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胀成为股市上方隐形之剑A股能否摆脱压力持续上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8日 16:33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郭培宽

   从2319点到2681点,A股在一个月连续逼空上涨300多点后,遭遇政策调控预期和技术面双重压力,大盘快速回落调整。市场开始疑虑7月份轰轰烈烈的反弹是否就此结束,或是调整后继续上行。

   CPI成为股市上行的隐形压力

   A股本轮逼空行情缘于中央定调下半年货币政策货币宽松,央行放松流动性,以及社保基金等国家队强力做多。但是7月CPI创年内新高,使得物价上涨和通胀预期压力上升,市场对宏观调控紧缩预期快速冷却市场高温。

   国家统计局8月11日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其中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3%,再次突破政府预设的3%的目标,创下21个月来新高。央行则在7月底强调,对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仍要保持警惕。

   虽然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定调下半年维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但是在通胀预期压力下,市场对于上调存款准备金和加息传闻风声鹤唳,起码对于央行收紧流动性预期有所增强。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正确而合理的利率,应该比现在高出5个百分点,为避免过度通胀,中国就应当尽快开始加息。

   市场也在扑捉着上调存款准备金或加息的蛛丝马迹。7月30日至31日,央行认为,下半年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合理搭配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央行再提“存款准备金率”引发担忧。8月12日,央行发行了860亿元3年期央票,3月期央票则意外停发,有专家分析认为,如果3月期央票持续停发,那么意味着公开市场操作效果有限,央行下半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概率将增大。

  调控两难货币政策难收紧

   CPI创新高意味着管理层将更加重视管理通胀预期,但是经济增速放缓趋势同样考验着宏观调控智慧。中央高层多次强调宏观调控“两难”问题增多。这或意味着货币政策单边收紧和放松都难以出现。

   从国内情况来看,CPI上涨是否具有持续性值得关注。综合各种因素来看,导致物价上涨主要因为今年以来灾害性天气频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季节性消费需求增加,炒作拉高国际粮价等因素影响。考虑到翘尾因素影响逐月下降,以及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影响将逐渐减弱,CPI可能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倒“V”形态。国家发改委指出:“下半年有利于物价稳定的因素较多,实现全年价格总水平涨幅3%预期调控目标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经济增速放缓不容忽视,7月经济数据显示,工业增速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PMI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回落。在经济增速回落压力下,货币政策收紧可能性很小。

   从国际来看,美国近期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都出现了增长滑坡或是增长低于预期,美联储承认美国经济的复苏步伐已在近几个月来减缓。8月10日,美联储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0.25%不变,美国甚至有可能将采取新的刺激措施。

   在国内外新的形势下,货币政策收紧之忧或是杞人忧天。

   上升趋势未改关注结构性行情

   沪指在前期平台压力线2680点一带触顶回调,但在2500点上方仍有强力支撑,在政策面和资金面未逆转的基础上,本轮反弹以来构筑的上去趋势还未改变,在政策“观察期”,A股或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导。

   在下半年结构性行情中,可从四大角度来扑捉赚钱机会:

   第一,央企整合重组概念。首先,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国资委下半年将加快中央企业重组和调整步伐。2010年央企数目要缩减到80-100家,目前尚存央企123家,意味着将有23家被重组;其次,地方国资整合提速,上海国有资产证券化率今年要达到30%目标,深、渝、皖、鄂等省市值得关注。

   第二,抗通胀概念股。7月CPI创新高,通胀压力增强,医药、零售、农业、煤炭、有色金属、食品饮料等大消费抗通胀品种可关注。

   第三,新兴产业板块。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将是下半年政策扶持的重点,新能源等规划将出台,同时新兴产业个股具有低市值高成长的特点,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第四,区域经济概念。区域经济仍是下半年不可忽视的品种。据媒体报道,我国计划投入1.5万亿元巨资开发广西,广东公布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总投资近2万亿元。政策利好将掀起区域板块炒作热潮,可关注海南、新疆、安徽、重庆、湖北和天津等。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