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股发行也面临三重“高”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5日 06:46  证券时报[ 微博 ]

  作者:汤亚平

  新年过后,新股上市首日频频“破发”,使新股发行过程中备受诟病的高发行价、高募集资金、高市盈率的“三高”问题再次推到前台。

  目前新股市场的“三高”现象,基本排除了新股东取得长期回报的可能,相反,制造上市公司利润的“虚胖”,迅速暴富的企业家也必然降低努力创业财富的动力。中国资本市场破除“三高”难题,已成为非常紧迫的课题。

  证券时报记者 汤亚平

  上周,我们的主题是《A股正面临三重“高”考》,文章明确指出:A股市场面临高通胀倒逼慢紧缩、高房价反压低股价、高估值拖累低估值的问题,这一提法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

  本周,许多股民还来电指出:新股发行也面临三重“高”考。新年过后,新股上市首日频频“破发”,使新股发行过程中备受诟病的高发行价、高募集资金、高市盈率的“三高”问题再次推到前台。

  高发行价引发恐高症

  2010年是百元股大扩军的一年。沪深两市在6124点时百元股仅有11只,现在仅有2800点,百元股的数量却达到17只。统计数据显示,沪深证交所成立20年的时间里,绝对股价曾经达到百元以上的个股共有62只,而在2010年一年里一度诞生了34只百元新贵,远超此前的任何一年。这主要得益于深市创业板、中小板的百元股阵营的扩大。

  目前的17只百元股中,除了贵州茅台以外,5只来自中小板,其余11只均来自创业板,占比65%,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中,去年4月26日上市的中小板公司海普瑞,曾以148元的发行价创造了“史上最贵新股”的高价发行神话。新股发行第二阶段改革于去年11月1日启动之后,创业板公司汤臣倍健又以110元发行价成为创业板的“新贵”。

  与地产开发商制造天价新“地王”类似,众多机构在2011年伊始就打造出了沪市一级市场的新“股王”。本周四登陆沪市主板的华锐风电,多家机构定价在百元以上,呼声最高的竟然给出135元的目标价。最终,华锐风电以90元的价格网上申购,创出沪市新股发行价格的新高。此前,沪市最高发行价格出现在2007年9月份,当时中国神华曾以36.99元摘得桂冠。至此,沪市主板、深市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发行价格都创出历史新高。

  上述情况揭示了两个高危信号:一是高价发行并没有因为启动新股二轮改革而改变,新股的市场化发行面临考验;二是高价发行已由深市小盘股“传染”到沪市大盘股, 华锐风电开盘破发也发出了A股市场新股炒作全面逆转的信号。

  值得重视的是,本周四上市的通源石油,首日上涨14.66%,最高股价59.53元,周五低开后迅速下滑,以跌停报收,将头天追新的投资者悉数套牢。严酷的现实,使二级市场投资者对新股发行价格也开始敏感起来。高价股往往是市场的晴雨表,市场好的时候,高价股强者恒强,但在预期走向悲观的时候,高价股往往是市场走弱的风向标。

  高市盈率招致破发潮

  2010年沪深两市上市的企业数量达349家,几乎是每天都有一只新股发行。与此同时,高市盈率发行也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沃森生物曾创造了133.8倍的天价发行市盈率,随后便被星河生物以138.46倍超越,不过,新研股份则以150.82倍的发行市盈率再次改写了这一纪录。

  进入2011年,创业板高价发行愈演愈烈。1月7日上市的5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达93.07倍,打破2010年12月的最高纪录。其中沪市主板上市的海南橡胶也以87.83倍的市盈率迅速向中小板、创业板靠拢。不过,市场也马上开始选择“用脚投票”。1月7日上市的安居宝成为新年创业板第一只上市首日破发新股;1月10日上市的海立美达成为新年中小板第一只上市首日即告破发的新股;1月13日上市的华锐风电成为新年沪市主板首只上市首日破发新股。

  分析人士认为,从此前历史数据来看,新股发行市盈率过高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为集中的破发期。去年1月28日,中国西电成为新年首只破发股,随后新股进入密集破发期,短短10天内5只新股接连破发。5月11日,嘉欣丝稠破发,其后两个月内新股再度进入密集破发期,先后有近20只股票破发。7月 8日,国联水产破发,使7月新股发行进入新一轮密集破发期,23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回落到42.83倍,创下年内最低水平。历史证明,集中破发对新股高发行价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但同时也会挫伤本已疲弱的市场信心。

  高超募资金带来后遗症

  去年可谓是A股融资市场的“丰收年”。数据显示,2010年总募资金额突破万亿大关,一举超越2007年的历史纪录。

  去年还是A股融资的“高超募年”。数据显示,在2010年发行的新股中,可比的338只股票预计募集资金1662.85亿元,实际募集资金 3762.52亿元,超募资金2099.67亿元。从有预计募资数据的2006年算起,截至2009年的四年间,新股超募资金合计只有1837.60亿元,而去年一年就超过了此前四年的总和。

  “没钱的时候愁钱花,上市之后愁花钱”,这是高超募公司普遍面临的尴尬,业内人士称之为“超募后遗症”。按规定,超募资金必须投资于主营业务,不能用于证券投资、委托理财等业务。而据Wind数据显示,将超募资金安排到了主业上的新上市公司并不多,多数公司将超募资金用来偿还此前的银行贷款或者补充流动资金,一些公司甚至大手笔买地盖楼。

  据安邦咨询统计,2010年以来上市的353只股票共募集资金5012.22亿元,而超募资金达到了3080.30亿元,占募集资金的比例为 61%,超募资金相当于IPO计划规模的近150%。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项目,这些超募资金多数存放在银行“吃利息”,少数购买了房产、转为流动资金等。

  与集体积极超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创业板、中小板公司快速“变脸”。首批创业板公司网宿科技在2010年挂牌的当季业绩即出现亏损。2010 年7月8日挂牌的国联水产在上市才8个交易日即发布公告称,预计中期亏损1200万元至1400万元,引起市场一片哗然。联信永益2010年3月18日在中小板挂牌,上市仅10交易日,公司董事长闪电被刑拘,时隔半年公司现任董事长又被刑拘,公司半年报业绩却狂掉突现亏损。更令人惊奇的是,胜景山河上市当日开盘前突然被宣布暂缓上市。部分创业板、中小板公司的乱象,加剧了市场对巨额超募资金使用效率的担忧。

  总体来看,目前A股市场的大比例超募,基本排除了新股东取得长期回报的可能,相反,制造上市公司利润的“虚胖”,迅速暴富的企业家也必然降低努力创业财富的动力。中国资本市场割除大比例超募这个“肿瘤”,已成为非常紧迫的课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