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衍生品绝非可有可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1日 07:2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周松林

  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上,能被称为衍生品的品种,仅有权证一种,而整个权证市场仍在交易的产品只剩下长虹认购权证,该品种也将于8月到期。届时,如果没有新的产品上市,国内证券市场上的衍生产品将消失。这令我们不得不对权证市场的未来,乃至证券市场创新不足、衍生品严重缺失的现状表示严重忧虑。

  从全球形势来看,证券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正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竞争的前沿阵地。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整合、合纵连横为大势所趋。而创新能力的强弱、衍生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产品链的完整与否,正是一家证券交易所、一个证券市场是否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考量指标。这种认识也正成为业界共识。在前不久公布的德国交易所和纽约交易所合并方案中,德国交易所之所以能够在合并中占得先机,纽约交易所之所以愿意以全球老大之尊而屈居下风,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此。

  从这个视角反观国内证券交易所,不由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链短缺、断裂,是国内证券交易所最大的软肋。而权证市场的困境,只是国内衍生品市场发展困境的一个缩影而已。

  衍生品市场的发育不完善,将严重影响国内证券交易所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众所周知,衍生产品的主要功能是风险管理工具和价格发现功能,发达的衍生品市场能够大大提高证券市场效率。从全球市场来看,作为一个金融大国,却有那么多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除了中国以外是绝无仅有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衍生工具,造成市场失效,价格扭曲,估值偏高,以至于市场供求严重不均衡,不得不人为控制发行上市节奏,使市场不能满足企业基本的融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衍生品市场的缺失,已严重影响了国内交易所的竞争能力。

  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如果在国外快速发展衍生品市场的同时,国内迟迟不能发展、完善衍生品市场,别人可能绕过你在别人的市场上间接地交易你的产品,国内市场将有成为境外市场的影子市场之虞,处于被动地位而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种情况一旦出现,无疑将威胁到国内的金融安全和国内投资者的投资安全,并最终导致金融资源、发展潜力外流。依托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和交易所有望发展成巨大的、全球领先的规模,但在做大的同时也需要做强,否则其业务可能被蚕食掉,导致市场空洞化。

  相对于其他行业,交易所竞争还具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从理论上讲,交易所跨界服务的覆盖能力超过其他任何一个行业,交易方式实现电子化以后,其业务可以延伸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其扩张可谓没有边界。从长远来看,没有哪个国家的证券交易所能够置身事外,躲避竞争。如果我国的交易所不能在做大的同时做强,这将在未来全球资本市场的“中心-外围格局”中被迫处于边缘地位。

  事实上,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积累了管理衍生品市场的丰富经验。比如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在股指期货的交易中,就发挥了很好的防范风险的效果。在股指期货实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衍生品市场,完善市场机制和创新机制,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