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市银行再融资弃“A”就“H”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2日 04:03  证券日报

  编者按:进入2011年以来,上市银行再融资举措不断,不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融资方式多数是围绕发债进行,或者是选取特定机构进行定向增发,而最新的消息是光大银行已经决心进军香港市场融资。专家指出,以现在的市场而言,要通过向普通投资者直接融资的方式完成巨额再融资,确实是超出了市场的实际承受能力,“究竟哪种方式才会成为未来方向,各家银行除了应了解自身情况,更需要的是市场环境。”

  光大H股发行启航

   上市银行再融资弃“A”就“H”

  ■本报记者 吕 东

   随着去年在A股市场IPO的成功完成,光大银行又将上市目光投向了香港市场。若此番在港发行120亿股H股得以顺利实施,光大银行也将成为第9家A+H股的上市银行。据公司内部人士介绍,该行赴港上市工作将有望于2011年完成。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刚刚登陆A股市场,光大银行资本应该比较充足。但由于监管层对上市银行监管指标的日趋从严,以及公司欲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要求,光大银行此番赴港上市也属规定动作。由于光大银行本次再融资选择了H股上市的方式,这种在境外融资的方式将不会给A股市场造成冲击。上市银行在满足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的考虑了A股市场的承受力及现有股东的利益,光大这种作法给再融资大潮此起彼伏的证券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夯实资本 开启赴港上市之路

   光大银行公告显示,该行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在香港上市的议案,并将发行不超过120亿股H股。此次光大银行拟向境外投资者通过公开发行及国际配售的方式发行不超过120亿股H股,其中初始发行规模为不超过105亿股,授予簿记管理人超额配售权不超过15亿股。

   H股定价目前尚未有最终结果,光大银行称,将在充分考虑现有股东利益、投资者接受能力以及发行风险等情况下,根据国际惯例,通过订单需求和簿记建档,根据发行时国内外资本市场情况、参照同类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估值水平确定。有消息显示,此次融资总金额可能高达400亿元。

   近期以来,随着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实施,以及监管层对各家银行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红线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对于资本的需求日趋强烈。在此大环境下,虽然刚刚登陆A股市场半年时间,光大银行也仍需不时进行必要的资本补充。对于此次融资目的,光大银行明确表示,赴港上市就是为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注重核心资本的补充,为未来经营发展打下良好的资本基础。据了解,此次募集资金除扣除发行费用外,将全部用于补充光大银行的核心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如此次A+H发行成功,光大银行将成为国内第9家 “A+H”上市银行。

  借上市东风 业绩突飞猛进

   自2007年起,光大银行近年来大力进行重组、引资工作,这不但为公司A股市场顺利IPO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公司业绩提升提供了保障。2008年至2010年,光大银行营业收入由247.01亿元增长至353.79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由73.16亿元增长至126.78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0.76%和28.79%。而去年A股的成功上市,更是为光大银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公司业绩再上新抬阶。光大银行2011年1月份公告的业绩快报显示,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353.7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26.78亿元,分别较2009年增长了45.84%和65.88%。此外,在A股发行完成后,光大银行网点覆盖、资产规模方面也随着资本实力的夯实而快速提升,光大银行也因此成为目前A股市场估值最高的银行股之一

   光大银行良好的发展,吸引了各家机构的投资目光,不但在其发行时积极参与认购,在光大银行上市后仍旧在二级市场上快速买进。根据基金四季报数据显示,明星基金——王亚伟旗下的华夏大盘就在第四季度大幅吃进光大银行500万股,光大位列该基金的第八大重仓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光大银行的新的融资工作,还充分考虑了A股市场及投资者的承受能力。众所周知,上市银行在经历过去年的高密度集体融资后,进入2011年,融资的脚步并未因此而放缓,不时有上市银行曝出新的融资计划。这一新动力不仅让业内专家高度关注,也让普通投资者“担惊受怕”。相关专家纷纷表示,希望银行能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融资,以减少对于市场的冲击,中小股民也纷纷希望“让银行融资再晚一会儿”。而此次光大银行选择H股融资,显然考虑到了各方的感受。在境外融资将不会增加境内A股的供给,将充分保护老股东的权益不受影响。

  动作频频 还欲二度涉水信托

   A股上市后,在获得保贵的资本金补充的同时,也让光大银行发展之路得以提速。近期以来,光大银行动作频频,除此次通过的赴港上市方案外,该行还准备通过收购信托公司以重返远离十年之久的信托业。种种迹象表明,光大银行跨行业投资也已悄然布局。

   在目前各项金融牌照中,信托牌照无疑最为炙手可热,该行业的稳步健康发展也吸引着各家银行的关注。同属金融领域的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的优势及打造金融控股集团的迫切需要,收购信托牌照更加显得志在必得,并视为打造金融控股集团的最重要一步。日前就有兴业银行收购联华国际信托51%的股权。

   较早前,光大银行行长唐双宁就曾表示,公司正计划收购一家信托公司。尽管此次收购的具体细节尚不明朗,但光大银行二度涉水、重返信托“战场”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表示,光大银行重返信托业高调表态,既可以看成是在其当年败走光大信托韬光养晦后的一次自我证明。同时他指出,尽管有此计划且资金储备上不成问题,但收购牌照需要监管层的逐层审批,在对于信托业监管日趋严格的今天,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可能会较长。“在赴港上市方案推出后,该行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境外融资上,收购信托公司一事可能也会有所顺延”,他强调。

