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股市地震5·30暴跌启示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3日 03:13  上海证券报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杨刚

  “5·30”暴跌带给散户的教训是惨痛的。在这轮被他们戏谑为“股市地震”的调整中,上证指数从4335点暴挫至3404点,短短几天跌幅近千点,市值缩水近万亿。几百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三日跌停,跌幅超过40%甚至被“腰斩”的个股遍地都是……无数股民争相割肉夺路而逃,逃不了的从此被套“山顶”……

  “5·30”暴跌带给人们的反思是深刻的。尽管出台调控政策的动机无可厚非,从事后效果看也起到了抑制投机的作用,但就对市场的影响而言,政策的出台时机与方式无疑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市场人士注意到,自此以后,管理层对证券市场的调控思路越来越倾向于运用市场化的调节手段。

  数百只股票齐刷刷以跌停价开盘

  2007年5月30日清晨,还在熟睡中的新股民小张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那头的朋友有些慌乱:“上调印花税了,赶快把手头的股票卖掉!”

  朋友的语气似乎不容商量,这令对印花税都还一知半解的小张有些发懵。他本能的打开电脑,发现股吧里头条醒目地写着这样一行字——“特大利空!印花税由1%。上调至3%。!”而下面跟帖更是充斥着“完了”、“要崩盘了”之类的恐慌性话语。

  从未经历过如此场景的小张此时更多的是不知所措。就在这样的不知所措中,时针转向了9点25分,早盘集合竞价结束。

  盘面的惨烈让他至今记忆犹新:上证综指跳空近250点大幅低开,数百只股票以跌停价开盘,电脑屏幕上“绿油油”一片!

  但对于刚入股市的小张而言,他最关心的还是他全仓买入的S哈药。此时的他依然对朋友所说的“S哈药即将股改”的消息深信不疑,这样的侥幸心理也让他丧失了盘中唯一一次清仓的机会。

  此后4个交易日,S哈药继续“死死地”躺在跌停板上,股价从“5·30”之前的22元跌至不足17元,小张的账户也从之前的略有盈利变为深度套牢。

  “5·30”暴跌对于广大散户的打击是沉重而深刻的,新股民小张只是当时众多有着惨痛经历的散户的一个缩影。

  政策半夜出台引市场一片热议

  从表面上看,此次暴跌因政策而起,因此相当多的股民以及市场评论人士自然把矛头指向了出台政策的监管部门。

  一位朱姓股民现在谈起此事时仍有些激动:“刚刚才辟谣的印花税调整传言,为什么又是真的?为什么政策要趁半夜匆忙出台?”

  股民的疑惑与质疑,是因为“5·30”暴跌并非没有预警。之前市场里关于印花税调整的传闻已弥漫数日。针对传闻,主管机关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曾在5月22日作出了“未听说近期要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答复。可就在几天后的30日凌晨,印花税新政匆忙出台,杀了市场一个措手不及。

  这样的做法当时也引起了市场评论人士的热议。北京大学一位法学教授公开质疑主管部门对媒体发布具有误导性的信息,并且认为财政部事后有站出来以正视听的责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则认为,财政部提高印花税的做法在法律程序上无可非议。

  但不能否认的是,许多市场人士认为,印花税政策在出台时机与方式上还是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以出台财政政策这种方式给股市降温是出乎大多数人预料的,在股指最高位进行垂直打击并不是它的最佳选择。其次,政府部门在发布重大信息问题上,尤其需要慎重对待,做到言行一致,既然说没有又何必半夜来加税,还不如不辟谣,让市场自行去调节。由于散户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各行各业、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贫的富的,辐射之广、影响之深远远非其他一些事件可比。

  事实上,当时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共识的话题——为了保证深沪股市的健康发展,要让目前的股市从“快牛”变为“慢牛”,这也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

  “政策的制定应该从爱护股市出发,在抑制近期内股市暴涨的同时,又要避免采用过激的手段导致股市不正常的下跌。无论是暴涨还是暴跌,都是不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著名股评家沙黾农说。

