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心韬
法兴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大久保卓治24日表示,中国即将迎来CPI的峰值。他预计,中国人民银行将在2011年底之前累计加息1%,在今年底之前加息25个基点。
法兴银行大宗商品研究全球主管弗里德里克·拉塞尔表示,从今年年初以来,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正在经历“无趋势”状况,因为弱势美元、全球流动性泛滥和通胀预期降低商品市场供需基本面对价格的解释力。他预计,随着农作物基本面好转,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对通胀造成的压力会在明年趋于缓和。
物价上行趋势将持续
大久保卓治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对通胀采取比较强硬的态度,未来中国CPI趋势应会保持在现在的状况,但是要使CPI明显回落是非常困难的。中国人民银行需继续采取加息等货币政策来抑制资产泡沫膨胀,特别是提高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升幅应高于贷款利率升幅。
大久保卓治认为,同日本在1985年承受的日元升值压力相比,中国现在更能抵御人民币升值压力,因为中国对美国更加均衡的出口结构使其具有更强的抗压能力。
他说,中美现在的贸易状况和上世纪80年代的日美贸易很相似,中日都是美国的最大贸易逆差国,但日本在1985年对美的出口产品中有接近40%的比例是汽车等交通运输产品,这使日本容易受到美国的反倾销压力。
大久保卓治表示:“人民币升值速度绝对不会像日本当年那么快,从去年到现在为止,人民币升值幅度大概在3%至4%左右。从现在到明年底,人民币升值幅度会在3%至5%左右,这是一个相对温和的过程。”
商品价格进入箱体震荡期
拉塞尔表示,2007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经历四段趋势。第一,从2007年到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大宗商品市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牛市,价格节节攀升;第二,危机期间,商品价格急速下降;第三,从2009年年初开始,各国出台财政刺激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大宗商品市场开始回暖;第四,从2010年年初到现在,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经历了“无趋势”的状况,即进入了箱体震荡期。
拉塞尔认为,商品价格“无趋势”状况并不是说市场基本面不再良好,或者说牛市已不复存在,而是因为基本面对价格解释力已大大降低。
数据显示,在标普高盛全球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的所有构成商品中,供需等市场基本面对该指数的解释力已从2008年的接近90%降至2010年的20%以下,即基本面只能解释商品价格的20%因素。
拉塞尔说,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的金融环境,这包括弱势美元、各国为市场注入的流动性及通胀预期。不过,他表示,大宗商品市场长期发展趋势是向好的,因为过去十年的商品需求增速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速。从供应角度看,原油、铜和农产品这些商品,在未来5至10年中新项目或新产能大增情况不大会出现,这驱动了商品市场的长期牛市趋势。
拉塞尔表示,在过去几个月中,农产品价格上行主要是由于极端天气等供应冲击引起的。该行预计到明年8月左右,农产品的存货,包括玉米、糖和棉花等的囤货量会有所提高。未来12个月,农产品对通胀造成的压力的影响会趋缓。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中国目前CPI增长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增长因素驱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