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抛开土地财政再谈治理高地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31日 05:47  证券日报

  □ 李木子

   房地产调控走到2010年的年终岁尾,终于敲定土地市场的调控方案。招拍挂导致的“地王”刺痛了包括有关部门在内的各方神经,在重新探索土地出让制度的同时,还颁发了限地价的条文。

   限地价的初衷,是为了杜绝“地王”的一再出现;而“地王”的出现,则是源于招拍挂制度的“价高者得”;招拍挂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协议出让土地带来的腐败。纵观种种,可以发现,土地调控的根本,在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的长期依存性;土地财政得以根本解决,才有望兼得亲民地价和廉洁政务。

   2002年7月,国土部发布了11号令,决定停止商业化建设用地的协议出让,实行招拍挂,土地出让“价高者得”的模式也由此敲定。2004年国土部从防止腐败的角度出发,让中纪委、监察部等一些与市场和土地供给无关的部门成为了文件制定的主角,招拍挂制度从此还戴上了防止土地出让腐败的帽子,让价高者得合理合法化的同时,也限制了官员在土地出让之中的自由裁定权以及腐败的机会。

   “价高者得”的模式在中国经济持续向上的大背景下平稳运行,直到金融危机后,快速反弹的房价牵出了土地招牌挂制度这个“幕后黑手”。虽然地价的上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房价现行上涨的带动,但它在推动房价继续快速上扬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面粉贵过面包的场景更是一再上演。

   “价高者得”的背后,是地方财政的依存。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1.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6%左右。在有些县市,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财政收入比重已超过50%,有些甚至占80%以上。近10年来,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迅速增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比重也是不断提升。

   土地收入占比财政收入的提高,形成了通常所谓的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就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附着在土地上的收入,还有名目繁多的费。土地从征用、出让到规划建设等环节,土地管理、房产、财政、水利、交通、人防等部门,都会收取不菲的费用。由此来看,由土地出让带给政府的财政收入远不止46%。

   截至目前,北京今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已达1600亿元,由于土地供应量约为过去两年的总和,今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有望突破2万亿元。可怕的是,这种令人所诟病的土地财政还难以停下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分析,在这种利益联结机制下,地方政府不但是征地的大买家、土地出让的大卖家,还是收支的大账房。当流动性充裕、房地产市场向好时,地方政府有动力、有能力推升地价和房价;而当楼市出现危机,土地交易冷清时,地方政府的财政平衡压力就会增大,也能通过构筑政策防护墙,扭转楼市下滑趋势。

   由此观之,限地价对高地价而言只是治标,对土地财政开刀才能起到治本的作用。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