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粮价上涨对新兴市场不构成严重威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5日 06:46  证券时报[ 微博 ]

  作者:乔纳森·安德森

  崭新的2011年带来了两条十分重要的消息。首先,根据市场指数,在2010年12月底农产品市场价格平均值创历史新高。换言之,目前的粮价突破了先前 2008年创下的峰值水平。虽然以我们青睐的指标,也就是综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每月市场价指数而言,粮价尚未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不过“虽不中亦不远矣”。其次,自2008年以来全球各大媒体首次报道粮食骚乱方面的新闻,近期北非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相关的暴力示威。

  这两条消息意味着,在全球粮价连续6个月以摧枯拉朽之势猛涨后,涨势没有明显终结迹象。对于新兴市场而言,粮食目前已正式成为“问题”。

  和以前一样,好消息是粮价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实际冲击非常有限。也就是说2011年粮价不太可能对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或政策构成严重影响。

  不过坏消息是,整体通胀率继续攀升,再加上粮价飙升引发的政治影响越来越有可能令金融市场承压。原因是对政策紧缩过度及其他负面结果的恐慌也许很容易吓跑投资者。中国和印度的金融市场已显示出通胀升温会给投资情绪带来怎样的影响。而近期在印尼和巴西整体CPI涨幅上扬之际,两国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也充分说明了如果粮食成本继续上升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为理解为何我们认为粮食不是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不妨分析一下粮食影响经济的主要渠道。

  首先是通胀,全球粮价上涨很迅速地传导至国内的粮食CPI上。新兴市场国内的粮价同比涨幅目前平均为8%,而整体通胀率则仅略高于5%。

  不过,请记住截至目前的通胀数据仍远比2008年新兴经济体的通胀数字要低。由于目前的粮食市场价同比上涨25%而能源同比涨价15%,当前的情况十分接近2004年的“迷你型”冲击,而远不像2007至2008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令人心惊肉跳的螺旋式上升。

  那会不会出现另一轮与2008年类似的冲击呢?从理论上说这当然有可能。但从实际上看,这种可能性依旧不大。这里再给出一个量化的概念:如果想让整体通胀率升幅重回3年前的水平,非得全球粮价指数在当前水平上再上涨50%不可。虽然与气候相关的冲击将继续对粮食供应造成明显影响,但我们不认为:(1)能源和化肥价格会大涨;(2)随之而来的囤积居奇行为将导致总体粮价重回2008年峰值水平。

  而且,我们认为截至目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就新兴市场粮食供需基本面而言,“游戏规则”已然改变。虽然过去几年中国作为粮食净出口国的地位在逐渐且稳定地减弱,但2010年并没有出现根本性转变。

  第三,尽管截至目前整体CPI涨幅仅出现了10%左右的上升,而且过去1个月有些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加息,但平均而言新兴市场整体的真实利率在今年初丝毫不变。换言之,除了几个新兴市场大国如中国、印度和巴西外,我们认为新兴经济体根本没有出现“紧缩”,而且从全球粮价到国内CPI指标方面传导效应最弱的恰恰是这“金砖四国”。

  为什么新兴经济体的政府没有加大紧缩力度?正如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提到的,部分原因是发达经济体利率接近零产生的拖累效应,这使得新兴经济体的央行难以大幅上调短期利率。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粮食(供应)冲击是全球性的,因此也是“输入性” 的,而且基本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毫无关系。而且也是由于除了像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新兴市场大国外,新兴市场国内增长和信贷周期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期,因此核心CPI(剔除粮食和能源的)涨幅目前仍在绝对的历史最低水平左右徘徊,截至目前没有迹象显示粮食成本涨幅已传导至CPI涨幅上。

  在这种背景下,只要各方认为全球粮价加速上涨只是暂时现象,而且只要不出现像2008年那种全面的粮价“灾难”,我们认为新兴经济体央行将以继续维持相对宽松的银根作为政策回应。

  最后指出一点,与油价相反,粮价基本对新兴市场外贸或国际收支走势基本没有影响。因石油与能源需求,新兴市场中能源进口国外贸逆差占GDP的百分比平均值接近6%。同时,新兴市场农产品进口国平均仅把1.8%的GDP用于粮食净进口上。整体新兴市场中粮食净进口国与净出口国数量大致相当,而且平均而言整体贸易呈小幅顺差状态。

  最后,我们再重申一点,虽然粮价上涨,但我们并不急于改变对2011年宏观或政策的预计。但这可能无法安慰投资者,也无助于未来几个月的市场人气,原因是农产品价格走势可能会继续成为头条新闻。 (作者系瑞银证券经济学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