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筹建保荐信用体系投行承销记录倒追7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4日 07:20  证券时报

  该体系的建立将使保荐机构中的“好人”与“坏人”分明

  证券时报记者 杨冬

  国内投资银行业即将产生一个类似于银行征信系统的信用体系。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近日监管层要求各家保荐机构将2004年实行保荐制以来所承销项目的申报时点、受理时点、被否原因、获批时间等项目信息,以及在职和离职保荐代表人的详细资料上报,用以筹建保荐信用体系。

  投行业务乱象

  据某上市投行高管透露,保荐信用体系将对投行未来业务操作构成重大的影响,对于那些历史记录良好的投行,发审部门有可能对其项目实行相对较为宽松的审核;而对于那些历史记录较差的投行,发审部门则有可能对其项目实行更加审慎的审核。

  华南某券商的投行高管认为,保荐信用体系的建立,将成为资本市场稳健运行的基石,是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的基础,对新股发行中的诚信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出现了少数首发(IPO)项目造假上市或“带病闯关”,令公众对于整个投行业的保荐信用产生质疑。这种现象引发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记者获悉,今年年初,华南某地证监局在召开券商年度工作会议时就曾痛斥投行在保荐工作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并决心出重拳整治。

  另据悉,近日在重庆召开的保荐机构联席会议上,监管层相关人士再次强调各家投行应加强内审内核工作,保证项目质量。

  与此同时,监管层业已采取了一些处罚措施。据深圳某投行人士透露,监管层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保荐代表人监管谈话、暂停或取消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业务资格,以及对券商分类评价进行扣分等。

  但现实的情况是,仍有一些保荐机构或保代“顶风作案”。该人士继称,部分保代迫于拟上市企业的压力或者利益的诱惑,故意隐瞒项目的重大事项或进行虚假陈述,同时不断游说内核部门,最终内核部门抱着侥幸的心理对项目放行,即使受到一次的处罚也并不足以令投行丧失业务资格或对整个业务产生重大不利的影响。

  构建保荐信用体系

  令保荐机构彻底放弃侥幸心理的一个很好的办法是,构建一个日常的且有据可依的持续监管体系。

  据称,监管层早就想建立一个保荐信用体系,但因数据不完整,启动缓慢。本次要求保荐机构上报数据,一方面是对整个投行情况进行摸底,另一方面是采集保荐信用体系的基础数据库。

  另据北京某投行人士透露,本次上报数据的截止日期为本月20日,上报的数据分为项目和人员两种,甚至包括离职人员的照片,以及2004年以来投行人员的流失率、流失原因,并需要说明2004以来项目被否的原因是因为项目本身的问题抑或是保代的问题。

  据上述高管透露,保荐机构和保代2004年以来的不良记录都会记录在信用体系当中,但他们不会因为有不良记录被记录在册而受到处罚;但如果未来这些不良记录者再行违规,将有可能面临加倍处罚。

  “好坏”分明

  随着未来保荐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保荐机构中的“好人”与“坏人”或能一目了然。

  “那些不良记录少的投行,可以理解为‘好人’;而那些不良记录多的投行,可以理解为‘坏人’。对于‘坏人’,发审部门或会对其项目实行冷淡对待或实施更加审慎的审核,比如在反馈意见函中可要求其对于更多的事项进行核查和说明;对于‘好人’,发审部门或会在项目排队、审核周期等方面予以优先对待。”上述高管认为。

  事实上,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投行良好的信用和声誉对其业务的发展往往有很大支持。深圳某投行人士指出,比如同样的一个项目,高盛和大摩担任主承销商,将对项目的定价及融资规模提升作用很大,但对于那些信用和声誉较差的投行,投资者就很可能用脚投票。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