需核实。7月20日复牌后,股价低开低走,收盘于12.75元/股,跌幅为5.13%。 截止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攀钢钒钛收盘价为12.18元/股。

  点评:乌龙年报层出不穷,在攀钢钒钛被评估出天价股价之前,石墨烯”闹剧、“锑矿”事件、“晶岛门”丑闻等事件,都使得券商的研究报告遭遇十余年来最为严峻的质疑。

  在研报发布当天,攀钢钒钛30亿元成交金额创下了上市以来新高,在巨大数字的背后,是大批投资者的追涨。据悉,当日攀钢钢钒在不到40分钟内即封住涨停,且封单一度超过1亿股,有超过15亿元的资金是在涨停价买入的。

  股价狂舞的背后,是投资者一把辛酸泪。

  更值得关注的是,保荐机构对被保荐对象的推介则凸显了背后的利益关联。虽然目前并未有证据证明“雷人”研报与公司之间存在内幕交易,但是一旦分析报告成为内幕交易的手段,将联合各种力量推波助澜,资本市场的秩序亟待完善。

  五年前违规买卖股票

  熊猫烟花董事长被罚下岗?

  事件回顾:7月25日,刚刚满50岁的中国花炮行业的传奇人物赵伟平辞去熊猫烟花的董事长职务。据了解,赵伟平离职或与证监会处罚有关。

  早在2006年7月1日,赵伟平在当选浏阳花炮(熊猫烟花前身)董事后,买入浏阳花炮股票87万股并在六个月内又卖出,违反了《证券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对此,证监会此前已经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书》。有媒体分析认为,赵伟平此时辞职与此前违规不无关系。

  点评:时隔5年,市场依然没有忘记他所犯过的错误。虽然熊猫烟花矢口否认董事长的辞职与五年前的处罚有关,但此次小股民和专家们的观点却站到了一起,这不仅仅是一种猜测更是一种期望。

  五年前,赵伟平违规买卖股票,甚至有人指出有内幕交易之嫌,但是遗憾的是,当时并未对其进行实质性的处罚。去年,监管部门就开始对赵伟平进行行政处罚,对赵伟平给予警告,并处以15万元罚款。今年6月23日,赵伟平将371万元汇入熊猫烟花账户。再到今天的辞职,一步步在为他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

  资本市场高管违规买卖股票的行为层出不穷,正是由于处罚力度不足使得高管们有恃无恐,赵伟平的辞职是一个警钟,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无论过多久,钻空子的高管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股民负责。

  康美药业另类“掘金术”

  囤积三七被曝光

  事件回顾:近日国家发改委对一些中药材经营者蓄意囤积党参进行了查处。同时,央视对康美药业2009年囤积三七获取暴利近1.2亿元一事进行了报道。

  据了解,康美药业2009年购入三七660.7吨,库存58.04吨,全年累计囤积718.74吨。当年公司对外销售三七仅88.1吨,生产自用65.6吨,2009年年末库存565.04吨。由于2009年三七产地云南省文山州大旱,导致当年产量仅为3000吨左右,康美药业囤积的三七占到市场总额20%多,而康美药业每年利用三七制作饮片数量仅为100吨左右。2010年,三七价格高涨,康美药业将囤积的三七全部抛售,从中获利1.2亿元。

  7月18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公开表示,该司对康美药业2009年涉嫌恶意囤积三七的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根据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已对康美药业公开提醒告诫,下一步的处罚还在研究之中。

  点评:对于康美药业囤积三七到底盈利多少的争论一直未停。

  但是,企业囤货有恶意与纯商业行为之分。康美药业应该不是恶意囤货而是纯粹的商业行为。之前中药原材料不受重视,公司低点采购三七也是出于解决种植方的问题,而且公司并未按照当时的高点价格出货,而是与下游企业协商后以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产业链一体化是公司的优势所在,因此该事件对康美药业虽负面,但分析人士预期其后续业绩受影响可能性不大。

  ◎上市公司中报大幕拉开,川大智胜增、立讯精密银河电子等喜报亮相。

  ◎二季度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出炉,银行股遭遇基金“一哥”王亚伟抛弃。

  ◎“放卫星”研报再现江湖,国信证券称青岛啤酒股价还有7倍上升空间。

  ◎中国北车签署14.01亿港币的采购合同,新地铁将真正实现“无人驾驶”。

  ◎中国南车海外再发威,向澳大利亚、土库曼、哈萨克斯坦签署出口合同价值超过千亿元。

  ◎双汇集团将深埋处理3769吨肉制品,损失约6200万元。

  ◎重组完成,西单商场更名为“首商股份”。

  ◎中移动刮反腐风暴,中国移动原副董事长张春江被判处死缓。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获批,成为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

  ◎中国概念股遭遇猎杀,迅雷与盛大文学无奈推迟赴美IPO。

  ◎招商银行通过配股方案,拟融资不超过350亿元。

  ◎万福生科首发过会,90后农村娃身价将超千万元。

  ◎在争议中上市,上海姚记扑克刊发IPO招股意向书。

  ◎控股股东增持100股雷鸣科化股份,成为 “史上最雷人增持”。

  ◎重庆市涪陵区区委书记张鸣回应涪陵“天价榨菜”,天价礼品榨菜不违法,但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

  ◎重庆80后女孩豪掷3.44亿掘金西藏矿业广汇股份定向增发 巨额资金来源成谜。

  ◎高管成为高危行业,华光股份总经理贺晓旭跳楼自杀。

  ◎被誉为“离天最近的矿泉水”西藏5100正式叩开资本市场大门。

  ◎*ST白猫发布公告,浙报控股借壳公司一事已正式获得了证监会批准。

  ◎姚明作为合众思壮的股东及形象代言人,为合众思壮启动了“中国位置.com”上线仪式。

  ◎青岛海尔就意向收购三洋电机在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冰箱和其他家用电器业务与其签署备忘录。双方预计在2011年9月底签署相关协议。消息称预计总交易金额为1.283亿美元。

  ◎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一句话新闻回顾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