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货币政策走向微妙 重点紧盯经济增长是否稳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3日 02:14  上海证券报

    央行昨日公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至少在今年年内,仍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过,从央行10月19日宣布近三年来的首次加息开始,市场人士就判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收紧信号。尤其是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然悄悄转向。

  ⊙记者 苗燕 ○编辑 衡道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2日在出席金麒麟论坛时表示,与发达国家不同,新兴经济体在继续保持宽松财政政策一定连续性的同时,采取了收紧货币信贷的措施,这从新兴经济体当前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来看,是有道理的,是应该的。

  今年,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了较大差异。侯云春认为,在这样一种经济形势下,不大可能再像去年那样全球协同一致采取大规模、大力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发达经济体继续维持“高失业率、高负债率、低经济增长”,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则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通胀预期加剧、资产泡沫化。因此,在政策选择上,美国和日本继续采取财政、货币刺激政策;而欧洲国家选择了在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收紧财政政策,治理主权债务,治理财政风险。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问题则决定了其要采取“宽财政、紧货币”的模式。

  而中国正是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目前,中国的通胀水平正在持续走高。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现在物价上涨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食品价格上涨为主,食品价格占物价上涨总水平的70%。他称,今年年初设定的CPI上涨3%左右的目标实现起来有难度,但能够实现。不过,3%左右的范围包含在2.5%-3.5%的大区间之内。

  但仅仅通胀压力,还不足以使货币政策基调发生根本性转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当前的观察点是经济的增长率是否已经完全稳定下来,如果可以得出肯定的结论,下一阶段整个货币政策取向变化的讨论就可以进行。“货币政策是不是可以从现在适当宽松转向稳健甚至是谨慎的货币政策?当然条件必须成熟,并不是说现在马上就要转型。”李稻葵说。

  央行不久前发布的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认为,未来中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一定压力,但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已基本决定了全年的经济增长仍然稳定乐观。

  侯云春认为:“如果说去年是中国最困难的一年,今年是最复杂的一年,明年很可能就是最关键的一年”。他认为,这种关键体现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能不能在不进一步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平稳增长;中国经济能不能在去年投资超常规增长和出口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实现快速回升等。他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靠扩大内需,依靠提高国内的真实有效的需求,来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