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A股顽强抗震 主题投资正逢其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5日 02:51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赵笛

  昨日是日本地震后A股市场的首个交易日,在日经指数大跌超过6%的情况下,A股市场却顽强上行。虽然权重股依旧不给力,但股指在尾盘仍顽强翻红。上证综指上涨3.83点,涨幅0.13%;深证成指上涨110.27点,涨幅0.86%;中小板指数上涨57.67点,涨幅0.86%。

  和先前市场人士预计相似,地震、炼油厂爆炸、电子企业停产、核泄漏等事件构成了一连串的 “日本震后概念”,催生了多个板块的投资机会。分析人士指出,A股直接受益于日本地震的公司并不多,“震后概念股”的炒作虽不会很快转冷,但投资者不应忽视国内政策面的变化,而这才是影响A股运行的重要内在因素。

  “震后题材”层出不穷

  日本地震后,避险情绪空前高涨,全球股市特别是亚太股市遭到避险资金沽售,出现下跌。商品市场更是因为日本国的需求或出现减少而导致普遍大幅下跌。

  承袭上周五走势,昨日,亚太地区主要股指在早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日经指数的跌幅超过6%。不过,随着投资者的心态逐渐平稳,午后,恒生指数等股指逐渐上行,地震产生的利空影响有所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震后给A股市场带来了多个炒作题材,也带来了部分利空因素。

  日本地震后,短期内能源、材料需求减少。昨日,稀土永磁、有色金属板块的跌幅分别为1.92%和0.38%,位居跌幅榜前列。招商证券分析师李洪冀指出,在日本未来的灾后重建中,有色行业将面临机会。

  由于日本地震后炼油厂发生爆炸,导致部分石化生产装置关停。华泰联合分析师肖晖指出,由于部分精细化工品面临短缺,全球大宗石化产品价格可能上涨。在此背景下,昨日多数化工股高开,沧州大化(600230,收盘价14.76元)封于涨停板。

  由于日本受灾的东北部恰恰是半导体产业重镇,多家日本知名电子工厂停产。东北证券分析师周思立称,日本地震对半导体企业影响巨大,通富微电(002156,收盘价17.45元)、长电科技(600584,收盘价11.74元)等个股将受益。

  此外,日本核电设备出现爆炸,这对核电设备的安全性构成利空。昨日早盘,东方电气(600875,收盘价31.87元)、中核科技(000777,收盘价36.49元)等核能股大幅低开,收盘跌幅分别为6.02%、5.78%。相反,防辐射概念股凸显机会。由于服用碘片能够减轻核辐射,生产碘化钾的力生制药(002393,收盘价51.10元)等股票被资金炒高。

  需要注意的是,昨日A股震后题材中,走势最为强劲的当属钢构板块,东南网架(002135,收盘价19.87元)、光正钢构(002524,收盘价34.68元)、精工钢构(600496,收盘价23.24元)、杭萧钢构(600477,收盘价10.37元)等集体涨停。国泰君安分析师韩其成指出,日本多数建筑采用钢结构和木结构,这成为钢构股领涨“震后概念股”的主要原因。

  深圳海润达资本总裁仇天镝指出,本次直接受益于日本地震的A股公司并不多。他表示,钢铁、化工、电子等板块的机会更明显一些。

  波段机会可以期待

  昨日,“两会”胜利闭幕,后期,政策将围绕“两会”议案予以落实,“十二五”元年的工作将正式展开。

  仇天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日本地震后,投资者不应忽视国内政策面的变化,而这才是影响A股运行的重要因素。

  海通证券分析师吴一萍预计本周初市场对日本地震消息的反应会相对强烈一些,到下半周之后,市场仍然会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两会”后续政策以及对2月份宏观数据的消化上来。

  银河证券分析师秦晓斌指出,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动向值得投资者关注。货币政策预期适度收紧仍有可能,大幅收紧的概率不大。对于产业政策,有关方面可能会较快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消费、区域振兴等规划,有利于增加市场热点和投资机会。

  仇天镝指出,目前正值“十二五”规划开局契机,抓住消费升级、新兴产业和区域规划等结构性机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相关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对行业的作用非常明显,不管是短期或长期的投资机会都会比较突出。例如,保障房的建设和投入使用都将为建材、工程机械、家电等行业带来显著的拉动作用;民生问题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也蕴含丰富的机会。调整个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这对商业、百货超市等消费类概念股都形成利好,这些板块存在长期的投资机会。

  对于后市,仇天镝认为,从大盘整体运行趋势看,目前市场仍然受到高通胀的压力影响,不太可能走出牛市行情,但震荡向上的短期波段行情还是可以期待的。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