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辞职?
9月18日,财新网刊载并被众多网络媒体转载的《王亚伟辞职》一文,将王亚伟以及华夏基金齐齐拖入“辞职门”风波。文中称,今年7月王亚伟递出辞职报告,却被证监会驳回。驳回理由是:“社会影响过大”。
若王亚伟果真辞职,对华夏基金乃至中国基金行业,都不啻是一场地震。华夏基金内部人士断然否认公司管理层发生变化。截至9月20日,华夏基金官方网站仍未出澄清公告。
理财一周报记者向当事各方求证,力图还原王亚伟“辞职门”始末。
理财一周报记者/蒋颖博
华夏基金再次成为焦点。
上周末,“王亚伟辞职”传闻一石激起千层浪, 虽然华夏市场人士极力否认此事,但截至本周一(9月20日),华夏基金官方网站上并没有出澄清公告。
继7月王亚伟卸任投资委员会主席之后,舆论再次将焦点投注到华夏基金之上。
王亚伟辞职“被否”
9月18日晚,《新世纪周刊》的官方网站财新网刊载《王亚伟辞职》一文,文中称,今年7月,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副总经理王亚伟双双递出辞职报告,却被证监会驳回。据权威知情人士证实,监管层否决二人辞职的理由是:“社会影响过大”。
9月19日,各大财经网站纷纷转载该文,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天,某媒体在评论文章中指出,“向来行事低调的范勇宏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主动以接受采访的方式,大谈私募是公募的有益补充之类的言论。对于一个公募基金的领军人物,而且是公司股权处于变更关键期的高管,这番言论暗示众多,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而此时,财新网的《王亚伟辞职》一文的标题也变成了《王亚伟辞职未获准》。
9月20日,理财一周报记者就此向华夏基金内部人士求证,该内部人士斩钉截铁地回答,“该报道属不实消息,没有这样的事情,目前公司管理层没有任何变化。”
当日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新闻办主任告诉记者,他并没有听说范勇宏和王亚伟辞职的消息,或未走到新闻流程。”
“我们根本就没有新闻办,简直就是瞎扯,我们只有新闻处,新闻处只负责媒体联系,不对外接受采访。”一位证监会内部人员告诉理财一周报记者。
当记者联系到证监会新闻处,并按要求将采访函传真至中国证监会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已经转至相关部门”。至截稿前,本报尚未收到来自证监会的回复。
或与华夏基金股权问题有关
业内人士猜测,此次的辞职门风波或许和近期华夏基金公司股权转让有关系。
公开信息显示,9月30日是华夏基金公司股权转让的大限。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正值华夏基金引入新股东的关键时期,范勇宏在华夏一直比较强势,甚至想主导接盘者的选择,可能与未来新股东不和,因此萌生退意。”
根据公告,监管层要求中信证券于2010年9月30日前完成华夏基金股权的挂牌转让工作,如果相关股权在2010年9月30日前仍不能得到规范,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将视情况对华夏基金及中信证券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华夏基金股权转让的限定期限已经不多。此前,中信证券转让华夏基金51%股权的时限一推再推,从4月1日推至9月30日。
9月21日,某媒体披露,根据坊间消息,华夏基金的股权问题已取得重大进展,将在近期有公告披露转让结果。
因“一参一控”问题,华夏基金自今年1月1日起被证监会暂停新产品申请,在完成股权转让后新发基金的工作有望回归常态。有市场人士分析这对于华夏基金是个利好。目前来看,如果美国普信集团确定,那么剩下的四家中资企业是谁?华夏基金股权花落谁家?一切还需要等待中信证券的一纸公告。
刘文动或上位
“如果王亚伟真的离职,那对于华夏基金是巨大损失,对于整个基金业的震动也是巨大的。”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截至9月20日,WIND资讯统计显示,目前整个华夏基金的规模为2171亿元,而王亚伟目前管理的两只开放式基金规模为79.8亿元,相对于整个华夏基金2000亿元的基金管理规模而言,仅占3.67%,实质影响有限。
