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转变增长方式 避免“转型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02:0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未来5年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规划已经把增长方式转型作为重中之重,把加快转型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显然是指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尽快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但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这个基本判断正如“十二五”规划建议所断言的那样,完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在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阶段性特征或说落进中等收入陷阱的诸多诱因可以主要归纳为:投资和消费的失衡关系难以扭转,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更为明显,产业结构还很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协调,科技创新能力还很不强,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制约可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等。所有这些“阶段性新特征”,都是在进入上中等收入水平之后需要在增长方式转型中逐渐加以解决的,这就需要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再现“东亚速度”,以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总体看,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战略性挑战,需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避免“转型陷阱”。

  在世界经济史上,由于没有抓住历史机遇导致转型滞后并从此一蹶不振的案例并不少见。早在19世纪中后期,拉美国家就陆续踏上了现代化之路。在而后的百余年里,该地区在增长模式转型过程中走过了一个“之”字型的弯路,即经历了初级产品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工业化和新型出口导向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和两次转型,但由于种种原因,拉美经济转身迟钝,没有及时赶上快速经济增长的时代列车。

  第一次转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从19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拉美大陆很多国家采取的是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并且取得较好的成绩,其增长率与“拉丁欧洲”(指伊比利亚地区和意大利)同步,略低于美国和“欧洲核心”(指英国、法国和德国);人均GDP高于“拉丁欧洲”,略低于“欧洲核心”与美国;如以英国为100的话,1870年拉美是38,“拉丁欧洲”是39,1890年前者是37,后者是39,1900年和1913年前者分别是34和42,后者是38和40。但从1929年大萧条开始便落后于“拉丁欧洲”:1929年拉美是47,“拉丁欧洲”是48,到1940年拉美降到35,而“拉丁欧洲”则是40。30年代以后拉美经济增长之所以明显下降,重要原因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欧美进口市场大幅萎缩和进口产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制约了拉美的出口。但是,拉美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是迫于30年代大萧条并主要从40年代后期开始转型的,大约滞后了15-25年,错过了几乎一代人的机会,经济增长下滑十分明显。1925-1945年拉美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仅为3.5%,而转型后的1945-1980年则高达5.6%,其中,巴西和墨西哥分别高达8%和7%。

  第二次转型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毋庸置疑,拉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为拉美打下了相当的工业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却也带来了极大的机会成本,与东亚相比,拉美增长率不可同日而语:1961-2000年东亚新兴经济体增长率年均在7%以上,中国香港1973年曾甚至高达17.4%,而拉美平均只有1.7%,在“失去的80年代”甚至为负增长。

  1961-2008年“东亚速度”与拉美人均GDP增长率比较(%)

  资料来源:拉美1961-2000年的数据引自Noman Loayza & etc, etd., Economic Growth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Stylized Facts, Explanations, and Forecasts, Central Bank of Chile, Working Papers No.265,table 1.4. 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数据根据下述资料计算得出: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

  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拉美试图转型,其出口占GDP比重逐年提高,21世纪之后才进入由新兴市场引领的经济增长的“快车道”,出现了几十年来未有过的高增长率,2001-2008年GDP人均增长率提升到3.6%,2007年高达5.9%。但毫无疑问,拉美第二次转型没有抓住历史机遇,错过了上世纪50年代至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十分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在进口替代模式主导下,经济发展从80年代开始急转直下,被东亚新兴国家和地区远远甩在后面。由于没有抓住历史机遇,拉美第二次经济转型大约延迟了35-45年。而这期间,欧洲和日本经过了中等收入阶段,进入了高收入行列。随后,亚洲“四小龙”开始崛起,成为进入高收入的新兴经济体。

  纵观20世纪百年来拉美经济发展历程,其两次转型合计延迟大约有50-70年,尤其第二次转型的延误,从一个侧面成为解释当今拉美国家整体上经济发展始终停留在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理由这样认为,对拉美经济转型的机会成本而言,“失去的80年代”只是一个符号,实际上就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来看,“失去的”至少是半个世纪。

  国家1961-20001961-19701971-19801981-19901991-20002001-2008

  日本5.09.84.54.61.21.0

  韩国7.68.27.38.76.13.5

  中国香港7.710.29.76.84.04.0

  新加坡8.39.98.87.57.64.7

  拉美1.72.43.0-0.071.53.6

  (25国)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