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惠程:高管套现5亿 新材料概念已透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9日 23:09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刘秀丽

  139

  2011-1-10

  深圳惠程(002168.SH)在2010年排在A股减持榜的第三名,由于其高管集中在第四季度减持,位列四季度榜首。有意思的是,以深圳惠程董事长吕晓义为代表的高管,玩了一把高吸低抛的游戏。

  这一切主要源自大股东曾在去年1月份增发计划里承诺参与增发,大股东和高管们在减持后却迎来了股价连番上涨的局面,导致了高吸低抛的结果。

  减持后股价高企

  根据深交所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深圳惠程董事长吕晓义、总经理何平和副总经理匡晓明累计减持2299.98万股,平均减持价格为每股21.93元,合计套现5.21亿元,占到公司流通盘1.44亿股的16.49%。

  其中,在去年10月27日至11月12日间,深圳惠程多名高管通过大宗交易或竞价交易大手笔卖出股票,在10月27日,董事匡晓明、副董事长何平分别以21.36元价格通过大宗交易卖出600万股、400万股;10月28日,两人再分别卖出600万股;董事任金生10月28日、10月29日连续两天合计卖出20万股;11月12日,匡晓明再次通过大宗交易卖出79.9万股。

  根据统计,上述几人短短几天内合计卖出约2300万股,高管们频频减持,增加了市场对深圳惠程的经营情况的担忧。让人意外的是,两周后深圳惠程的股价却连创新高。

  深圳惠程2010年11月24日晚上的公告称,公司日前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受让“聚酰亚胺泡沫专有技术”,并开展对相关技术的中试及产业化研究。这一天,深圳惠程早盘就冲上涨停板;2010年11月26日,深圳惠程盘中最高涨幅达9.37%,最终尾盘上涨6.29%,报收于34.49元。

  随后,公司股价一路上涨,2010年12月14日达到最高价41.69元后,进入调整。1月5日,深圳惠程股价为38.23元。

  深圳惠程内部人士1月4日对《投资者报》表示,实际上公司两位老总减持时,公司股价已经处于高位,“后来的连续上涨,他们也始料未及”。

  深圳惠程主要产品为电力设备及绝缘材料,盈利能力强,稳定增长。不过,真正得到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注意的是新材料——聚酰亚胺应用前景。深圳惠程通过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合作开发,在聚酰亚胺领域有望取得突破,转型为掌握聚酰亚胺核心技术的新材料公司。

  据了解,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

  新材料应用受期待

  而与北航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又让深圳惠程迈进“聚酰亚胺泡沫专有技术”门槛。正是这些消息让市场看到了投资机会。据深圳惠程内部人士介绍,“聚酰亚胺泡沫专有技术”是新材料聚酰亚胺下游产品,之前国内并没有企业实现量产,国际市场在此领域对中国采取的是封锁措施,因为涉及到军工产品。

  虽然深圳惠程聚酰亚胺中试已经获得成功,进入生产阶段,但聚酰亚胺的加工难度还是比通用塑料产品要大很多,而且加工水平的高低对聚酰亚胺制品的性能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也是聚酰亚胺生产的核心难点之一。

  长春应化所工业化生产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2~3年国内不会出现技术和工业化水平能够赶超长春应化所的竞争对手,深圳惠程要面临的竞争对手是以前垄断技术的国外龙头公司。

  在原材料技术方面,用3.35亿元对长春高琦进行增资,并使其成为控股子公司。

  长春高琦全名为“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聚酰亚胺纤维。据了解,聚酰亚胺是目前高性能纤维的主要品种之一,目标客户为布袋防尘生产商和滤料提供商。国际上能生产这种纤维的企业不过几家,在国内公司更处于垄断地位。

  按照深圳惠程的增发计划,募资的3亿元大约扩建5至10条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2011年纤维生产能力将达年产300吨,原料生产能力将达年产1500吨。据深圳惠程内部人士透露,去年公司高管减持与公司的增发计划有关系,大股东吕晓义曾承诺参与增发,而大部分资金就是来自减持。

  深圳惠程与长春应化所一直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深圳惠程大股东吕晓义本人,此前曾是长春应化所的副所长,长春高琦股东中包括有长春应化所聚酰亚胺课题小组的负责人高连勋教授、丁孟贤教授等,也包括长春应化所下属投资公司长春应用化学科技总公司等。

  股价已达目标价

  凭借双方渊源和股权上的紧密合作,深圳惠程和长春应化所在聚酰亚胺后续产品开发上的合作,也仍然值得期待。一位参与投资深圳惠程的基金经理1月5日对《投资者报》表示,让其放心的是,高连勋等长春应化所相关人员也增持了长春高琦股份,这表明他们作为技术知情方对此亦有信心。

  因此,两个月来深圳惠程在二级市场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资本市场对新材料聚酰亚胺广阔应用前景的憧憬,且又在去年11月25日受让了“聚酰亚胺泡沫”专有技术。尽管如此,但多位业内人士和分析师表示,在高新材料在产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技术、工艺水平、营销等诸多不确定因素。

  一位参与调研的分析师对《投资者报》表示,调研后接到多位机构或普通投资者的咨询电话,总结起来,投资者对生产线的稳定性和高估值最为关注。目前无论说的多好,都是憧憬,还要看明年纤维实际产能情况。

  深圳惠程目前的股份为38.23元/股,结合新材料股40倍的估值,目前已经接近平均估值。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看深圳惠程不能仅考虑估值;在不考虑估值的情况下,深圳惠程未来还会随着研发和生产进程,有进一步拉涨股价可能。毕竟,新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七大领域之一,且不愁产品销路。

  上述曾去调研过的基金经理对深圳惠程有自己的担心,根据新材料平均估值,目前股价已经到了目标价,目前来看,这个公司有的故事讲得有些大,已经把对聚酰亚胺薄膜、泡沫等其他应用的前景都考虑进去了,但那还是很远的事情,提前透支了股价的增长空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