著名财经评论员曹中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公转私的大潮下,王亚伟即使真的辞职也很正常,市场不应感到意外。只不过,由于王亚伟所管理基金近年来取得的业绩以及较佳的口碑,在市场上当然会引起一定的震动与反响。而王亚伟的辞职,也从侧面说明现行的基金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已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
那么,谁是华夏基金的二号人物?市场曾经一度认为孙建冬是华夏基金的二号人物,孙建冬在华夏基金时成绩优异。可惜,孙建冬已经离开华夏基金转投私募。
从目前情况来看,华夏基金投资总监刘文动的曝光率最高,很可能成为继王亚伟之后的二号人物。也有华夏基金投研部门人士表示,“具体投研部门的行政事务,实际上由刘文动主管。”
刘文动,硕士学历,证券从业年限13年。曾任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部副总经理兼机构理财部总监、平安保险集团投资管理中心组合经理助理、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
刘文动2006年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兴安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06年5月24日至2007年11月21日期间),兴华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07年2月14日至2008年2月27日期间)。现任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共同担任华夏蓝筹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2007年6月12日起任职)、华夏优势增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09年7月起任职)。2009年12月起任华夏盛世精选股票基金基金经理。
在近期接受《上海证券报》的专访时,作为中国最大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的刘文动认为,“华夏基金不愿意预测市场,我们认为应对比预测更重要。我们总是在战战兢兢地修正自己的看法,如果市场走势和我们的判断一致,那么尽力顺势而为;反之,我们及时控制风险。”
刘文动最后表示,“知识”具备公共财富的属性,基金经理之间的共享正是形成合力的基础。基金管理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如果整个投研团队不能做到知识的共享,那就是最大的失败。
基民“想不通”
对于此次“辞职门”,基民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某财经门户网站发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1.77%的网友认为辞职事件不全属无中生有,只有7.1%的网友认为纯属谣言。
在“若没有了王亚伟,华夏基金会怎样”的投票中,投票最多的选项是“肯定对华夏基金公司的业务有很大影响,基民会出现赎回潮”,而也有23.63%的网友选择了“地球没有谁都会转,对华夏的影响仅会是一时的,华夏会重新树立新的明星经理”。
一位华夏基金持有人对理财一周报记者表示,“我买的是华夏沪深300基金,当时就是冲着王亚伟的名气买的,当时华夏沪深300基金还很紧张呢,生怕买不到,后来新闻报道也说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公开募集仅三天即告提前结束,募集规模超过200亿元,成为2009年来最大的新基金。”
“当时我很庆幸自己能够买到了华夏基金的产品,其他人想买还买不到呢。”这位持有人说,“但是,一年多过去了,现在这只产品依然亏损近20%,要知道,沪深300指数也只跌了16.09%,我想不通,怎么华夏沪深300基金还跑不过沪深300指数呢?”
