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生:市场化的路还未走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1日 09:25  深圳商报
深交所早期的大剧院交易厅。汪景钢 摄 深交所早期的大剧院交易厅。汪景钢 摄

  深圳商报驻京记者 宋 华

  中国证券市场20周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今天成为全球市值前列的市场,经历了太多的起伏跌宕。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成长的“高度、速度、重量……”但数据难以言表20年参与其中的深入思考、执着追求及种种复杂情感。20年,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我们常常能够见到一些熟悉的身影,他们以学者的智慧和对研究的孜孜以求,来直面并参与证券市场的成长。本报记者采访了见证、参与并为中国证券市场成长呼吁呐喊的两位著名经济学家,且听听他们是如何看待中国证券市场20年走过的成长之路,如何看待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之路——显然,站在中国证券市场20周年的历史时点,后者是他们更为关心的问题。

  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提出者与推动者,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大学校长华生深度参与和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证券市场“弱冠”之际,他仍以其一贯的严谨在回顾与思考。华生直言,中国证券市场成立20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股权分置改革——“在发展阶段,制度改革更重要”。而就当前及未来而言,央企股权尚未真正流通,只有央企股权真正流通起来,股改才算真正完成了。

  误打误撞抓了个资本市场大命题

  “我介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纯属误打误撞。”谈到从初期专注于价格、企业等领域的经济研究,到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熟悉的学者,华生打开了话匣子。

  “我1987年去了英国,当时正赶上撒切尔首相推行私有化,也就是英国国企上市。留学生也可以买股票,我就成为了英国股民。由此开始了解资本市场。”华生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回到国内,当时的中国证券市场狭小,炒作成风。以自己在伦敦做股民的经验看不懂当时的股市,由此引发了学术研究兴趣。1997年得出的研究结果就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上存在股权分置,大部分不流通,产权定义混乱。

  1998年2月,华生在《经济研究》上发表文章《一级市场的畸形结构孕育着中国股市的真正危险》,首次提出A股含权和股改问题。“当时想找到股市症结之后就回头来继续自己原来领域的研究,但是发现文章如石沉大海,没有反应。当时人们关注的是市场会怎么走,该买什么股票,对股权分置问题,大家也没有兴趣。”华生说。

  认真的华生就开始在不同场合不断地去宣传股改。但其观点并未引起监管部门足够重视。“到了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正式启动,不承认股权分置,我就更深地卷入证券市场了。”华生介绍,2001年7月1日,他发表了一篇文章《漫漫熊市的信号》,对国有股减持方案进行了评析,认为这种同股同权,按照市场价的减持方式是行不通的。正因为这样,市场已经发出了进入熊市的信号。当时这篇文章,很少有报纸愿意刊登,市场正处于高位,有人称之为“危言耸听”。

  国有股减持引发了市场很多争论,华生表示,后来大家开始讨论股改方案,“就在证券类报纸上发表了很多关于股改的文章” 。

  华生认为,证券市场的问题很多,包括法律性规范、监管等等问题都很重要,制度规范、打击违规是证券市场发展的长期问题。但是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证券市场来说,制度改革更为重要。如果股权分置问题不解决,中国证券市场就长不大。“犹如一个发育阶段的孩子,你还在给他穿小时候的衣服”。因此,股改可以说是中国证券市场20年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华生总结道,股权分置改革涉及上亿人的利益划分,改革本来很难。但是从目前看,股改是中国改革过程中,最成功、代价最小、最顺利的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其他领域的改革,包括价格、国企改革都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华生将中国证券市场20年分成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创立、探索、尝试的阶段,大体上跨越了前十年,主要是尝试、探索,逐步建立一些最基本的法规,到1999年出台了《证券法》;后一个阶段从新世纪开始,2001年尝试国有股减持,然后经过五年的酝酿,推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并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大发展的阶段。

  市场经济游戏规则通过证券市场在中国生了根

  对于中国证券市场20年来的发展,华生表示,不管是从总市值,从融资规模,还是从交易活跃度都成为走在世界前列的市场,应该说是一个奇迹。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法制化、契约化和对财产权的尊重。这套现代市场经济游戏规则,正是通过证券市场的发展,在中国生下了根。

  “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就参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当时我们意识到光有商品市场是不能替代计划经济。1985年,我们给国务院写报告提出要发展期货市场。没有更深层次的金融市场,在计划经济之后中国经济难以健康发展。”华生说,现在我们看到,由于资本市场的出现,通过股票、债券、权证、期货多种形式,它全面的深化了我们的市场体系,提供了多方面的避险和投资的手段,也给大众提供了理财的渠道。这样就减少了企业对间接金融的依赖,从整体上降低金融风险。在全球化的时代,这对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意义特别重大。

  华生进一步阐述,证券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20年来在这方面起了相当大的积作用,过去一个企业想发展,除了靠自身积累,就要靠国家给分配资源。证券市场出现以后,它全面优化了资金和资源的配置。同时,它的巨大的财富效应,一方面吸引了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涌入市场和进入优质企业。另一方面,它也燃起了千千万万人创业的梦想。

  华生表示,证券市场因为是一个完全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一个现代化的产权交易市场,产权界定的契约化和法律化是它运行的基础。证券市场推动了整个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公开化,使得所有进入这个市场,适合现代经济的这一套资本经济游戏规则的这些人,每天都在接受法制精神和契约精神的洗礼和实践。从这个角度来说,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带来了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关联和文化真正的大普及,已经还在不断地推动中国商业社会运作的规范化、透明化和诚信度的成长。这对于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转型具有难以估量的意义。

  对于中国A股市场的规模已经进入全球前列,华生认为,这与中国经济总量相匹配。他说,一个国家证券市场的规模是和它的经济总量有关联的,一般来说股市市值与GDP成比例关系,差不多和GDP相当。从GDP总量来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国了。

  市场化的路还未走完

  对于一位有责任感的经济学家,华生更关注中国证券市场的未来。他直言,当前中国证券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证券市场中国有企业的数量特别多,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会考虑这些因素,这就使得中国股市“政策市”的特征比其他国家更多一些。其次,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是半市场化的,具体表现在上市的审批还是由行政部门来决定,再融资也要经过漫长的审批,上市公司的下市也不是市场化等等。

  华生认为,中国证券市场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要进一步推进国有股份的流通。现在虽然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了,但国有股特别是央企的国有股实际上并没有流通。股市大部分都是国企的话,市场上的兼并重组、资源的重新分配组合就比较困难。同时,应进一步推进证券市场市场化,加快市场化改革,使得再融资、上市、下市逐步向国际规范市场靠拢。我们的证券市场严格来说是一个跛足的市场,股市这条腿长,债券这条腿短,特别是公司债市场,基本上是微不足道的。大家讲到资本市场基本上就是指股市,这是一个很大的偏颇。股市风险是比较大的,如果有公司债市场的话,大家投资的安全空间就会大很多。”他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