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对外金融资产结构亟需优化

  章玉贵

  对外金融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大,既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分工日渐深化的产物,也是中国提升国际经济影响力的重要杠杆。但面对国际金融动荡、储备货币币值波动等诸多约束条件,中国可能需要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才能初步建成海外资产保护网络。在此过程中,理性评估投资目的国的政经风险肯定是必修课。

  章玉贵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的2010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对一向关注中国对外金融资产安全的国人来说,显然是喜忧参半。

  中国对外金融资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最近几年来规模持续扩大。2008年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为29203亿美元,到2009年末增加到34601亿美元,一年后的2010年末,这一数字已变为41260亿美元,最近三年年均递增6000亿美元。说中国是对外资产大国,一点也不为过。

  不过,从呈现在国人面前的这份头寸表中,尚未看到对外金融资产结构优化配置的趋势。例如,在现今总额超过40000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中,仅仅储备资产一项就占据了70%以上的比例,而被广泛视为较为安全的对外直接投资所占比例只有7%。这种类似于“大头娃娃”的资产结构,估计即便在管理部门看来,恐怕也非优化安排。

  受到中国对外金融资产信息披露程度的限制,笔者无从知晓每一个项目下更为具体的资产结构。但以笔者的跟踪观察,对外金融资产中以美元计价的估计不会低于60%,而中国持有的对美国的各项金融资产总额亦不会低于20000亿美元。美国财政部曾在两年前公布了相关数据,列出中国截至2008年底持有16000亿美元的美国资产,而同期美国持有中国内地发行的股票和债券总计仅为550亿美元。笔者当时就曾说过,高达28倍的中美互持资产规模差距,凸显出中国在全球既有经济与金融分工格局下所处的弱势地位。

  与美英等国主要仰赖金融霸权或者霸权红利低成本获得的对外金融资产不同,中国如今握有的这些对外金融资产,其真正有意义的那部分乃是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产业工人辛苦劳作换来的“血汗钱”。拥有最优秀操盘手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期望,只是在手脚被束缚的情况下,既难以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扫货,也不能用巨额外储购买美国的优质企业,甚至买不到急需资金的其他西方国家企业。

  其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经济美元化的逻辑框架下,中国经济正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嵌入到美元经济圈中。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千千万万产业工人换来的对外金融资产只是一种随时可能贬值的绿票子。说中国全民生产补贴美国消费,其实一点也不为过,而中国还因此背上了全球经济失衡责任者的恶名。另一方面,中国持有的上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在中国需要兑现时能否如愿,却是未知数。尽管亨利·基辛格曾说过,美国欠中国的钱终归是要还的。但这句话本身也暗含着可能拖欠的逻辑。可以说,只要人民币没能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只要现有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未有根本性改变,中国都是事实上的美国“打工者”。

  相比于中国挣钱的辛苦,握有财富符号主导权的美国就潇洒多了。世人注意到,在美联储2010年发行的2009版100美元钞票样票正面,在右上方美国的国号“THE UNITED STATEDS OF AMERICA”字样下面还清楚地保留着金本位时代的遗迹——“THIS NOTE IS LEGAL TENDER FOR ALL DEBTS,PUBLIC AND PRIVATE”(本钞票是偿付公私债务的法定通货)。

  蹊跷的是,当金本位时代已成历史记忆的时候,美国犹他州众议院于3月4日以47票同意、26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承认美国联邦政府发行的黄金白银为法定货币的议案。预计接下来有12个州也将会审议相似的议案。难怪福克斯新闻网惊呼——“在退回金本位的道路上,犹他州走出了第一步”。

  犹他州的行动无疑让美联储和伯南克十分难堪。假如后工业化时代重新迎来金本位制,无疑是对美元体系的清算。不过,谁要低估美国的逆境调整能力,谁就有可能自己被调整出局。

  有人说,美债危机是美元可能破产的信号,但在其他替代要素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全球既有经济与金融分工格局不会发生根本变化:美国掌握着货币发行和市场的主导权,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依赖美国的市场和美元。在这个分工框架下,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美国可以通过发行美元购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廉价物品,尽管带来了美国对新兴经济体的巨额贸易逆差,但是凭借金融市场优势,中国等国积累的贸易顺差反过来又以购买国债的形式回流到美国。美国以成本极为低廉的货币手段来平衡经常性的贸易逆差。

  环视世界各国,持有巨额海外资产的国家,除了美国之外,还有英国和日本等国。截至2010年底,日本政府、企业、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海外资产约合68800亿美元,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品、外汇储备以及其他投资等。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日本已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大债权国。而日本多年来并不担心所持海外资产的安全,除了日本持有的海外资产结构比较合理之外,还与日元作为国际货币不无关系。日本还可以购买中国想买却买不到的美国企业和其他资产。即便是在动荡地区的海外资产,一旦局势有变,有了美国这个超级强国盟友的鼎力保护,日本海外资产安全系数明显高于中国。

  对外金融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大,既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分工日渐深化的产物,也是中国提升国际经济影响力的重要杠杆,但在海外金融资产安全面临国际金融动荡、储备货币币值波动以及投资目的地国政局不确定等诸多约束条件下,如何有效保护数以千万计产业工人创造的血汗财富的安全,尚需我们上下求索。

  中国可能需要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才能初步建成海外资产保护网络,而在此过程中,理性评估投资目的国的政经风险肯定是必修课。至于如何保护在美资产的安全,除了持续要求美国拿出实际措施之外,关键之举是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