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货币政策关键要防止货币信贷过度波动

  潘正彦

  鹏华基金邀您关注

  □作者 潘正彦

  作者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

  金融研究中心

  副主任、研究员

  日前,央行宣布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上次上调仅相隔一个月。除了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外,央行今年以来还加息一次0.25个百分点。那么,央行如此频繁地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是否意味着央行要全面收紧银根?是否暗示了当前市场流动性已经很紧?

  对此,笔者的第一个判断是,当前市场流动性总体仍然充裕,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一是2009年天量货币信贷能量尚未完全释放,仍是导致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根本原因。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过剩流动性仍未进入实体经济,继续还在投资市场中“发酵”,从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不肯调整中可见一斑。

  二是外贸顺差依然是当前市场流动性不断增加的主要来源。尽管去年以来外贸顺差已明显下降,这一趋势今年还将延续,特别是进口增长将可能高于出口增长。但是,考虑到中国的贸易顺差在总量上仍然很大,其“创造”的高能货币可能超万亿,加上货币乘数,仍有较大规模货币供应压力。

  三是“前高后低”的货币信贷供应“规律”仍在发挥作用,导致今年上半年资金供应总量仍然不小。鉴于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突破万亿,对市场流动性的放大作用不容忽视。这需要我们尽量压缩上半年货币供应,以增强未来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四是央票规模越滚越大,包括央票集中到期或收益率等新的矛盾正在产生,央票或已暂时失去回笼资金的功能,特别是数千亿央票将集中到期,可能会增强市场流动性。

  由上分析显见,当前市场流动性压力并非十分吃紧,加上央行曾在春节前连续14周净投放资金高达9760亿元,目前的市场流动性不仅不紧,而且是相对充裕的。

  笔者的第二个判断是,目前央行确实在控制银根,但调控重点主要是放在控制货币信贷供应节奏上——既要防通胀,又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央行眼下频繁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为了保持均衡的资金供应,而不是简单的紧缩。

  一方面,货币政策存在多重目标,要求央行必须保持市场流动性的相对稳定,但针对当前通胀压力不断上升,又必须通过调节货币供应来防止流动性的再度泛滥。由于今年1月份CPI同比增长4.9%,虽低于市场预期,但通胀压力依然较为严峻。不管是由于天气因素可能造成农产品价格上升或工资成本上升造成通胀压力,还是当前中东局势不稳,今年对通胀治理问题仍然不容松懈。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也不是一味收紧银根,而是要控制全年货币信贷供应节奏,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为达到这一目的,央行将使用包括窗口指导在内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多个场合表示,抗通胀要运用所有货币政策工具。同样,央行也会运用所有政策工具,来实现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增长目标。

  从控制货币信贷供应节奏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角度分析,首要的问题是要防止货币供应量的过度波动尤其是季节性波动。货币信贷供应的季节性波动是比较危险的,尤其是年初大量投放货币信贷。自去年开始,央行已尝试改变中国货币信贷供应的季节性规律特征,但效果仍然较小。今年1月份,央行根据市场货币资金的实际情况,把信贷供应量控制在1万亿左右,已远低于2009年和2010年。实际上,央行已经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窗口指导等,来控制货币信贷供应数量。应该说,央行在这方面的调控还是比较成功的,打破了市场对信贷增长的过高预期,适当控制了市场信贷冲动,也维持了资金供应的相对稳定。

  当然,央行今年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是如何继续保持货币信贷供应的均衡增长,即保持市场流动性的稳定与资金供应的均衡。考虑到今年防通胀任务将贯穿全年情况,央行运用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为了通过控制市场流动性尤其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进而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率。因此,如何贯彻收缩的货币政策调控宗旨,对控制当前通胀压力及中国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