  银行再融资方式渐变 远离A股更被接受'

  ■见习记者 曹 蓓

   光大银行近日发布公告称,计划公开发行H股,H股发行股数为105亿股,此外还有15亿股的超额配售权。有分析指出,值得关注的是,光大银行本次再融资选择了H股上市的方式,在境外融资并不会增加境内A股的供给。

   2010年是上市银行再融资的“爆发”年,今年的号角又随着刚开年农行、民生和兴业三家银行的再融资公告发布而吹响。然而各家银行的再融资方式,却很难再现A股公开增发和配股,而基本上集中在了可转债、定向增发和配股等方式,分析指出,上市银行再融资手段正在悄然调整。

  再融资方式悄然转向

   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

   过去,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偏好于采用配股和增发等股权性质的筹资方式,据调查,在1998年以前,配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唯一方式;2000年以来,增发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另一选择;2001年,可转债融资成为上市公司追捧的对象。

   经过2010年银行再融资的波澜壮阔以后,2011年的再融资市场似乎也很难平静。1月7日,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发行500亿元次级债以补充附属资本。同日,民生银行也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预案,计划向特定投资者发行47亿股A股,发行价为4.57元/股,有望募集约215亿元用于补充核心资本。1月8日,兴业银行也公告称,拟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不超过150亿元次级债券,筹集资金用于补充附属资本。

   此外,2010年8月12日,中信银行公布称,将通过配股方式进行融资,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过2.2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A股和H股比例相同。2011年1月25日,华夏银行定向增发方案获证监会通过,根据公告显示,此次融资定向增发约18.59亿股,发行价格11.17元,募资不超过208亿元。而消息称,这两家银行再融资也将在今年进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银行融资的方式已经悄然出现变化。光大银行采用的是H股上市的方式,分析称,相对其目前可选择的境内股权融资方式,如A股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可转债等,H股发行可有效提升核心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又不会增加A股供给,对A股股价冲击最小,特别是在当前国内银行H股股价普遍较A股股价有一定溢价的背景下,是最有利于保护老股东利益的融资途径。而此前的农行、兴业两家银行公布的融资方案也均为以次级债方式补充附属资本。

   有分析指出,如果直接通过股市融资,在市场资金面及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A股市场可能出现波动。而考虑通过发行可转债、定向增发等方式进行再融资,则可以避开二级市场,减少对市场的冲击。

  再融资方式较长短

   长期以来,配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普遍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公司股权再融资以增发为主,配股较为少见,仅在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无法吸引新投资者认购的情况下,才使用这种方法。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配股由于不涉及新老股东之间利益的平衡,因此操作简单,审批快捷,是上市公司最为熟悉的融资方式。

  增发是向包括原有股东在内的全体社会公众发售股票,其优点在于限制条件较少,融资规模大。增发比配股更符合市场化原则,更能满足公司的筹资要求,但与配股相比,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都是股权融资,只是操作方式上略有不同。

  但二者有着共同缺点,融资后由于股本大大增加,而投资项目的效益短期内难以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企业的经营业绩指标往往被稀释而下滑,可能出现融资后效益反而不如融资前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和股价。并且,由于股权的稀释,还可能使得老股东的利益、尤其是控股权受到不利影响。

   “可转换债券兼具股票和债券的特点,”该分析人士称,“当股市低迷时,投资者可选择享受利息收益;当股市看好时,投资者可将其卖出获取价差或者转成股票,享受股价上涨收益。因而可转债可认为是一种“推迟的股本融资”,而对上市公司来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优点十分明显,融资成本较低、融资规模大、业绩压力较轻,但风险是如果转股不成功,公司就会面临偿还本金的巨大风险,并有可能形成严峻的财务危机。”

  量体裁衣选择最佳方式

   光大证券投行总监沈奕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四大指标决定了再融资最佳方式。“公司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对公司是有利的呢?主要是四个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负债率、净资产规模,股本结构”,他认为,收益率越高、效益越好、净资产越大,对上市公司而言,可选择的能力越大。而资产负债率直接决定了公司是否适用股权再融资。

   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桂浩明曾对某上市银行的再融资做出剖析,他指出,该行的再融资方式是不断出现变化的。最初公司计划通过境内发行可转换债券及增发H股进行融资,在转债发行结束后,调整为同时在境内外进行配股。原因在于该行在境外上市的H股价格当时较低,其在境外市场通过增发进行再融资显然定价会比较低,对公司不利。另外,大股东的加入打消了对境内市场压力的顾虑,为在境内外同时配股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个原因是市场环境及条件的变化,他认为,第一,以现在的市场而言,要通过向普通投资者直接融资的方式完成巨额再融资,确实是超出了市场的实际承受能力。第二,由于人们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并不太乐观,在投资风格上转向保守,因此大规模的股权融资并不怎么受欢迎。

   不管怎么说,桂浩明强调,上市银行改变再融资方式这件事表明有关部门对市场现状是有客观认识的,并且也在采取一些切合实际的措施来解决。

   对于渐变的银行再融资方向,2011年已公布再融资方案的几家银行似乎初见端倪。虽然近期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比较乐观,但是再融资恐怕仍是短期内最热门的话题。

   “究竟哪种方式才会成为未来方向,各家银行除了了解自身情况,更需要的是市场环境”,许多专家表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