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首发140亿功臣王晓忠出走,最牛渠道公司工银瑞信“国企思维”之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8日 05:11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滕晓萌/文

   工银瑞信基金公司正在发行自己的又一只债基:工银瑞信天颐债基。

   对于这家最大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来说,债基无论从发行到投资,都是绝对强项。至今,其他基金公司的渠道人员,依然对去年工银瑞信双利创下的140亿首发纪录谈之变色。

   然而,工行各地的分行老总们却发现,来接洽的工银瑞信渠道负责人,已经从渠道销售部总监王晓忠,变为了渠道销售总监高大地。

   理财周报记者获悉,王晓忠已经于上月离开工银瑞信,转投第一创业证券资管。

   他的离职时期,正好与原汇添富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高大地到工银瑞信报到的时间重合。

  风格冲突导致出走

   一位知情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此前王晓忠主管工银瑞信的渠道工作,直接向副总经理肖在翔汇报工作。而工银瑞信挖来高大地之后,要求王晓忠向高大地汇报工作,直接导致了王晓忠的出走。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从公司走还是很愉悦的。”7月12日,王晓忠在电话中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我在工行系统工作过很多年,在工银瑞信也工作了两年,对公司感情也很深。我离职的时候也讲了,我对公司没有埋怨。我离职是希望可以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平台。”

   在工银瑞信内部,王晓忠出走的原因,被认为是其工作风格与管理层不合。

   “王晓忠是一个销售能力很强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地方跑,确实工作很卖力。”一位北京基金公司渠道总监评价说。

   单从简历看,王晓忠也可圈可点。在投奔工银瑞信之前,王晓忠曾任交银施罗德渠道总监。在交银时,他最辉煌的成绩,是2008年3月31日成立的交银增利债基,首发规模超过103亿。

   “王晓忠刚入职时,曾经在公司的邮件中向同事表示,希望能够带领渠道部的同事做一些激动人心的事。”一位王的同事回忆说。

   2010年下半年发行的工银瑞信双利债基,以超过140亿的天量纪录,成为王晓忠在工银瑞信职业生涯的巅峰。

   但前述知情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工银瑞信管理层认为,王晓忠以及手下渠道人员,都长期在外出差,导致公司管理环节存在漏洞,开会往往没有渠道部门参加。所以希望找一个“能够多做点管理工作、多呆在办公室运筹帷幄”的渠道负责人。在高大地确定之前,实际上工银瑞信还曾经和多位其他公司渠道管理人员有所接触。

  渠道最牛公司最忽视渠道工作?

   对于工银瑞信这家业内公认股东渠道最好的基金公司来说,这已经是第二次更换渠道负责人。

   王晓忠的前任,是曾任易方达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的秦红。2007年,秦红出任工银瑞信渠道营销总监;2009年离职。业内传闻,秦红当时离职的原因,是其激进的工作风格,不适应工银瑞信企业文化。她在和公司其他部门以及公司高层发生激烈争执之后,闪电离职。

   2009年,秦红出任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副总。一年之后,摩根士丹利华鑫以超过300%的单年份额增长率,确立了秦红在基金业界的地位。

   和王晓忠一样,秦红离职之后,在公开场合都对工银瑞信不出恶言。

   “其实王晓忠和秦红都是很优秀、很卖力的人,但是工银瑞信内部国企文化浓厚,未必非常肯定他们的成绩。”前述北京公司渠道总监表示。

   他说,如果在其他基金公司,发行规模就是考核渠道部的唯一指标,每逢新基金发行取得良好成绩,渠道部门肯定会被公司认为是头号功臣。而一般的公司,都会尽量鼓励渠道部门多出差,多与各地分支行接触。

   但是在工银瑞信,由于其天生的渠道优势,反而容易令管理层产生“我们本就应该卖这么多”的心态,并不认为渠道部有功。

   从渠道的角度来看,工银瑞信令每一家基金公司都羡慕不已。它不但是中国最大零售银行工行的亲生子,而且和工行资产管理部、个金部关联密切。

   工银瑞信总经理郭特华,曾任工总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副总经理肖在翔,曾任工行个金部副总经理。而现在工银瑞信的董事会中,还包括工行副行长李晓鹏、工行个金部总经理陈晓燕和工行养老金业务部总经理赵跃。

   如此极端的董事会和高管配置,即便在银行系基金公司中,也是首屈一指。

   一位工银瑞信内部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即便令王晓忠率领的渠道团队引以为傲的双利债基140亿天量纪录,工银瑞信仍有管理层不以为然。

   这只基金托管行是交行,在基金发行之后,交行渠道十分卖力,一度日销售额超过工行渠道,引得工行渠道奋起直追,最后在两家大行的全力冲刺中,新基金规模终于打破140亿元,大大超过两家银行总行下达的任务。

