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用创业板的制度创新来推进市场化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9日 23:35  华夏时报

  吴君强

  创业板推出整整一周年,深交所筹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首批28家公司高管齐聚深圳,把盏言欢。与此同时,官方媒体也频吹暖风,造好舆论。

  《上海证券报》就提出,要客观、全面和辩证地看待创业板市场,特别是受诟病最多的“三高现象”(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和高超募率)、非创业股东的部分高管辞职套现、部分公司成长性不足等问题,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和辩证地观察”,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的确,这一年里,对于创业板,舆论沸沸扬扬,功过是非议论不断,纵观上证报的文章,确实文如其题,较为理性、平和,对于众多问题的辩解与探讨,对创业板的发展是有益的。

  但文章有意无意之间,似乎转移了争论的焦点,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创业板的不满,吹毛求疵者毕竟只是少数,一年间创业板质疑声不断,必然有深层次的原因。

  为什么人们会对创业板失望?

  究其根本,不在于其“三高”,不在于其股东套现,甚至不在于其部分公司出现问题,而在于,公众对创业板巨大的冀望之下,监管层并未拿出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创新,借此机会推进证券市场的市场化革新。

  中国证券市场几乎所有的顽疾又出现在了创业板市场:比如垄断上市审批权,部分公司被寻租从而顺利地包装、造假上市;允许火线入股造成大量的PE腐败;上市公司直接退市制度难产,公司一旦上市坐享暴富不用承受风险等,相较于这些深层次体制问题,所谓“三高”等问题不过是肤浅表象而已,并非问题要害所在。

  《上海证券报》认为,中国股市是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具有资本约束不到位,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信用体系和监管模式不完善等阶段性特征,创业板也存在着这些与生俱来的“天然”母体特征。

  将创业板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统统归结于所谓的“母体”遗传,是“天然”的,也非负责任的态度。若以此为借口,此后证券市场新出的各种层次的市场,比如国际板,便可以“天然”为由,容忍放纵各种制度缺陷。

  实际上,每次推出新层次的资本市场,都是监管制度推陈出新的良机。所谓十年磨一剑,创业板承受了从上至下极大的冀望,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调结构关键阶段,产业升级成为当务之急,创业板可以给予新兴产业战略性支持,扶持真正优秀、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上市,给予溢价,助其腾飞。

  正因如此,公众对创业板市场建设关注度才空前之高,希望其能自觉挣脱中国资本市场的陈规羁绊,设法矫正此前种种“母体天然”的缺陷,比如,发行制度上更加市场化、在退市制度上能雷厉风行。

  中国资本市场各种顽疾并非一时一日,创业板市场建设短期内自然难以尽善尽美。但一年以来,在制度建设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改善的决心和明显的进步。一如过去,我们听闻的是,公司为了上创业板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不但需要有业绩,还需要有“关系”,会“打点”,好企业并非就能上市,而不良企业却带病过会上市,给人以“劣币驱逐良币”的印象,退市制度更是难产……这让人不禁发问,创业板是否给予了中国优秀中小企业正向激励?创业板何以承担战略性支持中国经济机构调整的重任?

  实际上,除了估值更高以外,创业板与主板市场并无区别,其实际上不过是一个规模更小、溢价更高的中小板而已,公众期望与失望落差之大,便可以理解。

  中国创业板诞生不过一周年,成败与否,的确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予以公正评价。但很显然,对于各种问题探讨不能只及表面,不深入肌理。吹毛求疵不可取,但一味夸耀成绩并一厢情愿地认为出现的问题“可以克服”,也不是科学的态度,否则,也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