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踩准业绩下行时点大股东“近水楼台”先减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2日 05:1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实习记者 张怡

   □本报实习记者 张怡

   

   近期,各种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公司股份的消息不绝于耳。这段时间也是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告的密集发布期。两相比较不难发现,部分公司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与股东减持公告相互配合发布,公司股东多能够“适时”落袋为安,轻松躲避业绩预告利空对股价的冲击。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股东的精准减持,巧用信息披露获益,实际上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建议监管机构应对内幕信息知情人在敏感期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进行禁止和严密监视。

   业绩下行先减持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0日,A股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共发布411份股东减持公告。其中,部分公司的股东减持发生在业绩预告之前,也有公司在股东减持之后,下调了公司的业绩预期。

   国民技术(300077)6月29日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0%-50%,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及政策不确定因素影响,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此前公司二股东中兴通讯在5月24日至6月22日期间多次减持公司股票,累计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45%,中兴通讯原来的持股比例为20%,多次减持后仍持有公司13.55%的股份。

   嘉应制药(002198)7月13日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一季报中预计的净利润同比增幅30%-50%下调为0-10%。公司5月16日至7月6日的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黄小彪在4月8日至7月1日期间多次减持公司股票,且预计自5月16日起的半年内减持股票比例将达到或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减持原因是出于“个人理财”需要。

   股东们出现类似操作的还有当升科技(300073)、钢研高纳(300034)、海默科技(300084)、兴森科技(002436)和云海金属(002182)等公司。

   灰色地带待规范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虽然不是明显的内幕交易,但确实是上市公司股东利用自身对公司的了解,在法律框架内巧妙把握信息披露时点,来获取利益的行为。

   证券法第76条规定,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并规定,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为内幕信息;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包括了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投行人士分析,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中所说的政策、环境变化及产品销售情况不如预期,尽管涉及公司经营、财务的信息,但是目前没有标准界定为重大损失,或者经营条件的重大变化;此外,上市公司的股价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也无法表明会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这导致上市公司股东在法规范围内,利用自身提前获得经营、财务信息进而获取利益。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