一位华夏沪深300基金定投者也跟记者抱怨,“自2009年8月,我通过华夏基金网站(招行扣款费率为8折)开始定投华夏沪深300基金1000元,每月16日扣款,13个月共投入13000元,截至2010年9月8日的净值为12304.12元,仍然亏损约5.35%。”
另外一位准备定投华夏基金的白领告诉记者,“我本来就是冲着王亚伟的名气投资华夏基金的,银行理财中心的客户经理都推荐其他产品给我,但我就想买华夏基金,如果王亚伟离开华夏基金了,那我想我不会再对华夏基金执著,其他基金公司的定投产品我也会考虑。”
从证券公司助理到最牛基金经理
王亚伟的华夏往事
理财一周报记者/蒋颖博
“王亚伟以前并不出名。”坐在记者对面的是一位基金业内人士,他猛吸一口烟,皱了一下眉,“2005年左右王亚伟出国进修了一次。回国后,拿回来一本‘天书’,此后投资风格大变。”
“‘天书’?不可能吧,国外没有这么神奇的投资类书籍。”另一位海外归来的基金业内人士表示。
当记者就出国问题询问华夏内部人士时,该人士斩钉截铁地说,“出国进修是中国证券业协会派的。这很正常啊,很多基金公司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学习,以提高业务能力。”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王亚伟出国进修。之后,王亚伟由一个平凡的基金经理变身为一个明星基金经理。
“只知道是去了美国,去哪所大学,学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前述基金业内人士说。
那么,王亚伟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经历?华夏基金又有什么秘密? 让我们来一起讲述华夏往事。
王亚伟的成名之路
“王亚伟从当初的证券公司助理到今日最牛基金经理,不得不说是个奇才。赵笑云当初与王亚伟同在一个证券公司供职的时候,他们都在成长。只不过赵的目光短浅一些。”
理财一周报记者整理了王亚伟的公开经历信息及主流媒体对其经历的报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次接触证券”。
1971年9月11日,王亚伟出生于安徽马鞍山市。后毕业于马鞍山二中。
1989年以安徽省高考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其间对证券投资产生浓厚兴趣,选修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企业管理双学位。
1994年王亚伟进入中信国际合作公司。这家公司在当时也属于刚成立,主要业务是机电产品成套设备进出口及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最后的三个月开始接触证券投资业务。
1995年基于对证券投资的兴趣,他进入了华夏证券公司,在当时全国最大的证券营业部,华夏证券北京东四营业部任研究部经理。
一位熟悉东四营业部的人士透露,“王亚伟从当初的证券公司助理到今日最牛基金经理,不得不说是个奇才。赵笑云当初与王亚伟同在一个证券公司供职的时候,他们都在成长。只不过赵的目光短浅一些。”
第二个阶段是“踏入基金业”,1998年,国内的基金业开始启动,3月27日第一支规范运作的封闭式基金,即基金开元成立。实际上在同一阶段,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开始筹建,王亚伟跟随当时营业部总经理后来的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加入筹备组,1998年4月,华夏基金成立。
1998年4月28日,华夏基金旗下第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兴华成立。基金代码是500008,基金单位总份额为20亿份。
王亚伟最初时是基金兴华基金经理助理,之后任基金经理。同期在财政部科研所研究生部学习,后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根据Wind资讯统计,从1998年4月28日到2002年1月8日,即王亚伟离任,基金兴华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是90.48%,同期上证综指的涨幅是18.79%。
2001年年末,华安、南方和华夏三家分别发行了开放式基金,2001年12月18日,华夏成长证券投资基金成立,王亚伟担任基金经理。
2002年,深沪两市分别下跌了18.62%和8.07%。华夏成长的净值增长率为-3.09%,跑赢大盘。
2003年,上证综指上涨10.27%。而华夏成长的净值增长率为13.09%。王亚伟在年报中总结:2003年与业内同行相比,与市场提供的投资机会相比,取得的收益率不能令人满意。
2004年,熊市依旧,上证综指下跌15.4%,深证成指下跌11.85%。华夏成长当年净值增长率为3.91%,王亚伟仍然没有创造出让行业之外的人记得他的成绩。
2005年4月,王亚伟不再担任华夏成长的基金经理。根据上海财汇的数据,从2001年12月21日到2005年4月12日,即王亚伟离任,上证综指下跌28.5%,但是华夏成长净值增长率为13.22%。
第三个阶段是“进修归来成最牛基金经理”。
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王亚伟出国进修。对此,华夏内部人士透露,“当时出国进修的还有其他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员。”