   在外界看来,交行从个金部到各地分行如此卖力,与交银施罗德出身的王晓忠有密切关系。

   但是前述内部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工银瑞信管理层认为,当时的交行行长牛锡明到任不到一年,此前是工行副行长,和工银瑞信管理层以及工行相关部门都熟识。因此该只基金的成功发行,依然是“上层路线”的结果。

   由于怀有“谁都可以做好工银瑞信的渠道工作”这一心态,终至工银瑞信渠道部门频繁换将。

  重复设岗管理模式被质疑

   至今,在业界,依然认为高大地到任即便不是王晓忠离职的原因,也是导火索之一。

   尽管两人头衔只有一字之差,王晓忠是“渠道销售部总监”、高大地是“渠道销售总监”,但就此决定了两个人管理同一个部门,王晓忠向高大地汇报工作。

   理财周报记者发现,在工银瑞信,这样的同一部门重复设岗方式并不罕见。如在投研部门,权益投资总监何江旭之下,还有权益投资部总监曹冠业;固定收益投资总监江明波之下,还有固定收益部总监杜海涛。

   这样的模式,被业界解读为:“国企思维”。

   在成立之初,工银瑞信曾经是一家被认为前途无量的基金公司:其董事长为工行行长杨凯生、总经理为出身资管部的郭特华,大股东工行是中国每年基金销售量最大的银行,其在基金资产托管市场上的份额占比超过3成。

   而当时工银瑞信确实也表现出了勃勃雄心,从市场上广泛挖人。当时主管投研的副总为曾任华夏基金副总的戴勇毅,投资总监为以基金兴华成名的明星基金经理江晖。

   2005年末,工银瑞信旗下只有一只基金,资产总额不到40亿,排名所有基金公司第28位。2006年,这一排名已经飙升到第10位。2007年,由于其他一些基金公司扩张迅速,工银瑞信错失良机,排名下滑。2008年,尽管是基金淡市,工银瑞信却逆势扩张,以752亿的资产规模,排名基金公司第6位,震惊业界。

   尽管当时业内非议甚多,认为工银瑞信基金通过年末货币基金来冲规模上排名。但是在熊市中,很少有人注意到,那是工银瑞信成立以来第一次出现,资产规模低于份额规模100亿左右的情况。这意味着这家公司基金的平均净值低于1元,即没有为基金持有人赚到钱。

   2009年的小牛市,和2010年的结构性市场,并没有改变工银瑞信这一特征。2010年末,工银瑞信的资产总额为578.7亿元,总份额却达到725.3亿份。成为业内这两个指标背离最大的基金公司。

   “从数字上看,他们的渠道工作没有问题,份额已经足以排入业内前十了。”一位其他基金公司高层评论说,“可能瓶颈还是在于公司对于投研部门、产品部门这些部门的发展思路。”

   在此期间,工银瑞信的投研部门,也经历了多次人事动荡,包括戴勇毅、江晖、詹粤萍、杨建勋多位投研高层相继离职。

   一位了解工银瑞信的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和其他基金公司不同的是,此前工银瑞信投资和研究部门各自为政,研究总监和投资总监关系对立,研究员拒绝向基金经理提供支持。而产品部门并不向市场部门负责,不关心如何做出切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导致公司投研能力不断下滑,产品创新乏善可陈。

   而这些问题,无不与工银瑞信的部门架构和人员安排有关。

  涅槃重生

   但是一位工银瑞信内部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人员的流动性,对于公司,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证据是,投研部门在经历了多次换将之后,目前何江旭负责的团队已经日渐稳定,业绩呈现反弹趋势。

   据天相投资统计,2010年,工银瑞信基金经理离职率为0.22,在纳入比较的16家基金公司(规模排名前16家公司)中位列第6。而截至当年年底,在公司可以统计基金经理从业年限的15只基金中,平均每位基金经理证券从业年限为11.61年,在可比的60家基金公司中位列第9,在纳入比较的16家基金公司中居第2位。

   “投资和研究部门的关系终于理顺,公司的投资部门,也分为了价值、成长、主题、数量四个风格小组,实现基金投资风格的差异化。宏观策略研究则由首席经济学家陈超领衔。”前述内部人士表示。

   2011年上半年,工银瑞信有两只偏股基金进入同类基金排名前十名。

   而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工银瑞信产品部门近期也做出了一定调整,原产品总监李诗林调至投资部门,负责牵头公司的数量化投资。

   “工银瑞信的例子说明,基金行业本质是一个人才密集型行业,基金公司做的好不好,关键是看来做的人好不好,那种认为靠着大股东就可以舒服过日子的看法是错误的。”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高管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