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倪润峰:留下“长虹曲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 01:57  中国证券网

  

倪润峰:留下“长虹曲线”

  面对记者的多次邀约,66岁的倪润峰始终婉言谢绝,似乎要将陈年往事尘封。

  6年前,当倪润峰从四川长虹(10.220,-0.40,-3.77%)黯然离职时,曾获授四川省人民政府顾问一职。不过,接近倪润峰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省政府顾问只是安慰性质的“闲职”而已,退休后的倪润峰不再抛头露面,“每年受邀参加长虹的岁末联欢会时,也并无太多言语,一般看完节目演出后就起身离去”。

  如今,跌宕的“长虹曲线”已永远印刻在资本市场的坐标上。从1994年3月11日上市至2004年7月8日倪润峰离职,四川长虹复权后股价从19.69元起始,最高触及214.22元,又跌落到45.77元。

  ⊙记者 吴正懿○编辑 裘海亮 朱建华

  倪润峰和他的“独生子”

  当四川长虹以每股收益2.97元(1994年)、2.28元(1995年)展现在A股投资者面前时,赢得满场惊呼。倪润峰,这位四川长虹的领导也成为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人们追捧长虹,对其在资本市场融资都是抱以极大的热情,可以说从不吝啬!然而客观地说,倪润峰虽然是顶尖的市场营销大师,但并非资本运作的高手。

  1985年5月出任长虹机器厂厂长后,倪润峰果断推行“独生子”政策,将宝押在了彩电身上。1986年,长虹从松下引入国家批准的最后一条CRT彩电生产线。正是这条生产线,将长虹引向巅峰。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生产的彩电还大都在25吋以下,进口的29吋以上的大屏幕彩电,被认为是奢侈品。倪润峰想开发大屏幕彩电,却招来一片质疑,大家都说,中国家庭的房子小,大彩电并不实用,买的人也不会多。倪润峰二话不说,自己买了台进口的29吋大屏幕彩电和家人一起看,请左邻右舍来看,请厂里的技术人员来看,切身感受大彩电进入家庭的效果,大家都觉得不错,看着舒服。于是,长虹在国内率先投产大屏幕彩电,“红太阳(6.670,-0.35,-4.99%)一族”一度风靡全国。

  倪润峰最“凶悍”的手笔,是他猝然发动的数次价格战,将长虹推上彩电市场的制高点。

  在凭票供应的1988年,长虹彩电走俏,黑市价格扶摇直上,超过国家牌价一倍以上。12月的一天,倪润峰大手一挥,以低于黑市价数百元、高于国家牌价数百元的价格直接向消费者零售,当年实现利润1.97亿元。1989年8月,国家征收彩电特别消费税,他又率先降价300元,开启停滞的彩电市场。

  倪润峰最洋洋自得的是1996年击败洋货的那场较量。是年,彩电进口关税由35%下调至23%,洋品牌闻风蠢蠢欲动。倪润峰在会议上拍板:“急症必须用急药来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自己的价格优势去拼掉对方的品牌优势”。

  几次豪赌,倪润峰都赢了。1997年,倪润峰达到个人事业的顶峰,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这足以令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家望尘莫及。

  踏足资本市场之后,四川长虹的影响力与日俱增。1994年3月11日,四川长虹挂牌上市时,上交所仅有139只股票,总市值为3690亿元;长虹的首日市值为39亿元,长虹占1.06%。到1999年3月5日,上交所股票扩容至430多只,长虹市值的比重却升至2.84%。

  长虹高速增长超出当时多数投资者预期。此时的倪润峰,一边放言“什么时候买入四川长虹都是对的,什么时候卖出四川长虹都是错的”,一边通过规模优势大打价格战,扩大市场份额。长虹在营销战略上连连得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公司业绩多年增幅超过50%。

  进入1996年,中国股市掀起新一轮牛市,价值投资理念颇受追捧。投资者逐渐认同长虹的蓝筹绩优股地位,长虹股价扶摇直上,并成为当年市场价值投资的旗帜。

  但是,倪润峰不擅资本运作的一面也开始显露。“倪润峰掌控长虹时,一直抱着‘独生子’政策,鲜有收购、兼并之举。”长期跟踪长虹的分析师说,等到倪润峰醒悟过来实施多元化时,留给长虹的市场机会已经不多。

  1998年,菲利浦找到长虹,要求成立中外合资公司,但双方的谈判维持了一年半却再无下文。倪润峰对此解释称,“菲利浦的用意起因于中国将成为世界家电加工基地。后来之所以没有谈下去,是因为长虹的品牌也需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倪润峰骨子里的民族品牌情结,阻碍了长虹的国际化步伐。

  直到2000年,长虹才涉足资本运作。2000年11月,长虹斥资6930万元将中山三荣空调器厂收入囊中;2000年下半年开始,长虹投入1亿多元秘密建仓方正科技(4.220,-0.27,-6.01%),持股比例约3%,引发一场云谲波诡的股权纷争,但长虹最终选择全身而退。期间,长虹购并的绯闻对象还包括康佳、厦华、熊猫等,但均无功而返。

