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首季狂揽30亿超募收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2日 06:20  深圳商报

  据本报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沪深两市共发行新股89家,IPO实际融资总额981亿元,同比下降约15%。与此同时,一季度券商承销收入达52亿元,其中IPO承销收入45.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上升23%。不少业内人士在采访中表示,全年来看券商投行业务或再创新高。而承销收入不减反增主要由于超募资金比例上升,超募资金对应的承销费用较高成为激励券商超募的主要动机。

  券商狂揽30亿元超募收入

  据WIND资讯统计,自2009年IPO重启到去年末,262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2357.7亿元,其中超募1329.7亿元,超募比例为1.29倍;15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1154.6亿元,其中超募726.9亿元,超募比例约为2倍。

  而今年第一季度,89家首发公司共超募资金约600亿元,超募比例达1.85倍。其中,44家创业板公司超募比例超过2.2倍。相比之下,2010年同期91家上市公司超募比例仅1.26倍,显示今年以来超募比例继续扩大。

  更值得关注的是,券商承销费率随着超募比例水涨船高。据本报统计,今年一季度36家超募比例超过2倍的上市公司,平均承销费率超过6%。其中,华泰证券承销的秀强股份超募比例达3.37倍,超募资金超过7亿元,而承销费用也高达9180万元,承销费率达12.77%,远高于平均水平。此外,中信证券承销的东软载波、振东制药,国信证券承销的维尔利安居宝,平安证券承销的永清环保,华泰联合证券承销的林州重机、捷成股份等超募比例均在2.5倍以上,而承销费率无一低于5%。

  “这就像卖房子,业主与中介机构都希望房价高企,获得双赢的局面。”一位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因为超募资金的承销保荐费率高于平均保荐费率,或者上市公司给予券商高额的奖励性费用,券商对于新股超募有着天然的冲动,而上市公司和券商都希望看到超募的结果。

  据透露,目前国内投行的承销费率已与海外接近,大型IPO项目承销费率为2%至3%,中小型项目约4%至5%。而对超募资金部分,券商与上市公司会另外达成协议,承销费率一般高于5%,有的券商对IPO项目超募资金部分要收取5%至8%的承销费,甚至有高达10%的情况。

  如果按照5%的承销费用保守估算,券商首季从超募部分获得的承销费用约30亿元。事实上,一季度券商首发承销收入仅45.8亿元,来自超募部分收入几乎占据了2/3。

  而据本报统计,在今年一季度69家超募比例超过100%的上市公司中,深圳本地券商保荐和承销的上市公司数量尤为突出,几乎超过总数的四成。其中,国信证券承销的有9家上市公司上榜;紧随其后的平安证券有5家;招商证券、中投证券和中信证券各有3家位居其后;华泰联合、第一创业与安信证券也各有2家上市公司上榜。

  首发比例“设限”遏制超募

  在此情况下,破发也伴随着超募的常态化而成为惯性风险。3月份上市的新股首日破发个数达到了8只,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在2月份正式登陆A股的28只新股中仅有3只首日破发,占比仅一成。

  “在新股发行原本就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保荐人无须为超募资金的募集多付出劳动。”资深财经评论员皮海洲(专栏)在采访中向记者表示,保荐人对超募资金提取超额保荐费用属于利用职务之便收取不合理的费用收入,根本就不应该计提承销保荐费用。而券商的利益完全与责任相脱钩,保荐机构只“荐”不“保”的现象非常普遍。并且,监管部门对于保荐人的问责大多流于“暂停受理”其保荐的项目,之前收取的保荐费用则不予追究。

  深圳本地一位投行人士则对此表示,限制发行价是新股市场化发行之前的产物,而管理层不会让新股发行重走老路,“超募”只是发行定价放开后的阶段性现象。成熟市场的招股书只对募资内容和规模做方向性的阐述,当前的超募现象在市场走向成熟后将逐渐消失。

  “一方面,市场不会给那么高的溢价;另一方面,随着新股发行逐渐走向注册制,监管层将放宽募资的审查。当前实际上已经在模糊这个概念。”该人士表示。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实际操作中,投行部门已经开始“建议”中小规模企业按照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25.1%的首发比例设计发行规模。

  “事实上和《证券法》规定的25%下限没有本质差别。”上述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其本质意义在于当管理层没有对募资上限作出规定的情况下,促使企业按最低发行比例进行融资,进而遏制超募。

  即便如此,不少受访的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国家鼓励直接融资以及新股发行加速,今年券商的投行业务占比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深圳商报记者 黄炎 实习生 王沁)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