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西庆:审批是新股高烧根源 发审权该还给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5日 04:15  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讯】中小企业IPO“三高”高烧持续不退且愈演愈烈,不仅灼烧着投资者脆弱、敏感的神经,而且对新股发行二次改革的成败发出严峻挑战。

  “无论是引入国外的存量发行,还是修补交易所发行系统漏洞,杜绝询价人为制造恐慌、操纵,在IPO新股供给高度短缺不发生根本改观的前提下,新股IPO发行‘三高’的状况不会明显改善。”上海某证券公司投行保荐代表人如此评价新股IPO“三高”持续高热不退。

  记者查阅数据资料发现,截至12月13日,中小板、创业板共计有26家中小企业IPO上市。这26家计划募集资金项目投资总额仅为93.47亿元,而网下配售、网上发行冻结的资金合计却高达3.38万亿,整个市场打新股的资金相当于计划募集资金总额的361.86倍。参与IPO新股发行的市场资金规模如此庞大,相比之下上市公司实际所需募集资金数量又如此有限,这就决定了新股IPO“三高”不可能退烧。

  那么,中国股市中小企业IPO资源是否真的这么稀缺呢?

  据了解,目前在审核部门排队的就有300来家公司;在保荐机构手里面辅导的还有500多家公司;还有各地储备的一些上市资源,不完全统计还有1000家左右。而在目前发行审核制度下,一个IPO项目从备案沟通、预审到过会,再到网上发行,平均耗时短则五六个月、长则七八个月,有的需要时间会更长。假设排队等候公司IPO没有人被否决,按照每个项目发审上市平均历时5至6个月计算,正在排队的300家公司最终上市所需时间则长达1500~1800个月。

  一边是在审核部门排队的拟上市公司排成了看不到尽头的漫漫长龙,一边是数万亿资金对新股IPO需求如饥似渴,新股IPO“三高”显然与目前发行审核周期过长、行政核准审查效率无法满足市场井喷需求有关。

  针对提高发行速度的建议,上海某证券公司保荐人说,“发审委委员就那么二十几个人,却在负责全国上千个IPO项目的审核,即使让他们不吃不喝、加班加点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新股IPO发行的速度已经明显加快,再要求证监会进一步提高发行速度已经不太可能,因为中国的IPO审核目前仍为实质性审核,刚性周期决定了发行速率无法再次提高,除非IPO发审委员阵营大幅扩大,从二三十人扩大到几百人、几千人。

  新股IPO“三高”无解的困局,让人想起了中国证券市场设计者、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不同凡响的设想,把发审权还给市场。

  高西庆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不管是行政审批还是核准或发审,都是用静态的眼光来看公司的质量,并不能保证公司上市后质量的持续性,这个权力(发审权)太大了,总有一天管理层会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做发审股票这个事情。

  毋庸讳言,新股IPO“三高”持续高热不退已在挑战管理层发行审核的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不知有关监管部门目前是否已幡然梦醒,更不知何时才能将新股IPO发审权心甘情愿地交给市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朱益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