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 喆
证券保荐人制度实行的第7年,“第一看门人”、“金领中的金领”、“不负责任”、“拔苗助长的高手”,这些词汇被奇妙地揉合在一起,用以称呼证券保荐人。
在最近的2010年全国保荐人代表胜任能力考试中,共有2944人参考,“单科至少50分,两科总分不低于120分”的合格者仅仅31人,通过率仅为1.05%。通过率为历次考试最低,这是一个让人们哗然和惊讶的数字。
与保荐人“金领中的金领”地位相称的则是其年薪。据称,有几年从业经历的保荐人的年薪在200万元以上,最高的近500万元。
就在近年来通过率最高的2009年保荐人考试前,证监会首次处罚了保荐人,3名保荐人各被撤销资格和1年内不受理申请。而去年前10个月,53家公司IPO过会被否,引发业内人士对保荐人的专业性与职业操守的质疑。
保荐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已引起了证监会的重视。2010年12月1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保荐代表人尽职调查情况问核程序的审核指引》。其中要求,今后的每一个IPO项目,保代必须针对发行人的37个核查项目逐一“签字画押”。
此外,保荐人考试中增加考查点很难提前准备的实务类题型。
1.05%的通过率创历年最低
“如果没有证券、会计、法律基础的,准备时间应该在3个月(脱产)以上,其中,光看会计课程的时间可能就要20至30天。”
在一份洋洋洒洒数万字的名为《保荐人考试的一点感受》文档中,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有考试题型分值、各种题型的难度和通过率、准备时间的详细解读,而且还把考试的内容分门别类归纳了出来。
“如果能够在考前脱产几个月去准备,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只要你考过了,你就会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
不过即使经过如此精心的准备,2010年的考试结果却不尽人意。2010年12月26日,全国保荐代表人(即推荐企业上市的证券公司所派代表)胜任能力考试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举行,分为证券综合知识和投资银行业务两科,3183人报考,2944人参考,最后“单科至少50分,两科总分不低于120分”的合格者31人,通过率仅为1.05%。
据了解,截至2010年12月底,已经有保荐代表人1618人,通过考试未注册人员1172人。而2011年的保荐人考试时间将会提前。
2004年,我国首次举办保荐人胜任能力考试,当年考试通过率约为40%。此后几年的考试通过率分别降为9%、5%、10%和18%。首次考试通过614人,随后通过人数逐年下降,最低时仅有88人通过。2009年的通过人数也创了历年新高,通过率高于前五年16.4%的平均通过率。
而到了2010年,通过率瞬间跌至1.05%,创造出历年最低的通过率纪录。
很多人认为,2009年通过人数创新高曾被解读为推进IPO的积极信号,而2010年难度很大是因为题型突变,业务类题比重大增。而实务型考查点很难准备,只有做过某一类型项目的应考者才会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
保代专业性和职业操守遭质疑
2009年保荐人胜任能力考试成绩中,24%的通过率创历年新高,630余名投行人士加入准保荐人队伍。
然而在此前两月内,证监会宣布对3名违规保荐代表人东方证券的林霖、平安证券的王志妮、国盛证券的张庆升等分别采取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和12个月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的监管措施。
这是自2004年实行保荐代表人制度以来,证监会5年内首次对违规保荐代表人进行处罚。
进入2010年,更是不断有保荐人被处罚和指责。
原本定于6月10日上会创业板的松德包装,9日下午却被证监会临时否决。上市前夕,竞争对手广东仕诚对松德包装进行了举报。仕诚公司表示,松德包装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到的四项专利,都是抄袭仕诚公司的专利,属侵权行为。因为专利无效,松德包装与创业板失之交臂。
2010年6月,国信证券原投行四部总经理李绍武因违规参股待上市公司而被除名。广发证券保代杨光、付竹未能“勤勉尽责”,导致招股说明书与实际情况不符,被证监会“监管谈话”。
8月,华泰证券原投行部执行董事安雪梅涉嫌投行腐败,负案潜逃。9月则曝出招商证券前保代周凯未对首单IPO桂林三金尽责督导。
有人士认为,自去年IPO重启以来,券商保荐业务所暴露出来的确实较多。
首先,投行保代持股潜规则:要想上市先给100万股。又根据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30元以上的平均价格,据此测算,保代能够获取的收益基本与二三千万的估计相吻合。
其次,关联方任保荐人,券商直投任保荐方,保荐人在上市前突击入股。
第三,保荐人对上市公司把关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市场上个别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要么业务胜任能力上存在问题,要么职业操守上存在问题,但利益至上却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最高年收入直逼500万元
物以稀为贵,保荐人早已成为“金领中的金领”。作为证券从业人员中收入最高的一部分人,注册保荐代表人的收入动辄数百万,原因就在于保荐人作为券商开展投行业务必备条件的同时,其数量又十分稀少。
2004年开始实施的保荐人制度规定,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和上市时,必须由具有保荐资格的保荐人推荐,投行递交给证监会的保荐资料一般需要两个保荐代表人同时签字。
由于愈演愈烈的佣金大战,券商主营的经纪业务已很难再有起色,于是承销业务自然成为重点。因此,保荐人的稀缺在较长的时间内,都将是不可改变的现实。
业内大致有两种保荐人薪酬模式。一种是基本薪酬+年终分红;另一种是基本薪酬+岗位津贴+项目提成。此外,券商为了留住保代人才,还有“续签费”。即相当于新进保荐代表人转会费的一定比例。一份调查显示,各项收入来源算下来的话,2009年千名保荐人中最高年收入直逼500万元。其中,较有吸引力的签字费集中在80万元,最高达到100万元。
目前,保荐人被普遍称为青春饭,虽然薪酬高,但首要条件是身体好,而很多保荐人在干几年后就打算转行,原因是非常累。
据统计,2009年我国共有保荐代表人1297人,准保荐代表人1564人。其中,2009年新注册保荐代表人155人,转会79人。
近几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券商保荐人的收入直线上涨。每年薪酬大约都会有20%的增长。
然而,面对利益的巨大诱惑,保荐人虽有高薪,却仍难以克制发大财的欲望。据悉,李绍武在3家公司的总投入不足143万元,但其持股市值已达3200万元,回报率超过20倍。
2010年证监会曾公布的各家券商保荐人名单显示,六大券商囊括了全国三成保荐人,其中国信证券以96名保荐人一枝独秀,中信、广发、平安、华泰联合、海通分别拥有73人、56人、55人、55人和47人。这些人自然也成为各家券商争抢的对象。而经过2010年底的考试之后,券商们的保荐人数将进一步增加。
而自去年6月份IPO重启以来,各大券商承销收入猛增,由此而来的挖人战也日趋紧张。不光自己要去别的券商那里挖人,挖来人以后还要防着人家来自己这里把人挖走。这正是眼下券商的心态和苦衷。
不过,虽然2010年考试通过率只有1.05%,但保荐人群已经迅速拓展。2010年底,保荐人已达到1618人,而2009年这个数字还是12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