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币基金开始显露“王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7日 23:04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肖妤倩

  李立伟让人们重新审视人民币基金。

  这缘于他的出走。2月18日,这个凯鹏华盈(KPCB)中国基金合伙人宣布离开凯鹏华盈,并表示已正式加入青云创投,将更加专注清洁技术方面的投资。

  而他所加入的是一家人民币基金。不单如此,德太投资集团(TPG)中国区高管马雪征亦将辞职,3月份开始和张子欣(平安集团(Ping An Group)卸任总经理)共同经营新基金。据知情人透露,这个新基金即是人民币基金。

  十年前,国内鲜见有几家募集人民币基金的创投,而今,单是市场上成功运作的人民币基金就几乎信手拈来:同创伟业的南海成长基金,青云创投的义云清洁技术基金,红杉资本人民币基金,达晨财富基金……

  人民币基金的十年星火终致燎原。而风投看重的,无非是创业板的创富指数和对将来退出机制的预判。

  占绝对主流

  2011年,十二五开局。各大机构纷纷加码对人民币基金的设立。

  投中集团数据显示,2011年1月披露14只基金成立并开始募集,相比上个月增长40.0%;目标规模为34.54亿美元,环比下降6.9%。即使春节假期使各种活动萎顿,1月份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新成立基金数量相比上个月还是有增无减,新成立及完成募资的基金中,人民币基金仍占据绝对主流。

  1月份美元基金成立仅2只,分别为美国第二大寿险公司保德信金融集团与上海复星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筹建的一只美元基金,规模6亿,仅在开始募集阶段;光大控股集团旗下“中国特别机会基金III”已完成4亿美元的募资。

  创业板的造富作用,使中外资机构蜂拥于人民币基金的设立。

  惠理集团1月份宣布在昆明成立合资股权基金管理公司,拟成立首只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目标规模约5亿;成都银科创业投资公司与韩国产业银行、韩国KTB公司共设开铂银科创业投资企业,募集规模亦为5亿。

  1月份新成立,目标规模最大的是“北京服务?新首钢”股权投资基金,北京市发改委、石景山区政府、首钢总公司、京煤集团作为基金首期发起人,首募10亿,最终将扩至100亿元规模。

  最具开创性的是国信证券,借助其香港子公司,拟发行约合3亿美元的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其开创就在于人民币资本跨境流动。

  路透社此前报道,至少有10家金融机构正准备在港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基金。而近几个月成功发型的已有5家,包括瑞银集团(UBS)、英国基金管理公司施罗德以及中国海通证券等。

  熬到开闸

  人民币基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年。

  2000年,江苏省对风险投资基金管理作出重大调整,整合后的江苏省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简称“江苏高新”)仅担任出资人角色。该政策出台后,江苏高新与鼎晖创业投资中心、IDGVC、龙科创投等在内的专业外资创投管理机构进行合作。但当时政策环境非人力所能改变,人民币基金设立未达到预期。

  障碍还在于政策。

  一方面,国内的创投法律架构尚属毛坯,无法依照国外的体系建立有限合伙企业;另外一方面,资本项下的外汇不能自由兑换,外资基金无法全面参与人民币投资;更关键的是彼时国内资本市场政策,不容创投在国内市场实现顺利退出,遑论高额回报。

  那些年,仅深创投、联创永宣等国内创投在一线勉力支撑,同时期成立的许多创投,因不能退出而成牺牲品。苟活的创投在政策开闸之后几乎都得到了重生的机会。

  2003年3月,《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正式生效,从此人民币基金的闸门缓慢开放;2005年11月,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为创业投资基金按有限合伙形式设立提供了特别法律保护;2006年,新版《公司法》、《证券法》生效……

  具有标志性的是黔源电力,它是最后一家参与股改的中小企业板公司。在2005年11月21日,其股东会高票通过了其股改方案,至此中小企业板全面实现了全流通,为创投所募集的人民币基金打开了退出的新通道。

  国内政策开闸的时候,外资创投的美元基金在海外退出上却受到政策限制。诸多基金的募资随即转向中国市场,“它别无选择,发展人民币基金已是大势所趋。”凯鹏华盈总裁合伙人汝林琪说,我国私募股权市场长期以来“两头在外(在海外融资并在海外退出)”的现象,已经破冰。

  新“金元大棒”

  10年的成长,2010年的人民币基金光彩照人。

  投中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该年开始募集的基金中,中资为93只,目标规模311.68亿美元,分别占比75.0%%和76.5%;募资完成(含首轮完成)基金中,中资数量为191只,完成192.91亿美元,分别占比81.3%和63.0%。

  外资股权投资机构设立人民币基金比值和力度的加大,成为该年人民币基金的重要特征。黑石旗下50亿元人民币基金——中华发展投资基金募集、IDG资本完成35亿元人民币基金募集、凯雷集团旗下人民币基金首轮募集完成24亿元,外资机构蜂拥于人民币基金的设立中。

  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成为大势中锦上添花的一笔。退出渠道更畅之外,50乃至60倍市盈率,创造出让人舍死忘生的回报。2010年,启迪创投即获得32倍的回报。

  让外资机构无可斡旋的,是他们头上的新“金元大棒”局势。一方面仍然笼罩于外汇资本管制之下,继续老的勾当无异于和财富为敌;而另一方面,政策为其分享境内资本市场高额回报提供了可能。政府也开始扮演着“推手”的角色。北京、上海、重庆等地,为外资人民币基金的落户提供了税收、外汇兑换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而目前上海市允许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的推出,也为外资人民币基金提供了更多募资渠道。

  投中集团分析人士向记者透露,人民币基金成为目前的主流不仅仅是因为创业板的造富作用以及未来新三板推出,还因为继金融危机之后,许多海外投资者缩减了投资力度,从而使得美元基金募集难度增加,而人民币基金无疑能弥补美元基金的此项缺憾。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