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铮
“十二五”规划不仅只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基本路径的规划,还比较系统地“蕴含”了中国的“全球战略”。 因为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将发生的巨大转型,会极大助力于全球经济的再平衡,还可能会给更多国家带来新的机会,全球经济格局将因此而改变。尽早正确估计和认识这些影响,有助于对未来我国影响世界的机理作出正确判断。
曾 铮
从本质上来说,“十二五”规划是我国的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案。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针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生的新变化和新调整,“十二五”规划充分考虑了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基本世情,力求在规划制定中,“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因此,“十二五”规划不仅只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基本路径的规划,还比较系统地“蕴含”了中国的“全球战略”。
“后危机时代”是个相对较长的时期,有几个重大变化基本奠定了这个阶段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全球经济发展重心将“回归”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将“重塑”经济平衡状态、全球经济格局变动将“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经济发展亮点将“凸显”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全球经济合作主题将“锁定”区域经济一体化上。世界经济重心和主题的这个变化态势,在“十二五”规划中有非常清晰的反映。
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内外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将通过推进城镇化进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政府民生投入,以及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多重措施,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同时,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并以此促使中国经济从“外供型”转向“内供型”。
为力争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办公室”和“世界总部”,“十二五”规划将通过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等措施,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促进出口结构的转型,加快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和升级,以加快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为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参与全球科技革命进程,“十二五”规划将通过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和将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等措施,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力争在某些领域与发达国家共同引领全球科技革命,全面融入全球科技革命的浪潮之中。
为强化国际经济合作关系,“十二五”规划将强化“走出去”战略,通过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并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由上述规划可知,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将发生的巨大转型,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极大影响。
首先,经济转型发展将会开启我国市场,通过需求拉动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众所周知,全球经济复苏最大的“公敌”是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需求不足,而随着发达国家“去杠杆化”过程和全球经济的“再平衡”,这些国家的消费率很有可能还要进一步下降。未来五年,我国若能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推进城市化开启国内压抑已久的“消费需求”,无疑将给世界打开一个巨大的有效需求新市场。随着更多国际高端商品涌入,我国也将逐步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主要终端之一。
其次,全球经济失衡的本质,是主要国家经常账户失衡,经常账户失衡的表现是全球贸易失衡。我国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促使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而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也将提高资源使用的成本。与此同时,国内消费的增长将有助于我国进口贸易的扩张。而我国经济努力实现内外平衡发展,将极大助力于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在不远的未来,或许我国消费产品标准将随着进口商品在全球份额的提升而成为国际标准。
再次,我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0%左右,尤以生活必需品居多。一位美国记者曾写了本《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细数中国商品对其生活的重要性。短期内,由于“消费惯性”,国外消费者很难离开中国的商品,但随着劳动力价格和资源价格的提升,“中国制造”的成本提升,价格上扬将通过出口输出到世界各国,国外消费者再也享受不到极为廉价的“Made in China”生活日用品了。
此外,“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大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未来五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我国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产业,基本涵盖了世界新技术革命可能产生的主要领域。可以预见,中国将在新的产业革命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未来更多的新产品将贴上“Create in China”的标签。
过去三十年,世界经济格局基本是四分天下,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为第一阵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为第二阵营,包括中东在内的资源型国家为第三阵营,而非洲、亚洲和南美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为底层阵营。全球化浪潮把前三个阵营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却排斥了第四阵营。通过经济转型,中国逐步从“经济依附者”的角色转换为“经济主导者”的角色,加快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使国内产业面临向外转移,将会带给包括亚洲发展中国家和非洲贫穷国家更多经济发展的机会,或能推动第四阵营的国家迅速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当中。这也可以说是中国的强盛给世界贫穷国家带来的新一轮“国际化红利”。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博士,长策智库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特约研究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