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是否将继续成为“十二五”规划约束性指标?今年自然灾害频发会不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记者张晓松、邹兰、孟华) 节能减排是否将继续成为“十二五”规划约束性指标?今年自然灾害频发会不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全年3%物价调控目标能否实现?正在天津出席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14日就当前经济领域部分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节能减排将继续成为“十二五”约束性指标
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约束性指标,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五年要下降20%左右。张晓强表示,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仍然是一项重要内容,并将继续作为量化的约束性指标。
根据最新数据,“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6%,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出现微升,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艰巨。
“为完成目标,我们将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淘汰一批小火电、小钢铁、小水泥等高耗能企业。”张晓强说。
去年,全国关停了小火电机组2617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691万吨、炼铁产能2113万吨、水泥产能7416万吨。为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今年9月底前,全国将再淘汰落后炼钢产能825万吨、炼铁产能3000万吨、水泥产能9155万吨。
张晓强表示,从长远看,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更应当依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靠市场的手段和改革的办法。“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特别重视与人口、资源、环境有关的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谈到引进外资问题,张晓强说,我国将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严格限制“两高一资”和低水平、过剩产能扩张类项目。
粮食市场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今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国内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情况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可以确保粮食市场不出现大的波动。”张晓强表示,今年我国夏粮产量基本保持去年水平;秋粮面积比去年有所增加,目前长势良好,有可能夺取丰收。如果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今年我国有条件在粮食连续六年增产的基础上再获得较好的收成。
张晓强强调,当前我国粮食储备水平很高,库存充裕,国内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8%的安全水平,对粮价的调节能力强。
谈到国际市场粮价波动情况,张晓强说,国内外粮食市场关联度较小。我国除大豆外,小麦、玉米、大米等品种进口量很小,不足国内产量的1%。由于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际市场影响。
张晓强承认,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增产制约因素增多,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粮食余缺空间有限,我国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张晓强表示,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和分析,着力把握好储备粮的投放力度和节奏,加强市场监管和监督检查,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全年CPI控制3%目标可以实现
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5%,再创新高,引起广泛关注。张晓强表示,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针对性强,如果管理得当,全年CPI控制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8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2%,鲜菜价格上涨19.2%,肉禽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新涨价因素“贡献”了70%左右。同时,CPI的上游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的回落也减缓了整个物价上行的压力。
张晓强分析指出,8月份CPI同比增长3.5%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与基数相关。在前一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去年同期我国CPI基数非常低。二是粮价稳步上升。近年来,国家把”三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治国安邦之本,逐步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使市场粮价稳步上升,影响了在CPI中占有相当比重的食品类价格。三是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有所回升。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大幅下降,今年以来价格开始回升,有的上涨了一倍,传导到下游产品对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张晓强说,今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管理好通胀预期,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如果管理得当,全年CPI控制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他认为,通过调控,未来粮食价格上涨有望保持在一个合理空间;由于工业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也有一定的下降空间;而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在已有大幅回升的情况下,今后三四个月再次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