2005年12月,王亚伟接手华夏大盘精选基金。之后由于股改,中国股市进入了大牛市。
2006年,华夏大盘以154.49%的业绩在118只基金中排名第12。对应上证综指涨幅达到了130%,而同期净值增长超过这一数字的基金有19只。所有股票型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为109.83%。部分原因是,基金有持有股票仓位的限制,同时中行、工行等权重股对上证综指的影响较大。
当然有人指出,华夏大盘精选,名为“大盘” ,实际上配置了不少中小盘,2006年11月华夏大盘精选以通讯方式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关于明确大盘股定义并相应修改基金合同的议案》,把大盘股的定义从不低于新华富时中国A200指数的最低市值规模,修改为总市值不低于15亿元。
2007年,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更以226%的净值增长率高居国内各类型基金之首,比第二名高出35个百分点,其净值增长率是同期上证综指涨幅的2.33倍。一时间,华夏大盘成为万众瞩目的牛基,王亚伟则获得“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的殊荣,一举将基金金牛奖、明星奖、最佳表现奖、最高回报奖、最受欢迎奖尽数收入囊中。
2008年,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净值增长率为-34.87%,而当年上证指数的跌幅超过了65%,换句话说,如果在2008年初买入一个单位的华夏基金,到年底损失1/3,而如果买一个单位的指数,到年底损失2/3。同年的10月23日,华夏策略精选基金成立,王亚伟出任基金经理。
2009年,中国股市走暖,市场呈现小牛行情,华夏大盘精选基金以116.19%的净值增长率再次位居第一,比第二名仅仅高出0.11个百分点。华夏策略精选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84.30%。
一位基金经理私下告诉理财一周报记者,“王亚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是很不容易的。当然也有其他原因,一方面,华夏基金的整体能力十分强悍,另一方面,王亚伟管理的两只基金,其规模控制得比较好。”
“我看运气也很重要,毕竟国内基金业一共才13年,王亚伟管理华夏大盘精选也就四五年的时间,时间不长,而王亚伟的出名是在2007年,就两三年的业绩表现更不能说明什么。”文章开头的那位基金业内人士透露。
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
对于老股民来说,“华夏东四”的名气足以与今日的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光大证券宁波解放南路和东方证券上海宝庆路证券营业部等媲美。根据公开报道,当时华夏证券有一个短线账户,专门动用千万元资金在二级市场搏杀。
作为国内基金业的领军人物,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带领着华夏基金走过风雨12年。15年前,身为华夏证券北京东四营业部总经理的他慧眼识珠,将王亚伟归入麾下。
有媒体曾报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自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的人成就了华夏。”
那么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究竟有什么故事,为什么说“华夏东四”的人成就了华夏基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华夏东四”的人脉图。
“华夏东四”全名为华夏证券北京东四营业部,该营业部成立于1993年,是华夏证券有限公司第一家开通股票交易代理业务的营业部。当年,被民间称之为“神州第一营业部”。
根据1997年7月17日《人民日报》的报道,从1994年起,该营业部的证券交易额连续3年高居京城券商首位。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慕名而至,纷纷要求在此落户。
当时报道称,“为了帮助客户准确地预测市场,捕捉市场热点,‘东四’发挥人才优势,加强对市场的分析调研。建立了独立的研究分析机构,出版刊物对证券基本面、技术面进行分析。定期举办座谈会,为股民解盘咨询,对大势进行研判。”
而在1995年,24岁的王亚伟进入华夏证券北京东四营业部没多久后,就被提拔为研究部经理,而他的前任,正是后来被称为“南雷北赵”的赵笑云。
有时候,命运早已冥冥中注定 ,当时被称为“中国荐股第一人”的赵笑云由于“青山事件”而远走英国,如今落下了“第一庄托”的污点。而王亚伟却默默无闻,韬光养晦,自始至终他都坚守在华夏,跟随范勇宏。如今成为最牛基金经理,不得不赞叹王亚伟是个奇才。
有一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1996年,华夏东四的利润是5508万元;1997年,净利润达1.5386亿元;1998年,其净利润仍保持1.3445亿元。在当时,这些都是令普通券商高山仰止的业绩。
