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正正地进入了2011年,那么,就让我们把过去的2010年的山东股市,也一一道来。
2010年的山东股市发生过什么?留下了什么?会让人怀想些什么?憧憬些什么?
纷纷扰扰365日的山东股市,鸿爪雪泥一般浅浅深深,却有迹可循。
岁末年初的三部贺岁大片,葛优一人担纲演绎,名副其实的葛优年。
葛优在贺岁大片中演绎了一个好人,一个一根筋的人,一个有坚持的人。
虽说影市股市天壤之别,但其中浸透的却是一样的人间道理。
葛优的贺岁大片又会告诉山东股市一些什么?
一次历史性跨越
一年岁末,一年岁初。贺岁大片紧锣密鼓地上演。
首先上演的,是陈凯歌用三年时间筹划拍摄的《赵氏孤儿》。
在《赵氏孤儿》中,葛优用心演绎的程婴,让我们从中深深体会到了一种坚持的力量。
一种坚持,15年的用心坚持,程婴终于将赵氏孤儿养大成人。
一种坚持,20年的用心坚持,山东资本市场终于迎来了一次历史性跨越。
一百家
一年前的1月6日,山东上市公司得利斯正式登陆深圳中小板。由此,经过近20年的用心坚持,山东境内上市公司终于达到100家。
因为有了百家突破,山东股市20年的发展也就有了更为鲜明的印记。1993年,青岛啤酒上市,山东股市大幕正式开启;2000年,浪潮信息登陆深交所,山东上市公司达到50家;2010年,得利斯上市,山东上市公司实现百家突破。
得利斯成为山东第100家公司,是有一番波折的。在山东第100家公司的归属上,媒体最早确认的是特锐德,也有多家媒体采用了模糊的表述。《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山东百家公司确认问题上,分歧焦点在于注册地变更企业的归属问题,认定香江控股因注册地变更不应再归属山东公司,以此确定得利斯就是山东第100家上市公司。
在得利斯招股当日,《山东第100家上市公司得利斯今起招股》(《证券日报》,2009年12月15日),在所有媒体报道中,首次明确提出得利斯为山东第100家境内上市公司。在得利斯上市当日,《山东上市公司正式迈入“百”时代》(《证券日报》,2010年1月6日)再次确认,随着得利斯在深交所上市,山东第100家境内上市公司正式诞生,由此,得利斯的百家地位获得彻底确认。
2010年,山东股市确实是大年,不仅实现百家突破,同时频频上演股市传奇。潍柴动力成为境内上市公司业绩王,山东墨龙实现H股上市公司首家回归中小板,“临淄现象”再续传奇。
潍柴动力业绩“给力”,2010年跃登国内上市公司业绩王宝座,一、二、三季度每股收益分别为1.94元、3.88元、5.76元,在沪深两市2000多家公司中,力压多年业绩王贵州茅台,成为国内上市公司业绩新王者。山东墨龙,作为山东第一家挂牌香港创业板公司和首家从香港创业板成功转到主板的内地公司,在挂牌深圳中小板后,又成为H股回归中小板第一股。这两家又都是山东潍坊的上市公司。
淄博是山东股市上演传奇的地方。“沂源现象”今犹在耳,“临淄现象”又演绎新的传奇。在2010年一年时间里,淄博市临淄区就有蓝帆股份、齐翔腾达、三维工程、齐峰股份4家企业陆续登陆境内资本市场,这4家企业融资总额近47亿元,总市值250多亿元,堪称传奇。
一个机构
2010年,山东省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成果凸显了一个经济大省的金融图强梦想,这就是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独立出来,成为省政府直属部门,原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李永健调任山东省金融办主任,主持这个刚刚独立出来的新机构的工作。
2010年,山东省金融办成立伊始,在完成机构与基本制度建设的同时,开展了各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山东资本市场迎来了空前发展的一年。
山东资本市场实现百家突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额刷新纪录。一年间,山东省境内外上市企业达39家,融资总额417.5亿元。其中11个地市的26家企业实现了境内上市,成为山东资本市场历史上上市最多、上市公司地域分布最广的一年。
此前山东资本市场历史上,企业上市最多的一年是1996年,当年山东有16家企业陆续实现了境内上市。这些企业大多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鲁银投资、东阿阿胶、东安黑豹、青岛双星等企业,都是在这一年获得上市的。
与1996年大型企业上市热潮相比,2010年山东上市企业更加多元。山东上市公司再融资也风生水起,助推公司实现做大做强。华东数控通过实施增发,投向市场需求增长迅速的数控大型机床,公司将具备国际领先的大型工件精密加工能力,填补国家空白,并打破国外机床厂商独占高端市场的局面;东港股份通过公开增发,有望成为银行IC卡与银行卡规模制造商;山东高速筹划实施中的75亿元收购大股东资产方案,成为有史以来国内高速公路行业最大规模的资产重组,若增发成功,公司将成为国内高速板块第一大上市公司;2010年岁末获得“省长质量奖”的鲁西化工将通过定向增发,推动其实现从化肥企业向综合化工企业全面转型。
一本书
20年了,山东资本市场就这样发展着。像一个孩子,需要长大,也需要一步步长大的印记。弱冠之年,山东股市理应有属于自己的印记,用来回顾、审视和希冀。
在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二十周年之际,证券日报山东记者站策划推出的《山东上市公司二十年:证券日报的讲述》,是为中国证券市场二十周年的献礼,也是为山东资本市场二十周年的献礼。
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在该书序言中表示,该书的编写出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该书从媒体、企业和政府等不同视角对山东证券市场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度回顾、总结、思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一批山东上市公司改革、发展、创业的奋斗历程和辉煌业绩,为加快推动山东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照和启示。
