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安信研究所近一年流失1/3分析师 称将加大投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4日 00:45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吴清桦

  针对此前有媒体报道安信证券2/3的研究员已离职,离职原因系安信证券研究所行业研究员薪酬偏低,昨日,安信证券分管研究所的副总裁李勇回应,该公司从去年到今年横跨一年多的时间,陆续有1/3的分析师离职,但研究队伍核心团队稳定,离职因素很大一部分是出自职业规划等行业性因素。

  李勇表示,公司研究所目前拥有50~60人的规模。研究所一直定位为一家中等规模研究机构,竞争策略为“求精”、“求差异化”。在去年至今年一年多的时间,以60人的团队计算,安信证券确实流失了约1/3的研究人员。但是,研究力量的核心团队,如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首席策略分析师程定华等人员都十分稳定。同时,部分研究人员的流失并不是同一时间集体离职,而是零零散散地陆续离开。

  针对分析师为何离职的问题,李勇表示,很大程度上有行业性因素。在当前券商研究行业,不止是安信证券被研究人员离职所困扰,不少券商也都面临着这个问题。当有的研究员经过两三年的培育期后,可以独当一面时,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一个评估,若自己做不了那个闪闪发光的明星,也许对自己的职业进行重新规划。毕竟研究员的生存环境压力很大,是脑力和体力双重层面上的密集使用。而这些离职的研究员,很大部分刚好是进入安信证券研究所工作2~3年,已掌握了一定的资源和研究方法的人。

  “从离职人才流向来看,我们的研究员90%流向了买方市场,比如基金公司、私募、券商证券投资等,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对于研究员的离职,安信自身肯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新人培养的力度上还需努力,薪酬的设立应更多地考虑当前房价物价飞涨等社会因素。”李勇称,研究所去年三、四季度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在薪酬体系设置上做了相应改进。但是有关“一个月5000元的薪酬水平”的说法是不实的,即便是应届毕业生也要比这个水平高出许多。

  针对有评价“安信证券重宏观轻行业”的说法,李勇回应称,宏观如同一个人的大脑,起着指挥作用;策略如同一个人的腰,赛跑时是一个重要的发力点;而行业是一个人的四肢,比赛时也起到决定性作用。公司一直对行业研究十分重视,招人时也是精挑细选,重点从产业中引进对行业十分熟悉和了解的专业人才,比如去年在新财富评选中荣获电力设备行业第一名的黄守宏。研究所的少量后备力量会从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挑选。

  李勇还表示,今后在吸引人才的内部机制上,该公司要更尊重人才成长的周期。在一个新人成长的周期内,公司要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和资源配置,相对看轻其带来的产出。同时,对非明星证券分析师,公司要适度增加人文关怀,通过多种方式认可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