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津文交所恋战和田玉 大师雕刻作品身价陡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5日 23:44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季小舟 北京报道

   一直很火的和田玉,近期又将掀起新一轮的热潮。

   因为备受争议的天津文交所看上了它。

   无独有偶,京城在4月份也迎来了两场大型的古玩博览会。

   一场是将在本月22日-25日举办的北京古玩城第三届春季古玩艺术品博览会,据北京古玩城总经理助理赵亮介绍,此次古玩博览会将组织国内最大规模的白玉产品串货会,会场不仅设有玉雕大师、新秀作品展区,还邀请到了国字号的玉雕大师现场为藏家们讲解玉器知识。

   另一场是4月12日在爱家国际收藏品市场亮相的“中华瑰宝和田玉大型特级籽料精品展”。展出的玉雕汇聚了北京、上海、新疆、苏州、扬州等全国著名玉雕大师的经典之作。

  文交所第三批产品主打和田玉

   天津文交所近期的公告称,推出单有艺术品交易品种,包括五块和田玉雕刻作品,还有一块海蓝宝石,艺术品已在天津金融博物馆展出。

   今年以来,和田玉屡屡被爆炒,天津文交所紧跟市场热点推出了第三批主打和田玉的交易品种。“所谓单有艺术品,就是不再将每件作品拆分成股票的形式来让投资者进行认购,而是整件艺术品进行交易。”天津文交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作品已经在金融博物馆展出,投资者可以到那参观,如果有意向的话就打电话确认购买。”

   在这批艺术品中,标价最贵的是名为《夜游赤壁》的和田玉籽料枣红皮摆件,标价42万元;名为《龙》的和田玉籽料带皮连红、黄色挂件以及名为《貔貅一对》的和田玉籽料摆件,价格均为37万元;此外,名为《碧玉牛》和《英雄斗智》的和田玉籽料摆件价格分别为32万和30万元;海蓝宝石的标价为36万元。

   “并不是采取竞拍的方式,标价就是投资者购买的价格,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工作人员表示。

  白玉原料价格一年翻两倍

   艺术品市场的火爆,让素有“国玉”之称的和田玉价格飞涨。

   “之所以在艺术品博览会上主推白玉,是因为其在收藏品市场中的地位首屈一指。相对于其他艺术品来说,其实白玉的入门级别是比较低的,而且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推崇。”北京古玩城总经理朱京巍告诉记者,“10年来,白玉原料的价格上涨已经超过百倍;从去年到今年,白玉原料的价格也翻了一两倍。”

   据新疆宝玉石协会的一份资料显示,1980年一级和田玉籽料的价格是每公斤100元,1995年涨至6000元,2000年已经涨至1万元以上,到了2005年则达到10万元以上。2006年11月,新疆当地出台限制机械开采籽料的有关政策,籽料市场的供应量锐减,2007年,一级和田玉籽料的价格飞涨至100万元每公斤,到了2008年又一跃至150万元。

   从2000年的1万元到2008年的150万元,8年间一级和田玉籽料的价格已经上涨了150倍。而记者从博宝网看到,挂拍的一级和田玉籽料,目前的价格已经超过700万元一公斤。

  大师雕刻作品身价陡增

   在北京古玩城第三届春季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上,设有吴德昇、易少勇、蒋喜、苏然等国字号玉雕大师的展区,同时还开设了苏邦玉雕一条街。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为皇室雕刻玉器的聚集地。一块上等的白玉原料,有了大师的雕刻之后,身价会翻好几番。” 朱京巍说,“比如一块200多万的白玉牌,可能原来的价格只是20万,如果在三四年以前可能原料的价格也仅三四万。”

   根据雕刻师水平的不同,加工出来的玉雕作品自然身价不一样,但是一件玉器作品玉料和雕工在价格中的比重各占多少是很难区分的。

   “即使是熟人,拿一块牌子给玉雕大师进行加工,收三四十万的加工费,已经算是便宜的友情价了。” 朱京巍说。

   明清时期的玉器作品在拍卖会上也是风头正劲,除去接近上亿元的帝王玉玺不说,其他玉器拍出上千万已不再令人感到惊讶。2011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只白玉“羲之爱鹅”圆笔筒拍出了1298万元;2010世佳艺术品秋拍,明代和田玉观音像套件以1108.8万元落槌。

  苏富比瓷器遇冷 私人洽购露头

  本报记者 季小舟 北京报道

   被视为收藏品市场风向标的香港苏富比春拍,在8天的时间内将近3400件拍品拍出了34.9亿港元,较去年秋拍成交额大幅增长,同时刷新了香港拍卖会的最高总成交记录。

   但是在一片形势大好之下,“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整场的最终成交额仅为3.99亿港元,远低于预估的7.1亿-10.7亿港元。

   在当晚的拍卖会现场虽然坐满了人,但拍卖本身却没有预料的那样热烈。77件拍品中有22件被拍品提供方自行购回,包括现场的头号明星——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圆胆瓶,估价高达1.78亿港元,被拍品提供方以1.7亿港元购回。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及中国艺术部国际主管仇国仕曾称这件拍品是“所有中国瓷器大藏家在清瓷收藏中的终极藏品”。

   但拍卖会结束之后出现了峰回路转,“锦鸡花石”圆胆瓶以私人洽购的方式以2亿港元成交,符合其拍卖前的估价。另外一件被寄予厚望的瓷器明成化青花“瓜藤纹”官盌也在私下里以9000万港元卖出。

   这一专场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是因为“玫茵堂”有着公认的西方私人手中最好的中国瓷器收藏。“玫茵堂”意为“玫瑰花丛中的殿堂”,其幕后推手是瑞士商人斯蒂芬和吉尔伯特·裕利(Stephen and Gilbert Zuellig)兄弟,他们出生于菲律宾,Zuellig集团是亚洲领先的医疗服务及药品提供商,年营业额达120亿美元。

   此次拍卖专场推出的77件拍品属于元、明、清代中瓷器精品中的精品,但却在拍卖会上遇冷。有业内人士认为,或许由于这场拍卖会中的瓷器较为朴素,而内地买家更加偏爱奢华艳丽的清代瓷器;更没有哪件瓷器能像英国班布里奇拍卖行拍出的5.5亿那款花瓶一样能够激起爱国主义冲动。所以说预期过高了,中国的拍卖市场并不总是那么火爆。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