对于老股民来说,“华夏东四”的名气足以与今日的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光大证券宁波解放南路和东方证券上海宝庆路证券营业部等媲美。根据公开报道,当时华夏证券有一个短线账户,专门动用千万元资金在二级市场搏杀。而当时90年代的千万元资金足以撼动股价。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6月,华夏证券曝出丑闻:挪用客户保证金16亿元、投资股票的市值缩水到7亿元、自营投资亏损17.9亿元、国债欠库约10亿元,外加10亿元左右的经营性亏损。
2005年9月,中信证券收购华夏证券,改名为中信建投。“华夏东四”营业部更名为中信建投北京东直门营业部。
根据媒体报道,华夏诞生时,与当时所有老基金公司一样,公司内部高层多来自于股东方,发轫于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的华夏基金旗下自然而然地聚集了一帮来自东四营业部的人马。
公开资料显示,当时,在华夏基金的高层职位中,总经理之下设置了三个副总经理,分别由金旭、李操纲和戴勇毅担任,副总之下又设了四个总经理助理,分别由王亚伟、江晖、滕天鸣和张后奇担任,王亚伟和江晖还分别是股票投资总监和债券投资总监,滕天鸣为研发总监。其中,除了金旭和江晖之外,其他人都有华夏证券渊源或者“华夏东四”渊源。
在这些高管中,金旭于2004年5月离开华夏基金,加入宝盈基金管理公司担任总经理,2007年5月,金旭加盟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基金业内传闻她即将有所变动。
李操纲离开华夏基金之后,于2005年8月加盟“金融界”,担任销售及营销部副总裁,2008年3月3日起出任金融界首席营运官。金融界网站创建于1999年8月,由美国IDG、新加坡VERTEX等共同投资兴建,是中国领先的金融和财经信息提供商,以及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经网站之一。2004年10月15日,金融界在美国NASDAQ挂牌上市。
戴勇毅也于2005年离开华夏基金,之后加盟了刚刚成立的工行瑞信基金管理公司。2010年4月,戴勇毅离开工行瑞信,成立了自己的阳光私募——北京德丰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除了以上三位副总经理全部离职外,四名总经理助理中,只有江晖于2004年8月转投湘财荷银基金担任投资总监,2005年6月,江晖加盟工银瑞信基金公司担任投资总监,2007年7月,江晖离开公募基金转投私募,任深圳星石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
另外,记者还发现,根据媒体报道,胡弘鑫、郭树强、林浩也是华夏基金创建参与者。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注册证券从业人员人员查询系统,理财一周报记者发现郭树强和林浩仍然在华夏基金任职,而胡弘鑫目前是阳光私募建元天华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研究总监。
据理财一周报不完全统计,目前从华夏基金出走的旧将不在少数,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成立了自己的阳光私募。
譬如前文中提到的戴勇毅,在2010年4月成立了北京德丰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胡弘鑫,目前担任建元天华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研究总监。
江晖, 2007年7月至今负责星石系列信托产品的投资工作。其管理的19只阳光私募产品从未跌破过100元的面值。
石波,法学硕士。现任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研究总监。原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副总监。
张益驰,现任远策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浙江大学理学硕士,证券从业经历9年。曾任平安证券研究员,华夏基金基金经理。
孙建冬,2004年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3月成立北京鸿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王亚伟“股票池”
从最新的季报仓位来看,王亚伟将兵力集中于大盘银行股,是否预示着未来银行股将成为市场主流品种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目前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后者成立于2008年10月,我们就从王亚伟同时掌管这两只基金开始,看看这两只基金在重仓股上是如何变动的,都偏好什么类型的股,所有的重仓股信息来源于公开信息。
两只基金同时公布十大重仓股是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的,当时根据信息显示,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依次为金牛能源、恒生电子、吉林敖东、辽宁成大、中材国际、云南城投、峨眉山A、广电网络、乐凯胶片和湖北宜化。