  业内专家建议,打击垃圾股炒作有许多可行的方法。例如,对ST股票的换手率或多日内股票总涨幅或者均线突破指标进行限制,如果过了设定的红线,就对其进行突然性停牌交易,并且不承诺何时复牌。这种机动性的做法使得这些炒作中的股票的交易权利变得破碎而不完整。

  “相比较而言,降低股票交易权利的做法则是局部的、精确制导的。这种做法既可以打击庄家炒作,降低内幕交易,减少散户跟风的概率,它可以作为一个过渡性的政策,不仅保护了散户跟风型投资者,而且也制造和逐步培养了市场的理性认知,而这对于一个理性的、成熟的资本市场来说是必须的。”上海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认为。

  必要的“调控之手”

  不过,事后理性看待,出台调控政策本身并无可非议。

  “政府之所以会调高印花税,主要目的是控制股市之中日益高涨的投机气氛。”据信诚基金某基金经理回忆,“‘5·30’之前中小盘题材股出现暴涨,市场投机气氛比较严重,政策是主要出于对稳定股市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台的。事后可以看到,‘5·30’下跌的主要品种还是一些以投机为主的、没有业绩支撑的个股。”

  “5·30”之前市场情绪疯狂到何种程度,某资深股民是这样向我们描述的:“那段时间基本上买什么股都会涨。小道消息满天飞,我们楼道里的保安都会向我推荐股票,而且一说一个准!”

  事实上,“5·30”前管理层采取了加息、加强风险意识教育等一系列措施,但均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股指反而加速上扬。

  “这绝不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如果大家习惯于短线炒作,短线投机,这个市场就玩不下去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基金当时对于印花税政策是持欢迎态度的,因为它有效抑制了市场投机氛围,帮助体现了价值投资以及基金研究的价值。”某基金人士坦言。

  “政策出台是根据市场状况而定的。调控的轻重有时很难把握,政策太轻了,市场可能不予理会;太重,可能打击又太大。从事后蓝筹股接过领涨大旗的结局看,调控政策是起到了效果的:打击了投机,同时没有对市场的中坚力量产生根本性影响。”

  回过头来说,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这千分之二对股市真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吗?答案是否定的。股市涨跌从来不是交易成本决定的,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不会因为这千分之二而放弃大牛市的赚钱效应。

  在业内人士看来,印花税的出台造成“股市恐慌”,也充分反映出一些股民的不成熟。他们不仅喜欢投机、炒作垃圾股,而且还容易放大印花税信号后的恐怖,接纳各种各样的流言和猜测,慌不择路地忍受资产缩水的痛苦。

  “实际上,连相关部门官员都感到意外,一次正常的印花税调整酝酿出了类似于孔飞力“叫魂”机制(意指一场意外事件导致整体性恐慌)那样的信号失真和严重冲击。”某著名评论人士感言。

  是“鸡犬升天”还是缺乏想象力?

  “5·30”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每当回顾那段历史,市场普遍认为“5·30”之前市场炒作的都是垃圾股,是极度投机的行为,并一度被视为市场的反面典型。

  “蓝筹股就没有炒作吗?基金没有参与,只能说明当时基金并不认同这样的理念。为什么一定要说是‘瞎炒’,而不是我们缺乏想象力呢?”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

  让朱平说出这番话的底气是,事后证明,“5·30”下跌的那些股票并不全是“垃圾”,其股价表现并不是所谓的‘瞎炒’,有相当一批股票通过重组或者资产注入的方式东山再起,股价甚至较“5·30”前翻上数倍。事实上,中国有很多壳资源,同时也有很多未上市的资产,市场围绕此类题材的追捧也从未停止,而这也是证券市场的魅力所在。

  上海某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站在当下,我们不能否认当时市场的狂热,但简单地用对与错来评说这场“题材股盛宴”略显狭隘。更长远的眼光,更理性的思考,也许是那段证券市场记忆教给我们最浅显也是最深刻的道理。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