  而倪润峰1997年开始布局的多元化之路,也并未取得意想中的效果,公司业绩依旧不见起色,每股收益从起初的2元多直线跌至2001年中报的1分钱。“我都不满意,怎么向股东交代?确实有损长虹形象。”接受采访时,倪润峰显得有些尴尬,“这‘1分钱’不完全是价格问题,关键是市场反应快速性问题。”

  恍惚间,倪润峰已经意识到,自己奉行多年的“独生子政策”正走向穷途末路。有内部员工甚至以“大树底下,寸草不生”来形容长虹多元化发展的失败。

  霸气十足 “长虹就是要垄断”

  长虹内部人士说,倪润峰就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做事励精图治、雷厉风行,但绝对不讨人喜欢。在获选“2001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领奖时,央视主持人王小丫曾问倪润峰是否喜欢王熙凤,倪回答说,王熙凤有王熙凤的特点,王熙凤是一个管理人才,不要认为她完全是狡诈;但她最终失败也有其背景——王熙凤的权威性还不够。

  在四川长虹,倪润峰拥有十足的权威,但在管理上并不越界。在绵阳的长虹总部,倪润峰曾把自己的办公室设在厂区边一栋不起眼的小楼里。据说是因为长虹厂区里严禁抽烟,而倪润峰又嗜烟,在这栋小楼里,他可以毫无顾忌地抽着烟办公,摆脱厂纪厂规的约束。

  然而,棱角分明的倪润峰终因固执、冒险的个性而陷入困局。

  1998年,一直高速运转的长虹列车骤然减速。倪润峰想到了囤积上游原材料彩管,希望以此确定垄断地位。在公开场合,倪润峰声称:“长虹的彩电必须要进入垄断,这是我的目标”。 “彩电的成本,我认为长虹应该是最低的,”他说,“长虹明年必须搞到1100万台,在中国市场上必须占到50%,至于能不能进入垄断,咱们还得走着瞧。”

  11月18日,倪润峰宣布长虹已垄断彩管市场,其中21英寸占76%、25英寸占63%、29英寸几乎统吃。毫无疑问,倪润峰此举引起全行业恐慌,对手们一边到彩管厂登门订购,一边到信息产业部告状,倪润峰的“垄断梦”最终落空。

  由于倪润峰一意孤行,长虹成为同行们的众矢之的。拿TCL掌门人李东生的话说,倪润峰“居高临下,霸气十足,总想清理门户”。

  2001年,重掌大权的倪润峰力排众议,与劣迹斑斑的APEX合作,试图撬开海外市场。奇怪的是,一车车长虹彩电接连不断地运出国门,却没能换回大把的美钞, APEX董事长季龙粉总以质量或货未收到为借口,拒付或拖欠货款,长虹的应收账款随之逐日累积。

  等到双方合作告吹,长虹财报上赫然浮现38亿元的海外应收账款。2004年7月8日,四川省有关方面宣布倪润峰“退休”。此时,倪正在北京开会。

  “当时90%的人都觉得不能跟季龙粉合作。我们都考察过,新科集团、五矿都上当受骗了,副总王凤朝也率领十几个人赴美考察过。但老倪最后还是决定合作。”一位长虹人士回忆。

  颇有意味的是,7月8日倪润峰离职当天,四川长虹股价低开高走,收涨1.08%。资本市场以这种极其平静的方式,送别了这位四川长虹的缔造者。

  “彩电霸主”的落寞背影

  倪润峰“被辞职”之后,给老对手李东生捎去一封短信。倪告知李东生,自己已离开长虹,对双方曾经的合作表示怀念。7月29日,TCl总裁李东生在出席深圳TTE(TCL与汤姆逊的合资企业)开幕庆典回应说:“我很敬佩倪总。倪润峰是中国彩电业的一代功臣”。

  这一幕极具象征意义。当年,初掌TCL的李东生曾率领团队,远赴绵阳向倪润峰求经问道。而今,李东生通过资本运作,成为国际化战略突围的新旗手,而倪润峰却黯然离职。

  倪润峰另一遗憾,是李东生早早完成了对TCL集团(5.140,0.07,1.38%)的MBO,上市后身家逾10亿元。而倪只能感叹:“长虹没有别人那么好的运气。”

  令人感叹的是,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国营企业家的命运如此截然不同——少数人成为产权改革的受益者,更多人的改革之旅无疾而终。很不幸,倪润峰属于后者。

  著名咨询师赵民在评说长虹现象时曾说,像长虹这样由地方政府控制的大型公司,其真正战略决策者在企业外部,这决定了它们的失足是必然的。

  “去倪润峰”时代的四川长虹,仍长久停滞于倪润峰时代的阴影之下,股价也一落千丈,长期横亘在4元上下。“大佬”倪润峰,最终留给资本市场一个落寞的背影。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