而华夏策略精选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为吉林敖东、中材国际、辽宁成大、金牛能源、浙江龙盛、新和成、南京医药、中金黄金、中国玻纤和浙江医药。
两只基金的重复重仓股有四只,分别是吉林敖东、金牛能源、中材国际、辽宁成大。
华夏策略精选基金的前四大重仓股的比例占到了整体基金净值的11.52%,而其余六只股仅占6.85%,可以说这四只重复股是给其基金净值带来最大利润的来源。
吉林敖东在2009年的涨幅为166.18%,金牛能源(现改名为冀中能源)在2009年的涨幅为207.87%,中材国际在2009年的涨幅为135.67%,并创出历史新高,辽宁成大在2009年的涨幅为213.24%。
我们可以看出,这四只个股的平均涨幅在150%,而2009年上证指数的涨幅为79.98%。
2009年一季报显示,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为恒生电子、吉林敖东、金牛能源、中材国际、中国神华、乐凯胶片、峨眉山A、中恒集团、浙江医药、科达机电。而华夏策略精选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为中恒集团、吉林敖东、中材国际、中国神华、陕国投A、天保基建、浙江阳光、沱牌曲酒、浙江医药和胜利股份。
除了在2008年年报里重复的吉林敖东和中材国际,中恒集团、中国神华和浙江医药成为了重复股。两者的重复股达到五只。辽宁成大没有出现在十大重仓股中。
2009年中报显示,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为国阳新能、恒生电子、中国联通、太行水泥、中材国际、中国石化、华光股份、S上石化、中恒集团和华菱钢铁。华夏策略精选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为国阳新能、中恒集团、太行水泥、华光股份、中材国际、中国联通、五粮液、沙河股份、华菱钢铁和中国石化。
看得出,两只基金在2009年的第二季度仓位变动比较大,而重复的个股达到了七只,他们分别是国阳新能、中恒集团、中国联通、太行水泥、中材国际、中国石化和华菱钢铁。可以形容为穿一条裤子。
2009年三季报显示,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为国阳新能、片仔癀、中国联通、建设银行、中材国际、星湖科技、中恒集团、渝开发、恒生电子和中国石化。华夏策略精选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为国阳新能、中恒集团、片仔癀、太行水泥、海南海药、建设银行、 渝开发、 中国联通、中材国际和沙河股份。
两只基金在第三季度出现了同进同出的局面,片仔癀、建设银行、渝开发三只股票被两只基金共同买入,而除了国阳新能、中恒集团、中国联通和中材国际被继续持有外,华菱钢铁已被两基金抛弃。
2009年年报显示,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广汇股份、片仔癀、中恒集团、交通银行、乐凯胶片、白云机场、 渝开发和中国联通。华夏策略精选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为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恒集团、广汇股份、片仔癀、中国联通、渝开发、白云机场、乐凯胶片和招商银行。
两只基金在2009年第四季度的重仓股也是同进同出,除了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其余9只个股完全重复。这是两只基金十大重仓股重复率最高的时间段。
2010年一季报显示,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为广汇股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恒集团、交通银行、东湖高新、乐凯胶片、片仔癀、峨眉山A和云南城投。华夏策略精选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为广汇股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恒集团、东湖高新、交通银行、乐凯胶片、海南海药、中国联通和嘉宝集团。
其中,近一年涨幅巨大的有以下几只个股:广汇股份,2009年涨幅180%,2010年截至目前涨幅为61.97%,中恒集团在2009年涨幅超过400%,成为2009年最牛的个股之一。
从最新的季报仓位来看,王亚伟将兵力集中于大盘银行股,是否预示着未来银行股将成为市场主流品种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华夏基金在2010年投资策略报告中指出:我们判断2010年A股市场将保持震荡走势,属于趋势向上、调整整固的阶段。整体来看,2010年流动性仍然宽裕,盈利增长确定性较高,估值也处于历史平均水平,而政策调控可能随时影响市场,预计A股市场的波幅将较大。