山东证监局局长徐铁特别为该书题词:规范运作,再创辉煌。八字题词,浓缩了山东证监局的监管理念,也是山东证监局近年所有作为的源起和目标。近年来,山东证监局积极探索监管规律,创新监管手段,坚持透明化监管,提高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发起山东辖区监管“百日行动”和监管风暴,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合规经营、长远健康发展都意义重大,受到了投资者广泛好评。
山东省金融办主任李永健应邀担任该书总顾问,他指出,本书从不同视角对山东资本市场发展历史进行了追溯和总结,很有意义。总结是工作方法的一种提炼,有利于看到成绩,发现失误;山东过去20年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一个阶段的辉煌,总结过去,有助于山东资本市场更加稳健扎实走好未来之路。
一部为山东资本市场20年波澜壮阔发展史留下印记的著作,自然引起媒体的热烈反应,为本书的出版推波助澜。
作为全国第一部20年省域资本市场发展全景图书,该书真实记录了山东资本市场20年上演的精彩纷呈的传奇故事。山东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图景,犹如一部怀旧电影被一一回放,韵味悠长。
一场监管风暴
一是一,二是二 。
这是贺岁大片《非诚勿扰2 》宣传片的一句话。
也是贺岁大片《让子弹飞》的故事精心演绎的一句话。
能做到一是一,二是二,这需要一种坚持,真正做到实际上很难。
尽管很难,山东证监局做到了。
因此,一场监管风暴,起了。
一场风暴
2010年,山东辖区上市公司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一场监管风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3家公司被立案稽查,3家公司更换董事长,4家公司更换董秘和财务总监,2家公司接受保荐机构再辅导。
山东辖区上市公司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获得业界的良好评价,但是,一些上市公司也存在突出问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系统性风险,山东证监局坚持做到不遮掩,不粉饰,不回避,不庇护,通过采取严厉监管措施,消除和化解这些问题和风险,使辖区上市公司获得健康长远的发展。
山东证监局在2010年3月下旬首先启动上市公司监管“百日行动”,重点措施之一就是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开展现场检查30家次,占辖区上市公司的29.7%,现场检查的频次、广度和深度均是前所未有。通过各方严厉监管措施,“百日行动”取得良好的监管效果。
5月26日,针对监管“百日行动”的总结报道,《证券日报》拟定了“山东百日监管风暴愈演愈烈”的报道标题,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时因没有得到认同而改用其他提法。
在“百日行动”之后,监管风暴愈演愈烈,通过加大问责和惩处力度,创新监管模式、监管体系、监管方法及监管执法,山东证监局的监管行动更加深入,取得更为明显成效。
11月16日,山东证监局举办上市公司监管座谈会,邀请四大专业证券报和财经媒体和地方媒体参加,在此次约谈会上,证券日报记者在发言时力倡山东“监管风暴”的提法,得到与会者的普遍认同。
令人振奋的是,通过这场“监管风暴”,相关公司已经进行了深入整改,违法违规行为得到纠正,生产经营出现明显改善,特别是公司及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法律意识得以全面树立和增强,正面效应已经显现。
一个创新
在这场备受关注的监管风暴中,山东证监局要求违法违规上市公司重新接受辅导的做法,是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上的一个重大创新。
科达股份在上市6年后,被要求再辅导一年,这成为国内上市公司再辅导第一例。上市公司接受再辅导,是山东证监局科学监管的一大创新,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回炉”整改之前,科达股份公司治理结构表面化,大股东频频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上市6年即被立案调查3次。鉴于此,山东证监局对症下药,要求公司聘请保荐机构进行为期一年的辅导培训,辅导结束后山东证监局将对公司进行辅导验收。这样直面公司最根本问题,从源头上帮助公司解决问题,树立规范运作意识,增强合规经营理念,为其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对于这种监管创新,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规范运作意识较差、治理混乱的上市公司,就应该给其重新辅导“补课”,使公司从思想上认识、制度上完善、行动上落实,真正成为诚实守信、规范经营的公众公司;否则的话,公司只是修修补补,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最后可能是公司经营陷入泥沼,投资者利益受损就难以避免。
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利益,山东证监局积极探索监管规律,构建了立体的风险防控体系,逐步实现了上市公司监管由事后监管向全程式监管转变,由独立监管向协作监管的转变。山东局首创了很多好的做法,提高了上市公司监管的有效性。除了违规公司再辅导外,山东证监局利用检查软件进行现场检查、创办《上市公司监管信息快递》等做法在全国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中也都是首创,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肯定。
一家公司
“监管永远是手段,目的则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这是山东证监局上市公司监管的根本出发点。对*ST鲁北的监管及其整改后的质变,是对此最好的佐证。
*ST鲁北,作为滨州的一家老牌化工企业,在接连3个年度亏损后,2009年度报告公布后已经被暂停上市。与证券市场上众多被关联交易掏空的上市公司一样,*ST鲁北的衰败同样与关联交易紧密相连。
山东证监局通过对公司展开全面稽查,针对公司问题提出了全面具体的整改意见。公司根据意见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ST鲁北面貌焕然一新。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变更,生产经营恢复,向外释放出了积极信号。从2010年9月份开始工人工资已经正常发放,目前公司所有生产线已经实现满负荷生产,公司生产经营已经完全恢复正常并已经实现盈利。
