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培敏:股权业务布局尚不够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3日 01:3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微博 ]

  □本报记者 周文天

  “证券化率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公众对国有资产的监督,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荣正咨询董事长郑培敏12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国资改革领全国之先,上海第一个提出“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改革方向,这个理念目前已经被国务院国资委接受。不过,上海国资改革在股权和业务布局方面尚不够开放,有待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

  中国证券报:如果给上海国资这几年的改革打分,应该打多少分?

  郑培敏:如果满分100分,上海国资可以打95分,应该充分肯定上海国资改革的成绩。

  受社保案影响,上海国资改革被耽误了几年,但从2009年起,在地方国资改革中,上海力度还是很大。特别是2010年,上海国资改革的动作很多,比如新东航、新友谊、新上药、新强生、新梅林,上海国资重组的步伐明显加快。

  目前,上海家化广电信息仍处于停牌之中。另外,受宏观调控影响,上实发展金丰投资中华企业并没有完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只是完成“小重组”。

  中国证券报:现在出现一种倾向,似乎过分强调证券化率的指标。会不会太狭隘?

  郑培敏:证券化率是40%还是50%,量不重要,关键在于证券化是方向,证券化率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公众对国有资产的监督,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

  中国证券报:如果非要给上海国资改革“挑刺”的话,您有什么样的建设性建议?

  郑培敏:上海国资改革在股权和业务布局方面尚不够开放。

  一方面,上海国资在引进战略投资、股权多元化方面还不够。比如,上海国有证券公司中没有一家引进外来投资者,上海除了上海港引进央企之外,其他上海国资的治理结构中,没有引进央企与外来民营投资者。这是最大的缺陷:股权单一,这将导致近亲繁殖。

  另一方面,上海国企在走出上海到外面去收购外地企业方面明显偏弱,仅有光明集团有些动作,自身竞争力有待加强。

  目前上海国资改革要解决的难题还很多,比如企业改革动力不足、自主创新乏力、收益更多依赖资本市场投资和房地产、国企行政化倾向严重等问题,这些都有待通过进一步加强改革来化解。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