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靠通胀维持增长幻觉得不偿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5日 03:11  证券时报网

  容忍通胀式的经济刺激,正备受各国政府的青睐。近日美联储公布的9月21日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纪要显示,不久之后,将主要通过收购国债和提升通胀预期来刺激经济。无独有偶,10月12日中国社科院在其发布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年秋季报告》中建议,政府对价格控制的目标不宜定得过低,可考虑上调至4%左右。

  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在制造一种增长幻觉。当前美国经济的现状显示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正在强化美国私人部门的“强制储蓄”,而非促进经济复苏。数据显示,当前标普500成份股上市公司,手头持有的现金头寸就达2万亿美元,同时美国金融机构也把从美联储融来资金用于回流到国债市场,而非用于信用创造。美国私人部门当前之所以陷入“强制储蓄”,原因在于在复苏放缓、失业率高企形势下消费者不得不量入为出地进行消费,从而导致国内市场需求萎缩,大量资金未进入实体环节。

  针对美联储日前表示将重启定量宽松,部分人士认为这将进一步加剧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压力和本币升值压力。其理由是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放缓,美联储多发的货币通过则通过美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或美国私人部门的投资,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从而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压力和资产价格泡沫。果真如此,那么包括中国在内的对美顺差国,岂不是要感谢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了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证明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若承认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了中国等国家的资产价格泡沫、通胀以及本币升值压力等,就意味着美联储向市场投入的货币供应量,有相当部分新增货币形成对中国商品的购买力,从而刺激了美国市场对中国制造的需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前中国对美贸易规模并没有回归到危机前的水平,也没有证据表明美国消费者通过消费信贷等手段消费了更多的中国制造。

  同时,从中国外汇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看,资本项目下也尚不能证明有大量的美国投资涌入中国,导致中国面临热钱流入压力的应该说更多地来自于免税岛、香港等地。当前困扰中国政府的热钱,很可能以境内资金的返程投资以及港台资金为主。毕竟,多年来从境内流向境外的资金规模较大,这些资金盘踞在免税岛和香港等地,并以此为据点频繁地出入中国。

  因此,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仅对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效果有限,而且也没有理由认为它能够刺激中国等对美贸易顺差国的经济增长。实质上,以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是一种虚幻的货币式增长。

  不过,在中国国内,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确实在某一阶段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如2009年正是近10万亿的信贷增长使中国经济得以迅速走出危机。然而,当前中国经济的动力仍然主要依靠持续的投入,经济增长也缺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毕竟,单纯依靠要素投入的增长,而内外真实需求没有出现相应变化,意味着这种经济增长质量太差,经济的快速增长源于投资,也将止于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暂时未导致通胀,而中国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一直伴随着通胀风险的上升。当前日益扩大的负利率,效果如同对储蓄者征税,导致大量资金开始走出银行系统,进入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进行价差投资,以寻求保值增值。由于这些资金进入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炒作的目的是保值增值,而非提高真实需求容量,因此当前中国出现的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更具危害性。由此可见,通过提高通胀目标等来刺激经济增长,只是倡议者的一厢情愿,它最终会导致严重的负面后果。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