一花一世界,*ST鲁北整改成效是山东证监局监管风暴的一个缩影。防范、化解风险,帮助公司改正不足,促进公司长远发展正是这场风暴的主旨和落脚点。
一个难解的伤痛
“我要是对现状心满意足,那是我对拍电影的动力彻底丧失。”
陈凯歌就《赵氏孤儿》接受《北京青年周刊》专访时,做了如上表示。
山东股市2010年的发展,照样有着一些现实问题凝结成的一个大的难解的伤痛。
正因为有伤痛,才激发出化解伤痛的动力,才需要一种坚持来化解和消融伤痛。
一大反常
2010年毫无疑问是鲁企上市的“大年”。然而一个颇为吊诡的现象是,在山东省上市公司过会数量屡创新高之时,被证监会发审委“刷”下来的鲁企数量也屡创“新高”。山东拟上市公司未过会率高出国内平均水平1倍,这样的未通过率对于山东企业而言实在是有些反常。
山东2010年29家公司上会,9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上会通过率约为65.52%,未过会率约为34.48%。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2010年发审委共计审核410家公司,通过家数为349家,未过家数为61家,过会率约为85.13%,未过会率为14.87%。通过对比不难看出,2010年山东省拟上市公司IPO通过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过会率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9家公司IPO被否,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以往大多数年份鲁企上市数量。对于9家公司被否原因,市场上各种分析不一而足,对于这样的局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公司本身存在问题外,相关方面的偏见可能也是导致公司过会率低的原因之一,在记者对此要求做更详细解释时,却是欲说还休。
然而无论哪一种原因,企业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总是一种积极正确的方式,期待2011年这种反常能越来越少。
一大不足
创新型上市企业不足,创业板资源培育任重道远,这是山东省2010年的又一伤痛。与粤京浙等经济发达省市相比,山东经济发展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民营中小型企业不足、创新型企业数量较少。
虽然山东曾经在创业板市场先声夺人,2009年10月特锐德成为国内创业板的NO.1,但是此后山东企业在创业板上市陷入沉寂。直到10个月后,创业板NO.99号尤洛卡上市,山东才迎来了第二家创业板企业。此后,虽有龙源技术、阳谷华泰、华仁药业先后登陆创业板,但山东创业板企业数量仅占全国的3.4%,就算加上后来过会的朗源股份、通裕重工和东软载波,也刚到5%。与粤京浙等发达地区相比,创业板数量偏少,仍是山东资本市场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
对此不足,山东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努力求变。2010年11月,山东省金融办、山东证监局、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在济南举办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审核实务培训会议,从创业板资源挖掘、培育到上市实务等细节,加强创业板企业上市培训,以努力改变山东创业板上市企业明显不足的现状。
一处老伤
山东是一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约为全国的1/10,然而多年来,山东资本市场助推经济发展作用相对较弱,这已成为一个痼疾,一处老伤,久治未愈,至今仍隐隐作痛。
作为GDP位居全国前三的经济大省,山东省的资产证券化率却很低,并且长期难以改变。据相关统计,2009年全国证券化率为73%,山东省的证券化率为29%;而根据测算,2010年全国证券化率为73%,山东省为32%。山东省的证券化率不仅远远低于上海、广东等省市,而且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山东上市公司的数量一直相对较少。在拥有约2050家上市公司的沪深股市中,山东125家的数量排在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之后,仅列全国第六位。山东在2010年刚刚实现百家突破,而广东在2010年已经完成300家的跨越,浙江、上海、江苏则在三年前就已经完成百家突破。
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比重过大,也成为顽疾。截止2010年上半年,山东省110家境内上市公司中,第二产业有93家,占84.5%,第一产业有6家,占5.5%,第三产业有11家,只占10%。山东上市公司结构没有充分体现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的优势,而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金融保险业、传播及文化产业依然没有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地区分布严重不均也是山东上市公司发展面临的老问题。截至2010年底,山东125家境内上市公司分布在省内的15个地市,济南等5个地市集中了上市公司总数的70%,而剩下的12个地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则只占有30%的比例,其中2个地市则没有一家境内上市公司。
山东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少,资产证券化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支撑全省经济发展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因此受到很大限制,最为根本的是,这种状况延续多年,而且呈难以改变之势。而这也正是经济大省山东省的最痛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