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严防限购“挤出”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0日 02:0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孟坚

  楼市调控最具威力的限购令将扩至二三线城市,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落实国务院要求的具体措施。

  今年初,国务院推出楼市调控“新国八条”,要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

  就北京而言,自出台落实“国八条”的“京版15条”调控政策后,不到5个月时间已初见成效。北京房地产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消息称,6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环比下降7%。这表明,如果限购、限贷等调控措施得到认真落实执行,是可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各地贯彻执行“国八条”的力度不一,那些贯彻落实调控政策较好的城市会产生一种“挤出”效应。例如,在北京严格执行限购令后,一些投资、投机性购买力以及部分刚性需求涌入周边城市。今年以来,距北京较近的三河、固安、燕郊等地的房价上涨迅猛。从刚性需求角度看,距北京一小时车程的同城效应和房价相对更低的吸引力是购买力转战北京周边的主要原因。

  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也出现过。在美国纽约,一些收入不高的工薪阶层选择在新泽西州购房置业。对于投资和投机性资金而言,北京周边地区房价水平远低于北京,属于不折不扣的“低价股”,炒作空间很大。一些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其背后的逻辑正是这样。有人估算,游弋于楼市的炒房资金大约有数千亿元之多,如果加上银行贷款的金融杠杆,其势能不可小觑。越是炒楼之风盛行的城市,“有人没房住,有房没人住”的现象就越严重。这不仅有违社会公平,也影响国计民生。

  客观地说,限购令是目前效率最高的楼市调控手段,如果各地都能认真贯彻落实,短期内应该可以见到成效。不过,长期而言,通过一些制度性安排,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改变投资与投机楼市的预期,或许既能从根本上使房价平稳回落,亦能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有人提出,对拥有三套以上房产的家庭课以保有环节的重税,对炒房获利者在流通环节开征资本利得税。房地产市场要想健康发展,制度创新很重要。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