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演进史:游资无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4日 01:3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微博 ]

  ⊙记者钟文倩 ○编辑 朱建华 颜剑

  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演进史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游资穿梭其中。

  你无法触摸它们的形体,但却能感知它们的存在,就像吹皱一池春水、撩动树叶婆娑的乍起之风——它们或轻微地掠过湖面,或悄然从树叶间流逝。

  波澜不惊的盘面也会突然间变得波涛汹涌,例如1999年特立独行的“网络股行情”,也许那就是游资的身影。但出笼的它们,是倾巢而出的庞然大物,还是一小撮蚁队,外界根本无从知晓,神秘感也顿时油然而生。

  这就是游资,它们有时能起到鲶鱼效应,在近乎一潭死水的盘面掀起阵阵涟漪,但有时它们也会在原本就已经癫狂不已的资本市场再浇一把油,最后的结果抑或是釜底抽薪,抑或是玉石俱焚。

  它们芳容如何?驻足何处?从哪里来?又将去哪里?

  游资魅影,不问出处

  游资是什么?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颇有些“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味道。

  直观而言,游资属于某种社会闲散资金,它们永不停歇地游走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炒作一切可以成为其目标的商品,狩猎一切可以成为其猎物的资产,以期获得最大利润,而将道德与行为完全隔离。

  这正如索罗斯所言:“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

  而实际上,此部分资金中又有不少来自产业资本,其之所以从实体经济撤离,转而变成游资四处寻找目标,主要原因应该有二,即实体经济的不景气导致的产业利润低下,以及投资渠道的受阻。

  然而,当这部分国内游资成为在国际上如幽灵似地频繁流动,以追逐利率差额收益或汇率变动收益为目的的短期资本时,它们似乎又以热钱的形式呈现出来。

  而从金融资本的角度来看,游资又幻化成在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短期借贷资本。每当信贷扩张时,这部分游资便会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已经形成一股暗流,其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亲密时如胶似漆,即使疏离时亦藕断丝连。

  这无疑可以从每次监管层调查银行信贷资金入市时,A股市场总会如受惊吓之后,痉挛般抽搐不已的症状中窥出一斑,2005年如此,2008年亦如此……

  身为部分游资的短期借贷资本对资本市场的利润垂涎欲滴,而国内长期以来形成的资金推动市又使得资本市场对这部分游资似乎又有一种天然的如饥似渴,对其需求可谓多多益善。

  由此可见,游资从来不以正统、温文尔雅的面目示人,草根生存而富有极强的生命力,狼性十足,投机性极强成为其显著的特征。而在资本市场内,游资犹如一群剽悍的游牧民族,它们敏锐、好战,具有超强的爆发力,与此同时,其又缺乏组织性。

  实际上,中国的民间游资发轫于改革开放之后,早于资本市场而存在。经过数十年发展之后,其规模几何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不过,可以用来旁证的是,有学者测算,早在2003年,我国地下金融的投资规模在5000亿至7000亿元,而地下经济规模的测估值为11082亿元。

  七年时光弹指即逝,可以肯定,民间游资的规模已然更为庞大,其积蓄的能量无疑也更为强劲。

  例如在国内游资集散地温州,据当地民间资本代言人、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透露,仅2010年一季度,温州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就已高达5608亿元,同比增加15%。

  而外界估算,盘踞温州的民间资本巨达6000亿元,不过在周德文看来,现在这一数字或已达到8000亿元。据预测,从2009年以来,大约有超过1000亿元的温州资金回流当地。

  尽管如此,由于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外界所传亦不过盲人摸象而已。

  亦正亦邪,是撒旦抑或天使

  在众多人眼中,游资不啻为洪水猛兽之代名词。

  从游资过往的绝大多数行径来看,如此形容似乎并不为过。游资过处,虽难言寸草不生,但确遭讨伐不断。

  近者如2010年国内诸多农产品价格出现畸形暴涨的背后,游资兴风作浪的身影随处可见。例如,2008年最低至0.2元/斤的蒜价,到2010年竟摸高至7.1元/斤,暴涨近35倍;几乎同时,绿豆价格开始疯狂,从2009年正常的约每斤3元飙升至超过10元,甚至18元,消费者不堪重负。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苹什么”……

  在新词汇层出不穷,国人笑骂调侃之余,更多的或许是在游资厮杀之下的无奈和窘迫。

  据媒体报道,在绿豆市场,一名浙商手握3亿巨资,大量购进并囤积绿豆,致使市场价格暴涨。

  另在去年5月初,在炒作金乡大蒜的投机客中,又频频闪现浙江商人的身影,且这些投机客资金多在千万以上。据称,如果大量温州民间游资进入绿豆等农产品市场,只需大量居奇囤积,价格立马水涨船高。

  而国际游资冲击之处,则是满目疮痍。事实上,几乎每次金融危机都难免游资作祟,最为典型者无疑就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索罗斯携旗下几乎已成游资代言人的量子基金对泰铢的炒作和攻击无疑是这场金融危机的导火线。

  根据统计数据,在亚洲金融危机最为困难之1998年,遭受创伤最为严重的国家印尼当年GDP的跌幅巨达13.1%,而危机肇始国泰国的GDP则下跌10.5%,韩国跌6.9%,我国香港跌6%……

