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个“黄牛”的年终报告(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7日 08:20  中国证券网

  

一个“黄牛”的年终报告(图)

  每年中秋节之前,南京东路第一食品商店门口都会聚集大量倒腾月饼票的“黄牛”。

  [编者按]

  蓦地,岁末脚步声近了。

  这一年,无论是欢声笑语,还是艰难苦痛,这座城市越发蓄势、顽强,她可以在高歌中奋进,也不会止歇泪水后的向前。

  未必仅瞩目惊天动地的焦点,只要我们稍稍驻留目光,凝神当下身边,就会发现,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在变化中述说着这座城市的多彩、温情和城市精神。

  中秋节前的月饼店外、世博期间的世博园门口、年底商场血拼的狂潮中、春运时节的火车站旁……闪烁着“黄牛”身影。

  在上海生活一辈子,与“黄牛”不打交道不太可能。这是一群对市场最敏感的人,也是一群让人又爱又恨的人。他们从不在乎周围异样的眼神,他们通过倒腾票券赚那点“蝇头小利”所展示出来的精明算计,却蕴涵了最原始的商业精神。

  年关将近,记者听一个外号叫“胖子”的“黄牛”讲述了他这一年的生活2010年,他赚了10多万元。“这可不算多的,今年最赚钱的是倒卖世博门票的"黄牛",有的人几天就入账上百万元。 ”

  上海的 “黄牛大军”数量有多少? “算不清,不过几十万肯定是有的。你想,一个商场有10-20个黄牛,全上海有多少商场啊?再加上火车站、医院、饭店……”黄牛也有全职、兼职之分,世博期间,马路上收门票的大多是兼职黄牛,世博会后他们又干回老本行了,所以世博期间上海的黄牛数量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12月底,本市某知名商场正在举办通宵促销活动。虽然室外寒风阵阵,气温已经逼近0℃,但商店内却热火朝天。在人潮中忙着挑衣服的顾客大多双颊通红、呼吸急促。收银台前,人民币、兑换券、发票轮番闪现,让人头晕眼花。

  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中,一个30多岁的男子却如同局外人一样。他的目光并不落在货品上,而是不停地扫视着来来往往的顾客。男子其貌不扬,头发有点乱,穿着一件最普通的咖啡色外套。他的眼睛很灵活,一旦有顾客瞟过来,他立刻迎上去悄悄地问道:“有券吗?”大部分顾客并不理睬他,有的人还会厌恶地瞪他一眼。男子却不以为然,迅速寻找下一个目标。只要有顾客回问一句:“怎么收?”他赶紧停下来低声道:“八折,这已经是最优惠的价格了,我绝对不讲大话。”边说边用余光瞥着周围动静,以免被商场保安发现。凌晨两点多,当商场促销活动结束时,这名男子胸前挂着的包内已经增加了1000多元。

  在这次商场促销活动中,记者认识了这名倒卖商场礼券的“黄牛”“胖子”,他的故事倒挺精彩。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