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石化业产值居全球第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3日 03:43  证券日报

  塑料期货推动产业发生三大变化

  ■本报记者 韩 喆

  在6月1日由大商所和中国石化联合会于宁波举行的“2011中国塑料产业大会”上,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在致辞时表示,经过数年的培育,塑料期货品种开始走向成熟,初步具备了在更高层面上为产业服务的条件;在塑料期货影响下,产业在报价模式、企业期货利用参与程度、企业经营方式等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刘兴强说,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石化行业总产值已经位居世界第二,2010年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产量分别达到1032.3万吨和1130.1万吨。但同时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使石化和塑料市场风险进一步扩大, 2010年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价格最大波动幅度分别达41%和35%,这要求相关企业不仅要懂自身的生产经营,更须学会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有效防范市场风险。为了满足石化企业保值避险的需求,大商所近年来先后上市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氯乙烯(PVC)两个期货品种,使大商所市场服务领域由原来单一的农产品扩展到石化等工业品。

  他介绍,LLDPE期货从2007年7月31日上市至2010年末,累计成交2.42亿手,成交额累计12.54万亿元(其中2010年LLDPE成交量1.25亿手,成交额6.87万亿元,日均持仓达16.06万手);PVC期货从2009年5月25日上市至2010年末累计成交0.53亿手,成交额累计1.99万亿元(2010年日均持仓也达到7.28万手)。经过数年的培育,塑料期货品种开始走向成熟,市场流动性较好,期现价格联系紧密,初步具备了在更高层面上为产业服务的条件。

  刘兴强指出,伴随塑料期货品种的推出,塑料产业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期货价格成为企业重要参考,行业报价习惯逐步发生改变。塑料期货上市前,现货企业早上通常在8点多钟进行报价,现在多数企业在9点钟期货市场开盘后参考期货价格再报价;而且,企业现在也改变了过去每天报一次价格的习惯,每天多次调整对外报价,行业的定价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二是企业参与利用期货市场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

  据统计,2010年,参与LLDPE期货交易的客户达到14.55万个,其中法人客户有1924个,是上市当年法人客户数的11倍;参与PVC期货交易的客户达到9.26万个,其中法人客户有1126个,参与塑料期货交易的企业明显增多。从持仓结构看,2010年参与LLDPE期货的法人日均持仓占比达38.05%,PVC法人日均持仓占比达46.33%,说明产业企业对期货市场的利用程度也显著提高。

  三是期货成为相关企业套期保值的有效工具,企业经营方式在发生改变。很多企业对塑料期货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逐步学会了参考期货价格调整企业生产和销售策略,并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稳定经营收益,企业的经营方式逐步由过去单纯关注现货市场向期货、现货并重转变。

  他说,塑料期货上市以来,为更好地为产业服务,大商所先后采取了包括开展“千厂万企”市场服务工程、举办塑料产业大会、举办期货学院加强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