2010年上半年,A股市场呈现单边下挫,上证指数下跌约27%,沪深300指数也下跌了28%,市场环境不好,加大了股票方向基金操作的难度,但半年“中考”成绩显示,基金整体投资业绩仍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根据中国银河证券数据统计结果,上半年,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8.51%,偏股型混合基金(股票上限95%)为-16.39%,偏股型混合基金(股票上限80%)为-15.42%,均超越了市场指数。
基金经理:光鲜背后是难以承受之痛
上班就要上交手机 每个办公室都装摄像头 邮件、MSN、QQ全天候监控
理财一周报记者/蒋颖博
华夏基金的辞职传闻风波为何受到如此多的关注?一位基金业内人士透露,“一方面,王亚伟是目前基金的标杆性人物,另一方面,王亚伟可能是目前唯一一个拿千万年薪的公募基金经理。”
千万年薪
北京一家阳光私募基金的总经理在跟记者闲聊时也提到过,“王亚伟的年薪肯定达到千万元以上,但是,所谓‘最牛基金经理’的王亚伟与阳光私募基金经理的提成比起来,这个千万年薪根本不算什么。”
“手握重金,头顶光环,指点江山,叱咤风云。”这是广大投资者对基金经理的印象。连金融小说中的基金经理也大多是武林高手,坐拥百亿,在资本市场拼杀。
一家猎头公司的内部人员曾透露,目前,一般的基金经理年薪都在百万元以上,优秀一点的可能在20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QDII基金经理的年薪在300万元以上,像王亚伟这样能拿千万年薪的实属凤毛麟角。
虽然外界看基金经理都拿着高薪,但背后却承受着巨大压力,首先就是监控压力,其次是业绩排名的压力。最难受的是,自己管理的基金赚的钱再多,也不是自己的。
就拿王亚伟来说,自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20日,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30.35%,2010年9月20日的基金规模在56.65亿元,如果按照比例换算,在2009年1月,当时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规模在24.63亿元,也就是说,王亚伟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为华夏大盘精选基金赚取了约32亿元的利润,如果按阳光私募基金20%的提成比例粗略计算,32亿元可以提取6.4亿元的提成。而王亚伟的年薪如果是在千万元以上,这64倍的差距令人惊讶。
王亚伟辞职传闻是否与收入、待遇有关,目前尚不得而知。
不过,“如果王亚伟做私募,随便找个二三十亿元的资金是没问题的,如果能做成功,那远比当基金经理所得的多。”某上海私募人士在一次聚会时这样说。
光鲜背后
我国目前有600多位基金经理,他们掌握着2万亿元市值的资产。但光鲜背后,是难以承受之痛。
在一次投资研讨会上,记者遇到了陈盛(化名)。陈盛是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35岁的他看上去好似已有40多岁,在他的描述中,基金经理目前的生存状态甚至可以用“变态”来形容。
“每天一早到公司,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自己的手机上交给专人保管,然后等到下午3点,等交易时间过了才可以拿回自己的手机。” 陈盛告诉记者,“平时联系就用公司电话,全程监控。”
在一次聚会上,记者听某位券商人士说,现在对基金经理的监管是越来越严格了,每个基金经理背后都装了摄像头。
对此,陈盛坦然一笑,他说,“每个基金经理办公室都装有摄像头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像我们因为一个办公室里有几个基金经理的位置,但摄像头就只有一个,没有专门针对个人的摄像头,而且摄像头的功能也就是拍摄整个办公室的大环境,还有每个基金经理的大致状态。”
“当然,也听说过有些基金公司在每个基金经理的办公桌前都装了摄像头,那些都是大公司。” 陈盛说。
“我觉得蛮变态的,我们基金经理的一举一动都被录下来,你说这个上班还能上吗?我自己还好,如果碰上一个完美主义者,在监控下,每时每刻都要保持自己的形象,累不累啊,这样下去肯定会疯掉的。” 最后,陈盛对记者抱怨道。
陈盛的现状代表了大部分基金经理的生存现状,从记者了解到的综合情况来看,基金经理以及交易室都要被装上摄像头,所以在工作时间内的举动都要被监控。此外,根据相关规定,基金从业人员不准拥有证券账户,父母、妻子、丈夫、兄弟姐妹如有证券账户均要提前申报,如因瞒报发现问题,责任自担。
另外,除了上交手机,邮件、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全天候监控,并且记录留存5年以上。一位南方基金公司的高管透露,“我们现在内控很严格,连客服人员都被要求上报直系亲属的身份证号和证券账户。”
疯狂日程
曾有报道描述过基金经理的一天,“上午8点半到公司边看报边开晨会讨论,9点做当天投资准备,9点半到下午3点是交易时间,中午和研究员或其他同行边吃饭边讨论市场,下午3点后参加各种投资策略会议,或者看研究报告,晚饭可能和某上市公司高管或券商研究员一起吃,晚饭后可能继续看研究报告。每月出差至少三次做上市公司调研。”
从以上的日程我们就可以看出,基金经理比普通投资者并不高明在哪里,只是他的优势就在于能第一时间掌握上市公司的信息。上世纪80年代风靡全球的《华尔街》中的金融大鳄Gordon Gekko,他的经典台词中就有这么一句,“我知道最有价值的物品,那就是信息。”
那么,掌握了第一信息的基金经理的一天是如何的呢?他们有没有业余生活呢?
