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理财周刊》:防热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9日 10:40  《理财周刊》

  文/石镜泉

  提要:2008年的金融海啸与美国的QE2,触发了中央对金融系统安全性的高度重视。美国都可以一夜间被不负责任的资本家拖累,在这个危机感驱使下,中国人民银行将不会如外国的央行那样,而是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出来

  今年11月4日前,热钱是投资者的朋友,在11月4日后,当热钱成为新兴经济体政府的敌人时,投资者就不能全跟热钱流向走,而应在某些时刻跟反热钱的措施走。近段时间金融市场的波动就可印证这点。

  美联储11月3日决定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每月会买近千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市场11月4日就作出反应,卖美国政府债券,因为美国国债价格在预期QE2时,已不断升,当消息成真时,就是出货之时了。

  市场抛债后拿回资金会再投资什么?除了股市,便是新兴市场的资产。世界银行11月8日有份报告,称2010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汇款预计为3250亿美元,较2009年的3070亿美元增长6%,其中中国是最大的汇款接受国之一。世行更估计,至2011年此款会达3450亿美元,到2012年更达3740亿美元。

  日前的G20首脑会议达成不少共识,其中一条是:新兴经济体对流入的热钱可采取资本管制措施。就在G20首脑会议的公告墨迹未干时,央行行长周小川就在国内一个研讨会上,提出了筑"池子"来应对热钱的构想。

  "池子"是用来蓄水(热钱)的,这个蓄水池会筑在何处?有人认为,是股市,发行新股去吸收这笔热钱便是。将热钱引入股市,应是炒友的梦想,但政府不会跟你一起做梦。楼市和股市,是众多投资者沾手的市场,历史上亦不乏因楼市、股市爆破而使该地经济受重创的例子。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是由楼房按揭爆破引来,1989年日股崩溃令日本经济至今仍受累。中央怎会不吸取这些教训,引热钱入股市?妄想!

  有人认为筑池在债市。11月16日,周小川在"中国全球债务资本市场研讨会"上表示,要积极推进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央的构想是有朝一日,我们应有个像欧洲美元的债市,当然这个债市的主角应是人民币,可以把不少热钱放在其中,可以有效应用,亦可有效监控。不过,建立这个欧洲美元式的债市,人家用了逾20年,今时热钱已压境,远水救不了近火。

  贯穿整个反热钱部署的思想应是:银行(经济)系统性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我国银行业稳健发展至关重要,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承担更大职责。"刘明康之言道出了政府对热钱来犯的担忧:银行业、金融业关乎中国国家的安全。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预计到央行会在何处筑池,投资者才能知所趋避。

  既然今时银行系统仍未足以应付多变的热钱,入境热钱圈在央行内,就应是最安全和有效的。可以预见,传统的公开市场操作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央行管理流动性的主要手段和容纳热钱最大的"池子"。

  央行可以用加息来控制借贷过滥、内部经济过热,但今时的问题不是内部经济过热,而是外资涌来过烈。要控制这些外资,一是从流入的渠道方面严加限制,二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笔者相信央行在反热钱方面,是将加强监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作为常态操作,有需要就做,绝不手软。因此,只要中国的银行界仍有可观利润,18%的存款准备金率应不是顶。而加息,由于其影响广、针对性不强,一如大炮射苍蝇,是逼不得已时才会用。

  2008年的金融海啸与美国的QE2,触发了中央对金融系统安全性的高度重视。美国都可以一夜间被不负责任的资本家拖累,在这个危机感驱使下,中国人民银行将不会如外国的央行那样,而是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出来。投资者需密切关注。

  查阅《理财周刊》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第一理财网(www.Amoney.com.cn).如需转载请与第一理财网021-64829031联系,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