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 芳
曾经被荣誉为中国食品企业海外并购第一案的“光明并购法国优诺”事件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国际上对中国食品还是有偏见的。”光明食品集团董事、财务总监,同时也是光明竞购优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曹晓风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此次竞争优诺股权的企业很多,其中包括光明食品、雀巢、通用磨坊等。但是,通用磨坊这两年和优诺一直在为特许经营费的问题打官司,因此考虑到这两家的官司,光明食品原本胜算可谓最大。
本是板上钉钉子的事情,却在最后关头被通用磨坊“截胡”了。通用磨坊提出同意提高优诺的特许经营费,免除诉讼,并承诺将提高的特许经营费从1%提高到4.5%,并把提高部分的50%(近3000万欧元)以优先分配权的方式直接用现金分配给索迪奥(持优诺50%股权)的奶农股东。
“虽然光明高出通用磨坊的收购价格,但是,决定权还是在25人组成的董事会手中,在获得现金利益时,他们就不再考虑新兴市场了。”曹晓风说。
接连4次受挫
仍坚持海外并购战略
对于光明食品来说,海外并购作为企业的一个战略目标,从金融危机开始,光明就想把企业推出国门,并开始了一些列的并购计划。然而,幸运女神总是与光明擦肩而过,都是在最后关头被落空。
2010年年初,光明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粗糖生产商CSR糖业公司一案,光明先以不超过15亿澳元的出价向CSR表达收购意向,遭到对方拒绝。后虽然光明又将出价金额提高至17.5亿澳元,但最终还是被丰益国际夺走。随后,光明又在英国联合饼干公司、美国维生素零售商建安喜等海外并购案中也以失败告终。
面对屡战屡败的并购征程,曹晓风表示,海外并购很复杂,光明集团并购案失利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是项目被别人抢走了,第二是主动放弃项目(养老金存在着差异),第三,在谈判的项目公司选择上市之路,因此被迫停止收购。
不过,光明也并非一无所获。作为光明竞购优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曹晓风透露,在光明开始竞购优诺之初并不顺利,通过光明做出大量的工作后,才得到当地政府和优诺高管的认可。虽然最后认购优诺50%的股权未成功,但是,前不久,光明还是收到了来自优诺就新兴市场的合作函。
四次海外并购均未果,光明食品的海外并购之路是否还将继续?
“光明走向世界的战略没有改变,现在光明收到很多国外投行的项目资料,都放在资料库了,集团会仔细研究后再做出决定。对于光明来说,去年是有些成长的烦恼,今年应该更成熟一些。”曹晓风说。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光明坚定走国际化道路是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具有前瞻性。光明食品集团希望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确保700亿元,力争750亿元;2012年销售收入确保实现800亿元,力争达到900亿元。而这一目标以兼并重组的方式将更快达到,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走国际化道路将是必经之路,因此相信未来光明的收购计划仍将继续推进。
食品安全是中国食品企业
走出国门的最大障碍
“光明食品走向世界,中国的食品企业走向世界,只有跟国外的食品巨头合作。但是,到海外发展应该是很艰难的,中国食品企业到世界上去,世界对他们的偏见还是多一些,其中,食品安全是中国食品走出国门的最大障碍。”曹晓风表示。
众所周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历史并不长,而收购海外食品品牌的历史甚至更短, 收购经验少的可怜。中国在食品和饮料领域迄今最大的海外收购交易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2005年斥资4.91亿美元对法国安迪苏公司(AdisseoFrance)的收购。而食品公司海外并购成功案例还为出现。是中国的食品品牌不硬,还是另有他因?
“光明此次失败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从内部因素看,光明企业自身实力并未达到国际化水平,在其他国际市场的发展中缺少具体的发展规划,另外,我国企业并购需要经过政府的层层审批,耗时较长,在海外市场上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周思然分析道,“从外部因素看,此次成功收购法国优诺的是美国食品巨头通用磨坊公司,其财富500强及世界第六大食品公司的国际地位具有显著优势,而作为此次收购计划落定的转折点则是他们通过合作而避免双方目前存在的诉讼风险,以及通用磨坊与优诺长达30多年的特许合作而形成的信任关系,这最终选导致优诺弃光明而选通用磨坊。”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栾华教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中国食品企业海外并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差异,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国外在食品行业和中国的食品行业在文化理念上有差异。另外一方面就是从法律监管方面有存在着差异,在国外,对食品安全方面要求很严格。
栾华表示,中国的国内食品行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还是去获取资源、成熟的技术。而外国企业跟中国企业合作的目的主要是看中了中国的新兴市场。另外,“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顶级的专业的人才,那些海外的基金,他们还是以“利”放在第一位的。”栾华强调说。
对于中国食品企业走向国际面临的窘境,周思然则指出,当前我国食品行业面临的主要壁垒是“绿色壁垒”,它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例如《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中的最终产品标准方面,发达国家可通过提高最终产品的卫生标准,或提出众多检测项目而限制其他国家的产品流入,也正是由于这方面的限制我国食品出口受到较大阻碍,另外,国际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认知存在一定负面印象,这对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品牌形象的塑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