吴光(化名)是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的基金经理,他掌控着一只股票型基金,他告诉记者,做基金经理十分忙碌,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报告,开不完的会,有时候还要负责接待机构客户和媒体,好不容易到了双休日,不是开会,就是在外地调研。
对于家人,吴光一直很愧疚,由于忙碌,平时很少有时间照顾自己一岁的孩子,当记者问起,为什么要那么拼命以至于牺牲了家庭,吴光很坚定地回答,“因为喜欢这个行业。”
一个基金经理的
工作日程表
姓名:吴光(化名)
角色: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的基金经理
7∶30 吴光驱车来到陆家嘴某金融大厦,在地下车库停好车后,先要乘停车库电梯到达1层,然后转乘办公区电梯到达30层的办公室。虽然公司规定8点半上班,但吴光每天都是提前一小时上班,一方面因为早上班不会堵车,另一方面可以有充裕的时间阅读大量财经报纸,并且浏览各大财经网站。
8∶30 在阅读各大报刊和重要资料后,吴光对当天的重要消息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时间,除了外出调研,基金公司所有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都已聚集到会议室。当然,在这之前,吴光和他的同事们将自己的手机放入公司设置的一个屏蔽信号的黑色柜子,柜子中有十几个小抽屉,每个小抽屉外面写着基金经理的姓名,里面则放着该基金经理的手机,有手机的抽屉则上了锁。这些小抽屉由保安看守,交易时间基金经理不能拿走手机。在完成这个动作后,大家开晨会,对当天信息进行交流。
9∶15 晨会之后,吴光回到办公室开始阅读卖方机构发来的研究报告,并且会看一下他所关注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其间, 吴光会偶尔看盘,当然,9:15至9:25这段集合竞价也是他关注的。
12∶00 午餐时间,吴光急匆匆地走出办公室,来到未来资产大厦的唐朝酒店和几位同行一起吃饭,顺便进行小范围的讨论,看看最近都关心哪些热点。
13∶30 吃完午餐,吴光准备了一下,和几位研究员一起去某上市公司的上海分公司调研。
15∶30 吴光返回公司,参加由市场部组织的媒体见面会,在会上吴光阐述了自己对市场近期走势的看法。
16∶30 会议结束后,吴光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对当天盘面进行复盘。然后继续研读研究报告,并且会与上市公司和研究员打电话沟通。
17∶30 虽然已到了下班时间,但吴光还没有离开自己的办公室,吴光的同事也没有离开,其实就算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吴光都会主动加班一个小时之后才离开办公室。
18∶30 吴光离开办公室,与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在正大广场的小南国吃饭。
21∶00 吴光开车离开陆家嘴。
22∶00 回家之后,吴光打开某著名财经网站,看看股吧上有什么重要的事,又打开某著名投资论坛,看看民间高手在关注什么。
23∶30 在看了一眼已熟睡的儿子之后,吴光这才上床睡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