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阚治东:327国债的疯狂场面不会重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1日 09:25  深圳商报
申银万国首任掌门的阚治东 申银万国首任掌门的阚治东

  阚治东(微博)表示,“我相信现在大家不会再这么冲动。因为我们的市场已经走向成熟,很多历史都不会简单重演,‘327国债’那样疯狂的场面不会出现。”

  深圳商报记者 黄 炎

  1996年,中国证券市场最具影响的大事之一,无疑是申银、万国两大证券公司合并成立申银万国(微博)证券。当时舆论界以“中国证券业的航空母舰下水”来形容此事。然而,促成这一合并的直接诱因,正是1995年2月23日,轰动全国的“327国债期货事件”,该事件还直接延缓了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进程。

  躁动:多空博弈“327国债”

  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躲过一劫,时任申银证券总经理,此后出任申银万国首任掌门的阚治东,无疑是幸运者。

  1995年2月23日上午,阚治东在深圳参加中西药业公司的董事会,会后去香港办事,晚饭前回到深圳,并按约定与一位媒体朋友会面。“当时这位朋友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阚总,出大事了,你们上海三家证券公司破产了!”阚治东回忆,“当时手机还不能漫游,我在香港期间,公司无法联系上我。”他随后拨通了申银证券自营业务负责人的电话,这才知道当天上海国债期货市场刚刚经历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名噪一时的万国证券公司宣告破产。

  在阚治东看来,“327国债期货事件”是国债期货交易中多空双方的一场博弈,其中的关键是财政部是否同意对“327国债”这个品种加息。

  “那几年中国通货膨胀严重,为了稳定群众情绪,国家对银行储蓄采取保值贴补率的方法加息,储户实际存款年利息可以达到15%以上。由此,早年财政部发行的国债利率就偏低了。”阚治东说道。

  事实上,“327国债”是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年息14%。于是,当时市场多方放出消息称,财政部拟给早年发行尚未到期的国债进行加息,意图把国债期货价格推至新高。但是空方和很多投资者不相信财政部会加息,因为早年市场也曾要求财政部加息,但财政部认为购买国债的投资者须承担利率风险,最终没有实施加息。由此,多方相信会加息,空方不相信,一场围绕“327国债”期货的搏杀开始酝酿。

  对决:超级大单“违规”打压

  1995年2月23日一开市,市场便流传国债加息将成为事实。当日,各种国债开盘后都出现飙升行情。其中,“327国债”期货价格从148.50元升至151.98元。空方随时面临爆仓危险,是认输亏损几亿保证金出局,还是孤注一掷追加保证金,空方主力面临生死考验。

  阚治东称,当日上午,场内突然出现异常情况,有个席位抛出了200万口。下午16时15分,“327国债”期货大量抛盘突然涌出。50万口!100万口!最后一张730万口超级大单,将“327国债”期货的价格强行压至147.40元收盘。“327国债”期货卖盘后面跟着10569172口的天文数字。事实上,按照规定,即便是当时最大的几家一级交易商,如万国证券、申银证券、“中经开”等会员的持仓量也不能超过40万口。

  上交所随即在收盘后发出通知,“经初步调查,发现‘327’国债期货出现‘严重蓄意违规’迹象。”当日晚上9时,上交所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交易是异常的,经查是某会员公司为影响当日结算价而蓄意违规,故该部分成交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经过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3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

  2月24日,财政部贴息公告见报。当日,上交所“327国债”期货开盘涨5.4元,达152.8元;2月27日和28日,上交所开设“327国债”期货协议平仓专场,暂停自由竞价交易;5月17日,证监会发出紧急通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327国债’事件不仅差点毁了万国证券公司,而且还几乎断送了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前景。”阚治东说道。

  此后有人算过一笔账,2月23日收市后,“327”的持仓总量高达1400万口,约2800亿元,是“327”相应的现货债券的12倍。若以151.30元到期交割价计,万国证券亏损60亿元。

  幸存:集体决策规避风险

  “申银证券成立后就始终坚持重要业务必须经过集体决策程序,这极大地避免了风险。”阚治东说。

  事实上,在此事件中申银证券仅一个营业部出现约3000万元的亏损,总部和其他各分支机构大体盈亏相当。

  “当年搞期货市场,严格意义上说是在各方面都认为很周到之后才推出来的,但事实上仍然存在漏洞。”对当年的市场环境,阚治东指出,当时一级交易商的持仓上限不能超过40万口,因此交易系统的设计存在明显缺陷;此外,尽管当时保证金最高可放大40倍,但如果系统在客户保证金耗尽后要求强制追加也不会发生上述情景;同时,多方敢于坚持做多,必然获得了准确信息,这也可能使交易双方处于不公平的交易地位。

  但阚治东认为,“327国债”事件直接导致了国内两大交易所管理体制上改变,也结束了期货多头管理的局面。

  “国务院今年批准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推出,实际上早就在做准备,做了很长时间、很多年了。”阚治东表示,“我相信现在大家不会再这么冲动。因为我们的市场已经走向成熟,很多历史都不会简单重演,‘327国债’那样疯狂的场面不会出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