  数据虽然惨白,但却生动地佐证了国际游资的极强破坏力,尽管按照索罗斯本人而言,“这无关道德”,但在无关道德的幌子之下,许多国家却经济倒退,民生凋敝。

  但以上种种显然不能完全囊括游资的所有品行,客观讲,在“邪恶”的另一面,游资至少还有中性,甚至偏正面的形象。

  例如在资本市场里,谁能否认以投机为主的游资的润滑和疏导作用?众所周知,市场交易由供需双方共同决定,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交易的戛然而止。事实上,正是游资的存在和发挥作用,资本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才避免变得像一潭死水般平淡与沉闷。嗅觉敏锐、主动进取的游资为市场制造了活跃气氛,亦促使了买卖交易顺畅完成。

  更为甚者,在自己的主战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游资更以其勇于承担高风险的姿态,甚至起到了金融市场价格发现的作用。

  或许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游资有着撒旦的狰狞面孔,但它亦有天使的翅膀。

  庄股时代,寿终正寝

  游资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可谓如鱼得水。然而,其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以2001年为界限,却呈现出迥然的操作风格。

  实际上,2001年前中国股市的生态环境难言完善,由于彼时基于公司和行业发展前景的价值投资意识尚未觉醒,因而牛市行情中的资金推动型的草莽色彩特征非常鲜明。在“有钱就能决定一切”的市道里,短线游资肆意横行,四处出击,左右逢源,炒作可谓俯拾皆是,几乎每只股票背后都有若隐若现的庄家,“无股不庄”成为国内A股市场前10年存在的一个剪影。

  “除了部分银行信贷资金借助各种渠道、通过各种面目流入股市之外,这些资金还包括,上市公司用于炒作自家股的自营盘(小金库),它们多以委托理财方式出现,交由民间的工作室或者操盘手来打理。当初我就是上海某上市公司自营盘的操盘手。”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家咖啡厅里,陈实(化名)向本报记者透露。

  据陈实介绍,那时很多上市公司股本并没有明显扩张,流通盘尚小,1000万股本的股票亦不在少数,而这样的客观环境非常适合短线游资快进快出,完成坐庄的需要。

  在2001年之前亦偶尔坐庄、现今已转身为私募的丰永杰(化名)告诉记者,适合坐庄的标的股必须符合四大条件,其中之一就是盘子要小,其余三点就是行业背景好,要跌透,以及选择基金没有入驻的,“因为基金常常会砸盘子”。

  而在这种新的投资理念尚未形成,但旧的坐庄模式依然行之有效的市道里,一个个标志性庄家作为那个时代的一抹抹背影便鱼贯而出,而其中最为典型且极端的案例就是亿安科技、中科创业、德隆系等等。

  然而,毕竟风水轮流转。

  2001年6月14日,随着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上证指数也出现了一个令许多投资者至今望而生畏,令庄家不堪回首的点位——2245点。

  此后,A股便开启了长达5年的漫漫熊途。而从2245点到2005年6月6日的998点间,由于市场生态急剧恶化,大量坐庄游资的资金链纷纷断裂,最后有的被迫出局,而有的则变身真正的游击战,与基金周旋,虎口夺食,其中又有多少游资庄家灰飞烟灭显然早已无从查知。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随着游资地位的日渐没落和沉寂,作为机构投资者代表的公募基金则重新夺回了市场主导权,而其引领的价值投资在2002年开始潜移默化地成为市场的主导理念。

  由此,一个区别于庄股时代的A股新世纪之门被悄然叩开。

  殊途同归,良性竞合

  如果说在庄股时代,是游资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有限的市场容量之下演绎的魔、道之争,那么在5年的熊市挣扎和锤炼之后,随着A股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容量的与日俱增,价值投资理念的日趋统一,两者之间的界限已经渐渐趋于模糊。

  蓦然回首,谁能想到20年前上交所的“老八股”,深交所的“老五股”,竟然发展壮大成为如今沪深两市的2105家上市公司(截至2010年12月31日),总市值也已达26.5万亿之巨,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的前三名。

  “如此庞大的市场容量,完全改变了当年股票供不应求,股价空涨的局面,此种情形下,单枪匹马的游资能在汪洋大海里激起浪花已属不易,遑论掀起滔天巨浪。”一私募人士慨叹不已。

  据该私募人士称,当年那些游资如果没有转型,依然左冲右突,继续肆意坐庄,那么其中有70%肯定已经消亡,20%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10%会有所斩获,但其付出的代价会非常大。

  更多的游资,尤其是资金量庞大者或被迫、或主动地转向了类似公募基金的投资理念和手法。

  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此前A股市场游资的领军人物、原“宁波涨停敢死队队长”徐翔。

  2009年12月7日,徐翔正式注册成立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泽熙投资”),目前所管理资产已经超过了20亿元,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阳光私募基金。

  颇值得一提的是,泽熙投资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跟公募基金相差无几,例如在董事会之下设置了投资决策委员会和风险控制委员会,而在总经理之下又设有销售市场部、投资研究部和运营及监察部。

  “据我了解,徐翔手下的投资研究部研究员目前有30多名,很多就是从公募基金或者券商那边挖来的,而徐平时主要的工作就是研读众多研报,以及与自己研究员进行讨论投资决策,他们已经完全从原来的不顾上市公司基本面,通过瞬时的盘面判断,及时出动追涨停板转向了基本面研究,转向了以价值投资为主的投资方式。”一接近徐翔的业内人士称,“而这样的操作模式显然已经完全类公募基金化了。”

  而随着游资纷纷走上成熟的价值投资理念之路,以前那种资金推动的草莽英雄,那种莱宝高科“一字断头式”出货方式或许将成为绝唱,但换来的将是在“新兴加转轨”道路上日益规范的,真正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目的的资本市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