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11月双双转跌为升,环比分别上涨0.72%和0.47%,自1994年以来的升值幅度则分别达到32.8%和56.6%。
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则为112.59,环比上涨0.72%。而在此之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已连降四月,10月份的降幅更是为四个月来最大。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10月份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兑欧元和日元当月分别下跌1.14%和2.75%。而11月份人民币兑日元上升4.14%,兑欧元则大幅上涨6.13%,因此,尽管人民币兑美元当月仅微幅上涨,人民币有效汇率环比仍上涨0.72%。
分析称,11月份比较动荡,先是爱尔兰债务危机,后来又是朝韩危机,避险资金都涌向美元,其它非美货币基本上都下跌,欧元和日元都跌了很多。进入12月之后,尽管人民币兑美元涨势并不明显,但由于美元继续反弹,日元和欧元等货币都还在跌,因此,预计1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环比仍将上升。
在国际清算银行目前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货币篮子中,日元、美元、欧元、韩元、港币和新台币六个币种所占比重合计达到83.6%,其中日元的权重最大,达到26.2%,美元的权重为20.3%,欧元的权重占17.8%。
一般而言,名义有效汇率主要是反映本国货币相对于贸易伙伴国的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变化,而实际有效汇率更多的是反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总体竞争力和实际购买力,它不仅考虑了名义汇率的相对变动情况,而且还剔除了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
中国11月CPI同比上涨5.1%,创出2008年7月以来的28个月高点。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几大贸易伙伴国通胀压力均不大,美国11月通胀率为0.10%,日本东京核心CPI指数甚至为-0.50%,欧洲除英国以外主要经济体通胀率大多不高于2.0%。
物价上涨对本币升值有一定的替代作用,所以如果通胀率较高,实际有效汇率涨幅会小于名义有效汇率涨幅,甚至是名义有效汇率上涨但实际有效汇率下跌。实际上,今年以来,已经有四个月曾出现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走势背离的情况。如8月和9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分别下降1.38%和0.27%,但实际有效汇率分别上升0.62%和0.83%。
尽管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月度之间变动较大,但按照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数据,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自1994年至2010年11月已累计升值32.8%和56.6%。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幅在BIS测算的58个经济体货币中位列前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