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辉红
在通货膨胀率高企、市场资金面偏紧的情况下,春节之后市场的强势出乎不少市场人士的意料。不过,由于市场对存款准备金上调的预期愈发强烈,本周五市场出现明显回调,成为本轮小牛歇息的注脚。而周五晚间央行提高存准率0.5个百分点也印证了市场的猜测。展望后市,短期调整或难以避免,中线则存在一些变数。
三大压力山雨欲来
跑了六天的上证指数周五终于低下了头。从技术面上看,30分钟和60分钟周期线的MACD都给出了空头指向。而从期指行情来看,空头魅影也不时闪现。分析人士认为,市场调整背后有三大压力。
第一大压力自然来自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预期。由于2、3月份到期资金量有千亿元之多,央行公开市场的工具无法起到较好的对冲作用,因此引发了人们对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的预期。另外,还有一个指标也在强化这个预期,那就是PPI指标,今年1月份PPI上升6.6%,大大高于去年12月份的5.9%。从经验数据来看,当PPI突破CPI并上升时,也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的通道。事实上,央行确于周五晚间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印证了市场的猜测和预期。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无疑是针对当前市场的流动性压力,不过此举早在市场预期之中,其负面影响在周五大盘的调整中已经有所反应。
第二大压力亦来自资金面,以及可能由此引发的经济面调整。今年1月份的M1增速下降至14%以内,远远低于M2的增速。更令人吃惊的是,M1的期末余额出现了多年未见的负增长。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经济活跃度开始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开始见效。由此,未来的经济增速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而由于M1期末余额出现负增长,其与流通市值的比值达到历史次低点,仅次于去年11月份。这意味着未来股市上冲的压力会不小。
第三大压力则来自于期市。资金面预期趋紧的背景下,本周五期市部分品种也出现了大跳水。从对M1的实证来看,当M1增速达到谷底之后,物价水平也将逐步见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8-12个月时间。而从外围的大宗商品走势来看,欧美经济今年下半年开始真正复苏,而加息也会提上日程,大宗商品、黄金、石油等的牛市行情也将因此结束。分析人士认为,期货市场往往会提前反应这一切。如果大宗商品开始调整,那么相应的板块也将会存在调整压力。国内的反应甚至会更提前。
市场炒作缺乏新意
从盘面来看,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市场炒作缺乏新概念。本周四,盘面上的热点集中在稀土永磁概念上,由于国务院重点规划稀土产业,包钢股份周四开盘就封涨停板;本周五该股开盘下挫,但尾盘却有巨额资金涌入,再度将该股拉高逾5%,并带动板块其它个股走强。这反映了目前市场的一种现实,那就是无新概念可炒,游资只得在一些老题材上纠缠。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每年一季度必炒的概念,今年着力并不大。如高送转,周五公布10送10派1.8元的万顺股份,冲高回落,全天以下跌收盘。再联系之前圣农发展等股票的表现,在公布高送方案之后即大幅杀跌,这可能是市场开始转弱的信号。再如每年必炒的“摘帽”行情,今年也未见杀出大牛股。相反,一些即将“戴帽”的公司表现不俗,如南风化工等,近期连续涨停,而其业绩表现却令人望而生畏。该股去年11月初曾大幅飙升,似乎这种非常规的炒作方式,也只会在一个接近上涨尾声的市场才会出现。
第三个信号是,虽然近两天市场表现不给力,不过一些股票却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突破。紫光古汉、维科精华、珠江啤酒等股票,都在周五以强势放量的走势突破。随后,这些个股可能会出现向均线回归的修正,但是否改变向上趋势还有待观察。这背后的逻辑或许是:选择在弱市开始时突破,随后借弱市调整之机向均线回归,待市场调整态势趋弱时实现中线目的。有市场人士认为,虽然市场短线压力重重,但中线也许还存在结构性机会,年报业绩高增行情、高送转行情、“摘帽”行情等可能延后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