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胀釜底还有多少薪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7日 03:48  证券日报

  ■阎 岳

   抑制通胀是今年政府的首要任务,完成这项任务的一大前提是从根本上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就需要动用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简称三率)等货币政策工具。

   周二,1年期央票利率上行约20个基点引发了业界对加息用以控通胀的担忧。

   然而,国内通胀压力形成原因的复杂,让加息不可能成为包治通胀病的良药。简单地说,货币基础、世界农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国内劳动力工资和要素价格、输入型通胀是构成我国通胀压力的四大要素,且这四个要素纠结在一起,导致通胀压力更为复杂。

   2月份的经济金融数据让很多人和很多机构大跌眼镜。数据预测失灵也间接证明了通胀形势的复杂,至于抑制通胀则更非易事了。

   第一,2月份CPI同比上涨4.9%,与1月份持平。这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甚至也让发改委主任张平的预计失准,他在3月初曾表示,2月份CPI涨幅会略低于1月份。

   CPI的居高不下,是引发业界对于加息乃至存款准备金率会再次启动的原因。货币市场利率风向标——1年期央票利率的上行加重了这种预期。

   第二,2月新增信贷5356亿元,同比少增1929亿元,M2增速快速回落至15.7%,且已处于今年16%的调控目标之下。这两个数据同样出乎大多数机构的预测,此前它们曾预测M2增速会在17%左右。

   M2增速的快速回落至15.7%,显示货币乘数在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已明显减小,由于M2设定的目标是16%,因此短期内会令当前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需要认真权衡。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仅是针对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而采取的措施。

   昨日还有两则对通胀来说喜忧参半的消息,也说明了通胀形势的复杂性。

   一则是,美联储继续保持并承诺在一段时间内维持0-0.25%的低利率,并继续按计划实施6000亿美元公债购买计划。若此,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难减。

   另一则是,央行周三发布调查报告称,一季度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减弱,预测下季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为47.1%,较上季度减少14.3个百分点。

   政府通过种种手段管理通胀预期的努力见到了效果。居民对物价上涨预期减弱,这就离通胀压力的缓解不远了。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目前有两个物质条件决定中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胀:一是粮食连续七年丰收,粮价稳则百价稳;二是工业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一些行业还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

   这两个物质条件可以确保“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转化为实质的“从紧”的货币政策。

   虽然加息不能包治通胀,但也绝对不能忽视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胀的“釜底抽薪”作用。央行行长周小川就说,应对通胀“利率政策肯定会是一个需要运用的重要工具”,存款准备金率也“肯定还是需要用的”。

   国内外多数机构预测,3或4月或将再次加息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预警信号则是央票利率的变化,周四3个月期央票利率若再上行,则这种可能性将大增。

   在此之后,CPI年内高点或将出现,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才会被消除,货币政策从而真正的实现从“适度宽松”到“稳健”的转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