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编导手记:第二集 前进中的阵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3日 10:28  新浪财经
《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编导俞晓栋 《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编导俞晓栋

  所有伟大的成长都源自极端的痛苦经历。

  正如圣经《约伯记》以约伯的苦难来诠释全人类的苦难和成长一样。我们在第二集中,试图用一种对中国股市20年来一次次阵痛的反思来揭示一些规律。这些规律,根植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当中,比如,盛极必衰;比如,过尤不及;比如,自由源自规则,等等。

  对历史事件的慎重反思,引发了我们对很多股市历史的假设。如果深圳810事件不发生,中国股市的管理制度会不会没有像当时那样剧烈并迅速地改革?如果没有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发生,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进程会不会不中断15年?如果证券法、基金法推出得早一点,中国股市早年的恶意违规和疯狂炒作会不会后果没那么严重?如果基金黑幕和赌场论没有被揭露和抛出,如今的中国股市是否还处于“庄家时代”?

  如果没有那么多人经历那么多剧烈的痛苦经历,中国股市会不会只用了20年时间就发展到2010年世界第三的规模?

  历史只能解释,无法假设。经历痛楚,摸索规律,是为了得出思考。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审问自己,为什么要讲这个历史事件?为什么要说这个历史遗留的问题?为什么要对这个历史结果如此关注?痛定思痛,我们似乎得出了一些基于中国股市二十年的思考。在第二集中,你都能看到针对于这些假设的思考和答案。

  除了对于中国股市的一次次阵痛的梳理回顾,我们还查阅了国外相同发展时期发生的同类型事件,因为这些事件与在我们市场内发生的看起来太过相似了。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英国的南海泡沫、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让一个个国家冲动、人们贪婪,万人空巷去投机炒作;“巴林银行”事件,一个交易员的操作失误,使得拥有百年历史的世界著名银行巴林银行破产倒闭,几乎引起了金融风暴;庞氏骗局、麦道夫骗局在被识破前曾经是大多数投资者趋之若鹜的投资价值取向,在股市中几个充满天赋的骗子居然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些事件在我们中国股市这20年的进程中能够看到影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了国外事例的借鉴,在相同发展阶段遇到同样严峻的问题,用这样的视角回看我们所经历的痛楚,除了唏嘘,更多了分理性和智慧。

  在采访中,我们也获得了很多深切的感触,许多采访嘉宾令我们印象深刻。举一位的例子,中国法学界的泰斗,江平先生。他年近古稀,在文革中断了腿,前些年还重病住院。可是,在接到我们的约访电话后,他爽快地答应了。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老爷子精神饱满,每一句回答都充满智慧,没有抱怨和批判,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全部是勇气和信心,是前进的意志和魄力。采访完成为我们题字后,他还坦露了下一个愿望——要活到90岁,因为,他还想再为中国律法改革呐喊10年。

  当然,我们也清晰地意识到,这20年的经历还不足矣承载中国股市的所有内涵。然而,当我们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和审视的思维方式去回顾我们的“历史后悔”,触摸我们的“历史阵痛”,思考我们的“历史坎坷”。这本身已经在证明我们创作这个纪录片的意义。就如同江平这样的老者,面对中国发展中的那么多磨难,始终保持的是一种积极的勇气和前进的力量。那在这个前进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阵痛,就变得价值连城了。 拥抱悲伤,迈步向前。

  这其实才是我们得到的最终结论。

  俞晓栋 2010年11月11日 于广电8楼

  编导简介:

  俞晓栋,第一财经电视编导,85后,土鳖。历任《首席评论》栏目编导,《头脑风暴》栏目助编,曾参与制作第一财经大型财经记录片《激荡1978——2008》,参与创办第一财经北京制作中心,24岁之前已在中国三大城市京、沪、穗独立生活各长达一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